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8079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专题测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1.(2018届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一)【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外来物种的欧美黑杨开始引入洞庭湖区,大规模种植用于造纸。黑杨生长快,高大挺拔,林木蓄积量多;每年洞庭湖涨水时,如果树梢被淹不超过一周,就不会被淹死,生命力超过本土任何树种,外号“湿地抽水机”。2017年7月底,中央环保督察在对湖南的反馈中指出:洞庭湖区种植造纸经济林欧美黑杨面积达39.01万亩,其中核心区9.05万亩、缓冲区20.6万亩,严重威胁洞庭湖生态安全问题。要求2017年年底前,将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黑杨树全部清理到位。(1)分析大规模种植欧美黑杨

2、给洞庭湖区带来的生态危害。(2)指出洞庭湖区从疯狂种欧美黑杨树到核心区其全部遭砍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答案】(1)候鸟降落时有一个滑翔过程,欧美黑杨挡住了其滑翔的空间,不利于降落;欧美黑杨遮挡了候鸟觅食的视线,不利于寻找食物。欧美黑杨吸水能力强,导致湿地日益陆地化,鱼类产卵场所丧失。欧美黑杨生长速度快,大量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欧美黑杨枝繁叶茂遮挡了阳光,树下方其它植物无法生长。欧美黑杨洪水季节阻碍行洪,影响防汛。(2)健全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湿地开发利用需要严格的审批、监督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基层政府深刻认识到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加强保护;对湿地破坏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3、2.(河南省八市学评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环境保护】素有“西城湿島”“塞外江南”之美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 伊犁河谷的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储量丰富。2013年5月,新疆地部门在伊犁河谷发现的又一处特大型金矿,可提交金资源储量53吨,远景资源量有望达上百吨,潜在经济价值近20亿元。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对危害的措施。【答案】 潜在危害:开矿会破坏地表植被;地下开采会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开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 有毒气体、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矿物开发利用产生的废渣、废水等会影响水质,危及用水安全;

4、 破坏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废水、废渣会对土壤造成土壤侵蚀、土壤酸化和土壤 污染等。(1 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 防治措施: 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制定法律法规, 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植树造林和矿井回填等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改进生产设备 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与处理,在排放之前进行净化处理;探索新能 源,缓解资源匮乏的压力,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 点 2 分,任答 2 点,共 4 分) 3.(江西省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环境保护】读近300年来人口与物种灭绝数量的增长趋势

5、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物种灭绝呈现出什么趋势? (2)简析生物物种减少和灭绝的原因?【答案】(1)灭绝速度加快。(2)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可导致生态环境改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以及非法贸易;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无法抵御的疾病,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4.(2018年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环境保护在我国佛教界和道教界,放生本意是指以慈悲护生之心,救助受伤或濒临死亡的动物,将它们放归到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去。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放生活动最为集中的时候。 20

6、16年2月,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尤其是大明湖景区,正式发出倡议,号召市民不要再到大明湖随意放生。分析在大明湖随意放生水生动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答案】放生大量外来物种,易造成当地某些物种的灭绝;购买各种水生动物尤其是野生水生动物放生,会刺激更多人去抓捕野生动物;放生不适合在大明湖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会导致其大量死亡,污染水源;放生危险生物,会危害周边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在短时间内大量放生,超过当地生态负荷,容易导致生态环境失衡。【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大明湖放生水生动物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题出题视角独特,材料新颖,对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总体难度较大

7、。大明湖随意放生水生动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可从造成物种灭绝、刺激抓捕野生动物的行为、污染水源、危险生物危害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失衡等方面回答。5.(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环境保护】黑杨根系发达,树叶茂密,生长快,适应性强,有“湿地抽水机”之称。位于洞庭湖湖区的湖南常德汉寿县有“中国黑杨之乡”的称号。近些年来,农民在湖泊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采用工程挖沟抬垄,垄上栽植黑杨,导致黑杨面积快速扩大。因考虑生态因素,2017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常县在2020年底前,全面清除湖泊湿地保护区内的黑杨。指出在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内大面积种植黑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答

8、案】采用挖沟抬垄工程,破坏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在局地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威胁了鱼类等水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3分);黑杨生长耗水量大,成林后造成湿地植被群落衰退乃至大面积死亡,使得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3分);黑杨根系发达,加快了湖区泥沙淤积速度(2分);黑杨树干与枝叶茂密,生长快,成林后,对水流产生严重的阻滞作用,降低了洪水期湿地行洪能力(2分)6.(汕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缅甸蟒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常生活在丛林中,善于游泳,遇到寒冷能进入冬眠状态,以适应环境,脊椎骨增生令其生长相当迅速。十多

