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造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8112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报告造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审计报告造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审计报告造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审计报告造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审计报告造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报告造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报告造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审计报告造假案例一从虚假的企业所得税入手某会计师事务所XX第*号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A公司,成立于1999年,系民营企业,主营从事锯条、钢砂钢丸及其他钢制品生产。审计会计年度:XX年。审计报告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检查思路经审阅审计报告及工作底稿,发现以下疑点:1.审计收费异常。XX年底A公司资产总额亿元,审计收费万元,但同等规模的审计项目收费1万元左右。A公司XX年底短期银行贷款亿元,该审计报告主要用于银行贷款需要。2.审计底稿异常。一是审计底稿有修改痕迹。底稿记录银行保证金账户存

2、款余额240万元,但该数字有明显修改痕迹,审计人员未取得银行对账单,也未对银行保证金账户发函询证。二是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数与审计底稿数不符。财务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成本亿元,但审计底稿中审定数亿元,底稿中除罗列成本发生总额外,未执行任何审计程序;财务报表显示固定资产万元,与审计底稿所附固定资产明细表原值万元不符,存在明显差别。3.企业所得税异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企业所得税万元,但审计底稿中A公司四个季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显示所得税合计数仅为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不便的情况下,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和所得税分别增加了万元和万元,增幅达%不符合企业实际核算方法:4.重要会计科目审计程序简单甚至未审计。经审

3、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存货期末余额亿元,占资产总额%,审计底稿中仅取得了企业期末存货盘点表和几张记账凭证,未履行存货监盘审计程序,抽盘了两个品种存货,也只有数量,没有金额。此外,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期末资本公积万元、盈余公积万元、未分配利润亿元,审计底稿中仅有未分配利润审定表,没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审计底稿。违规事实通过努力,检查组取得A公司会计资料。据财务人员介绍,为了获取银行贷款需要,A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允以较高的审计费用,花钱购买审计报告。经检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数与企业实际账面数存在重大差异,虚减业务成本万元,虚增利润万元,虚增所得税万元,虚增资产亿元,虚减

4、负债万元。检查人员从A公司获取同一会计年度的另一份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是工商年检用的,审计收费仅万元。启示构建企业财务报表单一来源制度迫在眉睫,从源头上杜绝编制多套财务报表的问题。完善审计业务报备制度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选取样本是关键面对众多的审计报告,行政监督检查不能仅仅停留在“审计程序是否到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上,更要注重检查样本时,可重点关注:收费异常的审计报告、隐瞒收入的审计报告、特定用途的审计报告、半年度或跨年度的审计报告、被投诉的审计报告。建立有偿举报制度常见会计报表造假手法及审计对策会计报表是反映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最直接方式。在无法获取企业现场真实情况时,

5、投资者往往主要依据会计报表做出对未来投资的判断。然而,有些企业利用这一会计信息不对称性蓄意造假,不仅毁坏了公司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与信心。从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到美国的安然、世通、意大利的帕尔玛拉特,造假者受利益驱使前赴后继,造假事件与财务丑闻让人触目惊心。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那么审计人员该如何保持清醒,有效鉴别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常用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一、常见的几种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1、对应处理的当期费用不进损益而长期挂帐。第一,为减少费用,企业

6、往往将已发生的经营性支出计入“其他应收款某单位”,而不是进当期损益,审计人员除非询证该单位或是询问会计人员该项往来款的性质,否则很难表面判断其真实性。第二,对应收账款长期挂帐,不按谨慎性原则计提坏帐准备或不充分计提坏帐准备,低估可能出现的亏损。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占到企业流动资产很大比例,该款项的回收对企业影响巨大。但有些企业从占领市场等角度考虑大量采用赊销行为却又不充分估计对方单位的信用,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帐无法收回。继而出于业绩考虑,又不充分计提坏帐准备,对呆死帐不做处理,造成资产泡沫。第三,企业自建固定资产时往往会对外融资,而对于该项借款计提的利息一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是允许资

7、本化的,此后则必须费用化。可使用状态离竣工决算又有一段时间,企业往往以项目在试用或未竣工决算为借口,将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工程,从而减少当期财务费用。2、利用存货隐亏增盈第一,对存货故意长期不清查盘点,或者清查后只处理盘盈不处理盘亏,将大量存货盘亏损失滞留在期末存货帐户中。第二,任意分摊存货成本,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利润。如按计划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未将材料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中按比例分摊,从而人为调节利润。第三,随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式,如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将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从而达到根据企业需要调控盈利的目的。3、利用递延资产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有些递延

