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77042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安石曰材料关注民生措施目的关注民生,创建和谐社会学案课前预习: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民生问题1、民本思想的提出1)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2、关注民生问题战国汉初北魏、唐朝北宋阅读下列有关救灾的材料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十二曰集流亡”另要求民间纳输或捐助自救。材料二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

2、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材料三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材料四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依据材料四分析,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危害越来越大。原因是什么?二、中国近代民生问题1、农民阶级2、资产阶级3、无产阶级三、中国现代1、新中国

3、成立70年底1)重视民生2)忽视民生2、改革开放新时期1)指导思想:2)措施:课上练习:2温总理三次南下指挥抗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请问,孙中山先生所阐述的新三民主义中,能突出体现这一点的是A反对民族压迫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限制小私有者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石

4、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一一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旧征未完,薪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犬吠,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苦。豫变纪略材料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举,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

5、。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孙中山选集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材料五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末年的民生现状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根据材料三

6、,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和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设想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材料五中图6、图7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期的民生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有何变化?,结合上述树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11内容: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目的:前者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后者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民不聊生。封建压迫沉重。不同:洪秀全主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图6:抗日

7、战争时期;图7:解放战争时期。从减租减息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29、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密切关注民生。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出了许多重大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划时代的社会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层或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张,如孔子的“德政”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等。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高中历史上述思想家的观点有何突出的共同点?试分析这种共同点产生的

8、社会根源。材料二新民生主义把“平均地权”发展为“耕者有其田”思想。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摘编自马执斌教学参考据材料二,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的基本关注点是什么?他的主张对国民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

9、,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国史通鉴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材料四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民生建设的政策;决定3

10、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摘编自瞭望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濉溪中学XXXX学年度高二历史期中试卷1、考查范围选修前四单元2、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目1、下列关于雅典“六一汉”的状况表述准确的是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失去了人身自由失去了平民的政治权利不仅自己而且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A、B、C、D、2、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烈的改革要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

11、派”的政治权利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进行激进的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3、面对雅典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改革的措施是A、发展工商业B、提倡节俭,抑制奢侈浪费C、改革币制与度量衡D、抑制粮食涨价4、“陶片放逐法“目的是为有效的制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其创立在A庇西特拉图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D克里斯提尼时期5、下一列对梭伦改革的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ABC、D、6、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下层平民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确立了雅典

12、的奴隶主民主制民族制度残余得以留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BCD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8、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9、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履亩纳税C尽地力之教D平籴法10、诗经中记载:“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3、”反映秦国当时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11、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废井田开阡陌D实行什伍连坐法12、秦惠文主即位后,商鞅遭遇害后逃到一家客栈,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出逃魏国,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被民众切齿痛恨B商鞅之法已深入人心C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D打击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关系13、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民族矛盾日渐突出冯太后崇尚“汉法”A、B、C、D、14、据史料记载:

14、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民族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15实行“三长制”的效果是许多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北魏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利于徭役、兵役的征发A、B、C、D、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7、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18、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B、C、D、19、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A、改革都获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过程都是一帆风顺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0汉族与鲜卑族在书法方面融合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