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9700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对话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解读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

2、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毫无疑问,“改

3、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把汉语教学和文学分科,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多读多练,但是汉语不再单独分科。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增添了基础训练的内容。19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的语文教材基本上还是以语文知识、选文、练习三大块的形式出现。前辈们在语文知识上的上下求索,可见一斑,因为语文知识,对于语文来说,它就是语文这门学科之所以语文的命门;因为语文知识,

4、我们还没有能够真正的认识它,真正的教好它。接着新课程改革来了,有大人说,要淡化语文知识,这股滔滔的洪水几乎送了语文知识的命。最近多位专家痛心疾首的说:课改十年,最大的缺失就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那边风还没刮起来呢,这边崔老师又说风要转向了,要从“语文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了。再看“教会知知识中的“教会”,什么叫“教会知识”。“语文”追问:什么是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是谁的知识?怎样得到知识?为什么要得到知识?再看“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揣测崔老师的话可能指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咱们就来谈谈渔和鱼。你教他渔的过程中,他得不到鱼,会跟你渔吗?高明的授渔者必然授鱼;你授鱼,鱼好吃,他必然

5、追着渔,聪明的授鱼者,必然叫他自己去发现去实践去积累,从而以后不需授之鱼;如果你授渔,我不鱼,则我以后不渔,渔、鱼都失去了意义。聪明的老师必然是渔即鱼、鱼即渔。从鱼到渔再到鱼,应该是从无到有、有无相生、生生不息,而非一次“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的生命终结。如果,我说如果,假设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语文知识”转向“语文教学”为真理的话,真理然包含了“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这三论中崔老师一论都没有啊,所以我的假设不成立。问题之一,崔老师没有把问题置于系统中去考察,问题之二,崔老师眼中没有“人”这一个概念啊。要把这些置于人的生命中去统整,这样“教会知识”和“教会学习”就是是相互包容,相

6、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好朋友了。崔老师怎么非要把一对好朋友硬生生地拆散,有暴力嫌疑,当然这是软暴力,软暴力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子,指挥千万小语同仁朝前去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先说一个中心,即以训练为中心。19世纪90年代开始了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界又掀起了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训练为主线。教学始终要贯穿“训练”,训练的使学生记忆理解所学知识;训练使学生

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阅读能力,比较能力;训练使学生提高觉悟。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样的训练使语文耗时而低效,训练成为教学沉重的负担。今天崔老师提出了一个中心即“语言训练为中心,不得不让我们警惕,今天的训练和以往的训练究竟有何不同呢?再说两个基本点,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明眼人一看能力上多了一点“书”。我们一线教师也知道啊,堂堂正正做人,周周正正写字,把汉字的书法艺术这璀璨的文化传承啊。可是崔老师啊,你看一年级的教材,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你忘记了你小时候,刚刚学笔画,一笔一画写字有多难啊,写一个字,那么多笔画,写完它要花时间,写好它更要花时间。这样十几个字下来,一课时间也写

8、不完啊。孩子能喜欢书,那才遇到鬼呢。所有的亲爱的一年级的教师都在写完和写好之间痛苦犹豫彷徨啊。所以真正的孩子的书的敌人,不在孩子,不在老师。接下来说说人文素养。真好,这里终于谈到“人”了。否则单看前面的提法,我几乎认为崔老师是训兽师了,看来不必要如此担心,但我的担心也不多余。如果真正的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崔老师就不会说以训练为中心,就不会引领我们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向。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

9、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语言之一: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不知道这世界上就目前而言是不是真正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教学,但我知道它的美好,并努力朝向美好的事物。但是我的的确确知道,小语会所承办的这十二

10、次青年教师赛会上的所有的课是不会适合每个学生的,它可能最大的价值就是“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当然还有传达了他们自认为是的学会主张”。为什么这样说呢?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做老师的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其差别很大。如何一份教案,对于我所不熟悉的孩子进行教学,适合每个孩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呢?这里所谓的公平,恐怕是说,所有的我的课堂里的孩子啊,你们统一的来服务我的教案吧。这样的阅读课堂所谓的教学设计,则更多的自我的成分。我忽然想到印度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我们希望训练学生,使其合乎我们的憧憬和意图。我们设法借着孩子来满足我们自己,经由他们来使我们成为不朽。”经由某一事

11、物,想成为不朽,这也是大人物们经常干的事情。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课程标准有啊。课程标准是最低限度。崔老师说,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按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来确定。总有尴尬的尴尬,这些孩子,离这一目标比较远,我是向着他的最近发展区奔去,还是朝着这边的目标呢?老师啊,你说的是特殊情况啊,我说的是一般情况啊。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语文能力,跟年龄有关

12、系,但是绝对不是跟年龄成正比。许多许多的事实足可以表明,那么是不是你老师抱着目标不越位呢?当然,在这里我不说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模糊地地方,不评价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阶梯上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尽管课程标准上说实施三级管理,实际上只有一级管理,小学语文老师的课程设计的能力已然被那些大人们阉割了。崔峦和以往的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一样,召开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近期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思想上做准备;远期目的是统一思想,为今后课程改革以及阅读教学深入发展把脉、定向,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谈三个问题一、教学观摩活动已经成为学会的一个品牌活动一个民间学术团体,除了

13、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课题研究,如何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层面发挥学术影响力,对全国的语文教学起到一些引领的作用?全国小语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办了教学观摩活动这一形式举办至今,单单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就已成功举行六届之所以受欢迎,我想有以下原因:1用课例说话,形象直观,客观上起到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导向的作用大家来看课,其中一个目的是,看看别的省、市、区是怎么做的,阅读教学取得了哪些新进展2层层选拔的过程,就是层层以课为例,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在全国观摩之前,各省、市、区都举办了类似的观摩研讨活动,有的规模很大,受益面很广,以教学观摩为契机,推动了各个层级的群众性教学研究的开展这是此

14、项活动最大的价值3提供了一个观摩、交流、研讨的平台,展示了研讨成果,交流了教改经验,推出了有发展潜质的优秀教师历届观摩活动,已推出三四百位优秀教师,其中绝大多数发展很好,已成为我国小语界的脊梁“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件事有利往往就有弊,观摩活动也不例外它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上课教师承受过重的压力,所上的课过度准备,精心包装,失真、欠实,与家常课有相当距离;课经过反复打磨,追求完美的教的效果,遮蔽了真实的学的过程;因为只上一个课时,上课老师总想把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往往导致一二课时不分,造成许多观摩课、名师课成了无头无尾的“中段课”我们对存在问题是清醒的,也在不断改进,希望淡化“赛”的成

15、分,强化研讨、交流的功能我也曾主张,各地推出教师,观摩活动时抽课、备课、上课对此指导者和上课教师还心存顾虑我们也希望做课内容、课型多样尽管此次还做不到,但我们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次会议以两位老师的课为靶子我们还特意安排两个课时的一篇课文的完整的教学目的就是以这两个课例为靶子,进行思考与研讨,以期在今年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有一些新的突破,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上,迈出更大的步子,有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办法二、语文教学有喜有忧1语文教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上述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进教与学的

16、方式,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效果教师有比以往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教科研意识增强,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爱学语文,爱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有所提升北京市石景山区教科所对该区153名教师进行调查,九成以上教师认为课改以后在诸多方面有进步%的教师认为在教育观念上有进步,%认为在教学行为上有进步,%认为在研究能力上有进步被调查的教师认为八成以上学生有进步%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认为学生学习方式有进步,%认为学习质量有提高同时,%教师认为负担加重2原有问题未完全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偏向了人文性近两三年来,一些专家教授,包括北大的温儒敏、陆俭明、曹文轩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