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7839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卷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C【解析】孔子主张“和谐”,墨子主张“兼爱”,孟子主张“政在得民”,都体现出了“爱民”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

2、是由于当时连年战争,人民疾苦而产生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末期人物,奴隶制还没有全面崩溃;B选项错误,当时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D项封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点睛:首先,明确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2.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A.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B. 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C. 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D. 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可知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不是单纯的像父子那

3、样的亲属关系,而是从计算利害出发的,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韩非子个人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与其他诸子思想主张无关,故A项错误;秦国商鞅明确主张军功授爵制激励百姓建功立业,早于材料时间,故C项错误;专制集权理论从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A.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B. 儒

4、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C. 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D.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治大国如烹小鲜”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墨家希望统治者“兼爱”“尚贤”,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法家强调依法治国,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4.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符合君权神授的思想,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C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荀子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5.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A. 孟子在儒学的

6、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程朱理学兴起后,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与理学在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孟子为宋代儒学走出困境、完成儒学的转型,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供了方法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提及的是宋代儒学家,不是孟子,A项错误;儒学面临佛道挑战是在魏晋以后,C项错误;D项没有指出根本原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学

7、说与理学的成熟6. 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D.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佛经中夫妻关系的问题,不足以冲击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佛经译文,无法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佛经译文遭改动,不能说明西学东渐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据材料“佛经译文遭改动”、“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和“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体现了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

8、强调三纲五常,外来文明汉化明显,故D项正确。7. 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 强调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见材料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故选C;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没

9、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目的8.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A. 重建儒学的信仰B. 批判专制思想C. 完善心学体系D. 否定孔子的权威【答案】D【解析】依据“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可知,王阳明认为有些话就算是孔子说的,也不一

10、定正确,可见这是对孔子权威的一种冲击,故D项正确;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黄宗羲的思想。9.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才C.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D. 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固然能够提高个人修养,但这并不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的根本出发点,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是五代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理学家为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而提出,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的思想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与题

11、干不符合,故C项错误。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是因为其符合统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不能成为宋明理学所倡导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错误。10.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C.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D.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答案】A点睛:解答此题需关注关键词“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11. 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

12、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A. 明道救世B. 借古讽今C. 博辨文辞D. 精详考据【答案】A【解析】题干大意是:日知录通过考证、明辨各种学问的源流,使“有整顿民物之责者”即有改革观念的执政者,读到这本书有所觉悟启发,能够采用他的学说,对现实世界有所帮助。由此可以看出顾炎武著日知录是希望能够对后人有所借鉴,其最终目的是“明道救世”,也就是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2.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董

13、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明思想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对材料揭示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概括最准确的是A. 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与推崇B. 本土文化的滋养与融合C. 秦汉以前的探索与选择D. 儒家思想的开放与包容【答案】D.13.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 宋代理学提升

14、了儒学地位B. 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C. 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D. 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答案】C【解析】从“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可知,隋唐时期国家已经推崇孔庙礼仪,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发展不会导致孔庙礼仪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故B项错误;从“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儒学地位被官方强化,故C项正确;儒学独尊是指儒学的地位高于其他思想学派,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4. 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

15、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主流思想是信仰神的存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占据主流,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并非“多神崇拜”,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材料“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是解题的关键。15.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B. 反对直接的民主C.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D. 反对问政于民【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