9、年前,美国佛罗里达州人将其作为宠物引进饲养,现在已经占领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图8),并呈蔓延之势。推测缅甸蟒在美国南部地区泛滥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答案】原因:美国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热,与原产地差异较小;丛林、沼泽面积广,食物充足;属于外来物种,人为饲养后放归自然,天敌少;缅甸蟒生长快。(6分)措施:人为捕杀;加强管理,控制引入和放归;引入天敌,(4分)7.(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以装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御寒。近几百年来,金丝猴的繁衍受到了濒临灭绝的威胁。推测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原因

10、,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答案】原凶:偷猎;栖息地丧失或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自然灾害等。措施:退耕还山还林;禁止捕杀金丝猴;提高当地及游客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金丝猴。【解析】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偷猎,直接捕猎野生动物。金丝猴的栖息地丧失或遭到破坏,影响生存繁殖。还有外来物种入侵,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保护措施是退耕还山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金丝猴的生存环境。加强法律管理,禁止捕杀金丝猴。加强宣传,提高当地及游客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人工培育金丝猴,增加繁殖数量。8.(江西省赣州市2018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环境保护】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品种内的一个品系,它是“草原

11、五畜”( 骆驼、马、牛、绵羊和山羊)中最能涵养生态的一种,红驼走过之地,鼠害都随之减少。特殊的生理机能使它们适应了这里严酷的自然环境。红驼吃的是走马草,这里一口那里一口,吃一顿要走几十公里,遍地丛生的梭梭草是它们的美食。梭梭草是一种杂性恶草,繁殖速度快,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平茬。图16示意戈壁红驼群和双峰驼主要分布区域。牧民说红驼不是环境的破坏者,而是荒漠草原戈壁的守护者,为什么?【答案】红驼食性广而杂,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给植被留出再生的充分时间;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渡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它的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沙生植物生长;红驼进食的同时大

12、范围踩塌老鼠的沙窝,能减少草原“鼠灾”;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荒漠的生态系统。9. (江西省等三省十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环境保护】材料一 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材料二 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试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成因及对北极地区动植物的影响。【答案】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海冰消融,海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气温升高更明显.对植物的影响:极地气温上升,植物的生长期(无霜期)变长、植物更茂盛;北半球的自

13、然带北移,灌木(针叶林)面积变大,苔原带面积变小。对动物的影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部分动物如北极熊等大型动物缺少食物及生活场所,生存艰难,数量减少。总之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10.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环境保护按树原产干澳大利亚,上世纪90年代,广西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村,最多时种植面积达200万。桉树对地下水和土壤养分需求极大,种植密集区土地肥力和地下水位下降,以致原始植被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被人称为“地下抽水机和耗肥机”部分遭清剿。但桉树生长极快,旺季1天可以长高3厘米,一个月可长高1米;轮伐期极短,我国马尾松人工林的轮伐期为20-25年,杉木

14、轮伐期为15-20年,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为5-7年,有的甚至缩短至3-4年;经济效益好,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我国林业产业中的佼佼者,种植桉树的纯利润可达到元500元/年亩,生产的木材主要用于打成木片,作为造纸或纤维板工业原料;加上6年生长期上的桉树,耗水量变小,蓄水与保持水土功能较强,因此也颇受欢迎。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为广西今后校树种植及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等区域种植桉树);控制植株密度,可增加林地光照和减少其对地下水及养分的吸收;延长轮伐周期,发挥蓄水与保持水土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发展以桉树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业(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增加

15、附加值;带动造纸、胶合板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产品的外运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民生活。【解析】根据材料,桉树对地下水和土壤养分需求极大,种植密集区土地肥力和地下水位下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广西桉树种植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等区域种植桉树。控制植株密度,有利于增加林地光照,减少桉树对地下水及养分的吸收。6年生长期上的桉树,耗水量变小,蓄水与保持水土功能较强,所以应延长轮伐周期,发挥蓄水与保持水土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发展以桉树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木材主要作为造纸或纤维板工业原料,有利于带动造纸、胶合板等相关产业发

16、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产品的外运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民生活。11.(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环境保护】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对于缓解黄河下游污染、水土保持、流域环境改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湖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其生态环境功能。为减轻乌梁素海的富营养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污染监测;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降低工厂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灌区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定时收割湖泊中水生植物;环保疏浚湖底淤泥;对湖泊进行生态补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12.(2018年湖南省高三十四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