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7867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动。“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千米产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千米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C.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2. 快速地估计2012年西湖春茶的产量,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 B. RSGPS C. RSGIS D.

2、GISGPS【答案】1. A 2. 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含义及地理信息技术。“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产地,说明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但不等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茶的产地界线是模糊的;西湖龙井茶产地主要分布在西涌风景区周边,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西湖龙井茶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C正确。通过遥感技术可获取春茶的长势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估算春茶的产量,即利用RSGIS快速地估计2012年西湖春茶的产量。【1题详解】“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

3、边的产地,说明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但不等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茶的产地界线是模糊的,A错、D正确;西湖龙井茶产地主要分布在西涌风景区周边,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B正确;西湖龙井茶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C正确。选A正确。【2题详解】通过遥感技术可获取春茶的长势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估算春茶的产量,即利用RSGIS快速地估计2012年西湖春茶的产量;GPS是导航和定位功能,不能确定和估算产量。选C正确。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

4、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 下列荒漠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 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 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4.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设置人工草方格沙障C. 扩大绿洲农业的面积 D. 退耕还草【答案】3. C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逼近赤道地区主要是因为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

5、项。【4题详解】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荒漠化主要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绿洲退化,该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植树造林,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5. 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 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6.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地处河谷地区,

6、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 7.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答案】5. A 6. C 7. D【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A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积累。【6题详解】引起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选B项。【7题详解】图示B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

7、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植被为草原,但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破坏植被而导致了土地退化。考点:本题考查了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点评:本题以我国西北某区域为载体考查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果实质量高;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 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

8、B. C. D. 9. 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 人类不合理灌溉B. 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 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 夏季风强劲【答案】8. B 9. C【解析】【8题详解】读图A、B两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大风,蒸发旺盛;农业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绿洲或者河流附近,灌溉多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为主,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故正确;该地区降水量少,水的淋溶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故正确;B地位于河流谷地,土壤肥沃,故错误;A、B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为发达,开发较早,故错误;所以该题选B。【9题详解】读图C地

9、处于我国东部江苏沿海地区,以低洼的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低,沿海地区海水浸渍或者倒灌,导致地下水的含盐量较高,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地,故C正确;夏季风强劲,降水多而且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大,盐碱地应当较少,故BD错误;人类不合理灌溉属于人为原因,故A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我国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和措施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

10、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11.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 )。A. 、 B. 、 C. 、 D. 、【答案】10. C 11. C【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的治理对环境的影响。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该流域的三个阶段中,植被逐渐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在经历

11、相同的暴雨过程中,洪水汇集的时间逐渐缩短,故阶段对应曲线,阶段对应曲线,阶段对应曲线。【10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流域的开发中居民点在增加,而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由于植被覆盖下降,该地降水被植被截留的部分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降水量和蒸发量可能减少。选C正确。【11题详解】曲线径流量变化大,是因为植被缺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径流量变化加大,对应是图III阶段;曲线径流量变化最小,洪峰出现的时间明显滞后,是因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雨水下渗多,径流量变化小,对应的是阶段I;曲线对应的是阶段II。选C正确。12.捷

12、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问题。(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答案】(1)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光照强,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2)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3)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制度、轮作、间作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

13、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捷列克河流域为此材料,考查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治措施。第(1)题,可从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含盐量高、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第(2)题,土壤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第(3)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

14、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2)沙地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

15、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沙地成因、农业区位、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可以从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来分析,物质条件即沙子从哪里来,从图中可以得知,黄泛平原靠近黄土高原;动力条件即哪种外力作用将沙子带过来沉积,由于黄河流经此地,加上材料中给出的信息“黄河”多次决口泛滥,黄河将大量泥沙带过来沉积形成。(2)分析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看,这里更主要考察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几个角度来考虑。气候:起垄白天可以增温,夜晚有利于散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土壤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土壤的通气性更好(红薯喜疏松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