8、资产名不副实,费用性质混乱,诸如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只对本期产生影响的费用也列入递延资产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再则,摊销期限任意而为,并未按制度或根据受益期限摊销,摊销期不符合合法性、合理性、一贯性的要求。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要求披露季报、中报、年报,因此为满足信息披露的需要,很多企业往往在这些特殊时点调整利润。常见做法是在6月或12月虚开发票,挂在应收账款,而实际不提供商品或劳务,风险与报酬未发生转移,次月或次年再以各种原因冲回,这样虚构的时段性利润容易造成投资者短期投资行为失误。再则有些企业已经完成了当年业绩目标,但为给下年度留下较充裕的调节空间从而隐瞒收入,

9、对收到的货款只计“预收账款”而不按时转入“主营业务收入”,掩盖实际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目前许多国有上市公司多是经对国有企业部分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这层“裙带关系”和不公平竞争方式,最宜方便操控企业盈亏,所以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粉饰报表成了许多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惯用手法。主要方式有:虚构经营业务,将商品高价出售给关联企业,人为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采用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互相转移利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等。目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要求详尽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交

10、易就是对利用关联方调节利润的一种限制。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我们经常能见到上市公司一夜之间摘掉“ST”帽子的事件,这多数是资产重组的神奇功效,在1997-XX年间这一招似乎屡试不爽。上市公司利用这一手法将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国有企业,获得暴利;非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当然,这些均是借助于关联交易完成的。也有许多非上市企业通过所谓置换将上市公司的优良资产及投资者的辛苦钱转入自己的腰包,从而蚂蚁搬家似的掏空上市公司。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资产重组的实质内容与目的。目前证监会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对关联方资产重组做了一定限制。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任意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

11、法是有对外投资行为的企业用于调节投资收益的通用手段,典型做法:对盈利的被投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权益法,获取投资收益;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仍采用成本法核算。更有甚者在年度结束之前与关联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按权益法合并报表,以期增加利润。新会计制度规定,投资单位只享有其拥有的股份从获取之日起产生的收益,从而打消了企业妄图通过年底的股权转让协议而获得全年收益分成的念头。但部分企业滥用重要性原则,将亏损分离出整个体系之外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二、会计报表审计的几种方法从上面这几种常见粉饰会计报表的方法中我们看到造假者的手段真是无不用其能。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应

12、该如何从容面对,撕去这些虚伪的面纱,帮助投资者鉴别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1、结合现金流量表验证企业利润许多企业造假通常从利润表着手,虚开发票,虚构交易,更有甚者从原料购入到产品销售各环节手续单证均齐全,这样就使得审计人员很难从中发现漏洞。但企业如果想同时虚增现金流量,就需要外部资金进入及需银行齐备的交易记录,这两点通常很难办到。我们可以结合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来审计利润的真实性。可以用营业利润除以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然后将这个比率做趋势分析,如果该比率在不断增大,基本可以判断存在造假问题。还可以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与

13、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公司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公司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2、分析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常见收入作假手段的识别及审计对策公司往往通过虚增资产和收入、虚减负债和费用或虚减资产和收入、虚增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来粉饰报表,以达到融资、完成上级部门指标或是避税等目的。其中通过收入作假又是惯用的手法,在以融资为目的出具的会计报表中,虚增收入是公司业绩作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重点就公司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及识别收入作假的途径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作一些分析。一、

14、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尽管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会计规范日臻完善,但对收入的操纵手段也随之越来越隐蔽。公司往往通过提前、推迟收入确认时间,虚拟客户,或巧立名目将一次性收入包装成主营业务收入,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对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调节销售收入。收入确认的关键是解决收入的入账时点,由于会计期间假设的存在,披露信息需要有合理的归属期,为了调节各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公司会对销售期间做不恰当的分割,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填塞分销渠道就是一种向未来期间预支收入的恶性促销手段,即卖方通过向买方提供优厚的商业刺激,诱使买方提前购货,从而实现收入的增长。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交易。为了达到增加利润,粉

15、饰业绩这一目标,公司会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客户订单、伪造发运凭证、伪造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由于是虚拟的,所以客户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的。虽然开具发票会多交纳税金,但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例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内部销售收入抵消。该第三方与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但往往与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通常,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接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确认。如公司将商品销售给购货方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销售退货权,此时,尽管商品已经发出,但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未必能全部流入公司,只能将估计不能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公司在与客户签定的正式销售合同中,不提退货条件等可能意味着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等事项,而是将此类事项写进补充协议。利用补充协议,隐瞒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的事实。在资产控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