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70706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治水必躬亲》练习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水必躬亲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_(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_(3)非咨询不穷其致 _(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 _答案:(1)拘泥。 (2)水停聚的地方。 (3)追究到底。(4)像这样。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B.如好逸而恶劳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又留蚊于素帐中D.治水之法 至之市,而忘操之【解析】选C。A.前者是表示“并列”,后者是表示顺承;B.前者是“如果”,后者是“像一样”;C.都是“在”;D.前者是“的”,后者是“到去”。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非咨询/不穷其致【解析】选C。正确停顿应为:昔/海忠介/治河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译文:_(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译文:_答案:(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阅读治水必躬亲全文,回答问题。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_(2)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_答案:(1)因此,所以。 (2)随意。6.翻译下面句子。(1)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译文:_(2)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译文:_答案:(1)(海瑞)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2)那么

3、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7.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答:_答案: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寥寥数字,塑造了海瑞不怕艰险、身先士卒的形象。B.海瑞的随从官吏,以海瑞为榜样,清正廉洁,不横行勒索百姓钱财。C.文章以海瑞为例从反面说明治水如何才能成功,然后又从正面说明水利不兴的原因,前后对比,论证鲜明。D.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深刻说明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解析】选C。海瑞的事例是从正面进行论证,而说明水利不兴的原因则是反面说理。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力 过 数 人 而 有

4、 谋 略答案: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缚( ) (2)走( ) (3)善( )答案:(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答:_答案: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答:_【解析】结合文中“(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来回答。答案: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多个盗贼并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13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答:_答案(示例):(1) 有勇有谋,既健又勇;(2)体

5、恤民情,仗义疏财。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 )(2)为溪在州右 ( )(3)不可名状 ( )(4)遂名之曰右溪 ( )答案:(1)成为 (2)因为 (3)说出 (4)命名15.翻译下列句子。(1)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_(2)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译文:_答案:(1)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蔽。(2)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来欣赏它和喜爱它。16说说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文章描写了右溪美丽的景色,但这美景竟不为人所知,后来作者除杂草、建亭阁、种花草,以期望人们熟悉它、喜爱它。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答案:表现了作者对美的向往、追求以及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