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74822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市安委会对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书所作的批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马相龙律师最近,某公司委托山东元华律师事务所马相龙律师对某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在答辩期内提交了包括某市安委会对安全事故报告书所作的批复等证据。为了确保案件的最终胜诉,本律师在诉讼过程中,又对某市安委会批复提起行政复议,某市人民政府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不予受理,然后又以某市人民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批复,因为某市安委会不是独立的政府机关,只是政府的协调机

2、关,只能以组建该机构的人民政府作为合格被告。目前,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该案。对于市安委会的批复是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该批复属于政府内部的审批文件,对事故单位的权利义务不发生实质影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种观点占主流;另外一种观点,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该批复对事故单位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本律师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依照法律规定,该批复应当向事故单位进行送达,并且事故单位应当按照该批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款,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

3、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七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于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批复给下级有关人民政府、事故调查组的有关成员单位和事故发生单位。”第二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保障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应当在事故处理工作完结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落实人民政府批复的情况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

4、门。”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期限对事故调查报告作出批复,并抄送事故调查组成员所在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对调查报告的批复是应当送达给事故单位,并且要按照批复的内容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处分。依据该规定政府批复应当向社会和事故单位公开,将这种行政行为外化,不属于内部行政行为。2、该批复对事故单位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

5、进行处分。某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是依据政府批复作出的行政处罚,毫无疑问该批复对事故单位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是针对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事项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依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对该批复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3、该批复作出后未向事故单位送达,但在行政处罚撤销一案中作为证据提交,原告收到该政府批复,那么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时效应当从收到该证据之日起计算。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自XX年5月1日生效,扩大了受案范围,充分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这是立法的巨大进步。从XX年5月1日之后,对于这样的讨论可能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政府应对事故调查报告作出处理决定而非批复XX-01-0509:46:20中

6、国安全生产网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公布实施,为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追究事故责任,维护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条例全面、细致地规范了生产安全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程序。但是,笔者发现,条例要求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作出批复这一细节不妥。理由如下:一是报告不需批复。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批复适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是以请示的存在为前提。事故调查组向政府提交的是情况报告不是处理请示。二是事故调查报告是个情况报告。是事故调查组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后,将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责任认定、处理建议、防范措施等有关事故调查情况报送给政府的

7、情况报告,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的重要依据。三是报告中虽含有建议性的内容,但不是请示的事项。报告中的责任认定、处理建议以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是基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和性质等客观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调查结论和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不是向政府请示的事项。四是批复无主送单位。事故调查报告是由事故调查组报送给政府的,而事故调查组是一个由政府直接组织或授权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临时性组织,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组使命已经完成,调查组解散。政府应当依据事故调查报告的情况,作出事故处理决定。根据条例规定,政府是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作出处理的决定机关,政府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后,作出的

8、应当是事故处理决定而不是批复。理由有三条:一是符合行政机关行文规范。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无论哪级有权政府处理的生产安全事故,都应当是本辖区内的重要事项。对防范和整改措施的部署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重要行动。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更是政府作出的对有关单位和人员奖惩。二是决定是以调查报告为前提。政府根据调查组报送的调查报告内容,可以肯定或否定事故调查的结论。肯定时,政府以调查报告中的处理建议,作出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决定。否定时,政府可以决定的形式责令调查组重新进

9、行调查或者对处理建议作出适当变更。三是决定具有制约性、指挥性和指导性。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处理,要求下级机关无条件执行。指导或指挥有关企事业单位对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整改措施做出安排。基于以上分析,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向政府报送事故调查报告后,根据报告政府作出的是处理决定而不是处理批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一、事故统计报告1、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关于事故的报告规定。2、如果发生行车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施工负责人向有关领导报告,并应采取积极措施,迅速抢救,尽量减少损失。3、如果发生伤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

10、,负伤者或事故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向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4、特种设备发生事故,除向有关部门报告外,还应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启动救援预案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6、一般事故发生后,单位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上级写出书面报告;重大事故发生的,事故单位则应在1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并按程序逐级上报,参考国务院493号令。重大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单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统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7、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及

11、时、如实上报,不得谎报和隐瞒不报。二、事故分级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安全生产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

12、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事故分级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三、事故调查程序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1、现场处理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2、物证搜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与事

13、故鉴别、记录有关的资料发生事故鉴别的单位、地点、时间;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性能和质量状况;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

14、析记录;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4、证人材料搜集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5、现场摄影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事故现场全貌;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6、事故图报告中的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四、事故分析1、事故分析步骤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2、事故原因分析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象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