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第二节:自我监控策略的培养一、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基本规律一个人的自我监控策略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自我监控策略的发展表现出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等一些基本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对于培养个体的自我监控策略是有好处的㈠他控到自控所谓他控,是指实践活动由外界他人来调节管理;所谓自控,是指实践活动由实践者自身来调节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个体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获得一定的自我监控策略之前,通常是依赖外部他控来调节行为与活动例如,在儿童还没有判别是非和控制自身行为能力时,他们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约束;在学生关于学习活动的自监控能力形成之前,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父母等人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较被动地甚至机械地从事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虽然某些实践活动有时表面上似乎是通过学生自己来控制和调节的,但实际上仍属于他控的范畴一旦离开了成人的指导和监督,个体往往束手无策随着关于活动规律、实践对象以及自身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知识的不断丰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身实践活动作出独立判断、决定和行为的经验的日益增多,个体积极主动控制与调节实践活动的能力便开始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
在这时的实践活动中,外界的指导和监督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个体的自我监控逐渐发挥起主导作用㈡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个体自我监控开始形成时,仍表现出很大的不随意性即使个体要求自己主动监控自己的实践活动,但由于注意分配的能力有限,意志力较差,因而不可能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这个时期的自我监控是不自觉的,不随意的随着个体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个体自我监控策略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实践活动中,个体开始可以主动地进行监控活动,能够注意到自己实践活动的进程情况,能根据活动进行的质量好坏去调整活动的进度,能自觉地进行自我监控活动但是这个时期的自我监控仍然是不熟练和不迅速的经过反复多次的运用和完善,其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变得娴熟,最后达到自动化一个人自我监控策略运用达到自动化的标志有两条:一是几乎不需要再有意识的选择和努力或只需做很少的努力,就能随机应变、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反馈和调控了;二是整个自我监控过程极为简捷,没有或极少有多余的步骤和环节二、影响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主要因素299㈠影响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客观因素影响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客观因素有许多,包括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来自学校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⒈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对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的教学水平则是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关键教师的教学风格大体上可分为专断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其中民主型的教学风格最有利于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民主型教师坚持和学生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决策,对学生有全面客观的评价,从不轻易放弃对学生进步的期望与鼓励,强调学生自觉地学习,同时乐意向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在民主型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自觉承担责任,始终维持较高的成就动机,不论教师在场与否,都能自觉地努力学习,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的教学水平,对其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教师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对学生的教学与指导,不但传授给了学生关于学习的各种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外部他控” 也正是在教师的外部他控这一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才逐渐地从在教师的引导、监督下从事学习活动过渡到在自我引导、监督下从事学习活动,也才从需要教师引导和监督来解决学习问题一步步地向通过自我引导来解决学习问题过渡,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监控自己行为的技能。
具体地说,如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关教师能够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给予较多的教学、、监督和启发,如“教给解决问题的策略” 、 “鼓励积极地去尝试和努力” 、 “引导去反省思考学习的内在过程” 、 “帮助排除学习的干扰和提高自制能力” 、“启发不断去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等等那么,学生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使制定学习计划、正确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和总结、对学习策略及时给予补救,以及监察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⒉课堂气氛对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倾向,综合反映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行为与情感体验课堂气氛是教学能否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表明,由于开放课堂气氛融洽、自由灵活,学生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方面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开放课堂中,由于较少的外部控制与限制,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这种300较少的外部限制,实际上等于鼓励学生不只关心如何得到教师的认可,如何比其他同学学得更好,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反馈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
⒊同伴交往对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不同于儿童与成人持交往,而在存在于儿童之间、以平等为主要特征的人际关系在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随其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积极的同伴交往对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⑴积极的同伴交往,可以向儿童提供实践自我监控技能的机会⑵同伴可以为儿童提供自我监控的榜样,丰富儿童的自我监控策略㈡影响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主观因素个体的性别、气质、性格、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等都对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后三种因素对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⒈动机对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自我监控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它的主动性,这就必然要求自我监控的主体具备强烈的适应性动机动机将直接决定具体个体对自我监控活动的期待、价值评定与体验,从而影响个体进行自我监控的积极性,制约个体自我监控的发展水平⒉归因对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的解释或推论归因模式也是影响自我监控的主要个体因素如果个体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非稳定性内部因素,相信通过对活动中个人努力程度、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的调控可以改变学习进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就更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与此相对,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习行为及结果看作是非个人可控的外界因素所致,则会倾向减少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控制。
⒊自我效能感对自我监控策略形成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这一概念是社会学习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认知策略、控制策略、努力程度有显著正相关,与学生的组织、评价、计划、目标设置等自我监控能力也都具有显著正相关首先,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对活动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往往选取适合自己现有能力水平而又事有挑战性的任务,这301也意味着他们同时向自己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与此相反其次,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归因、兴趣、态度、努力程度等与自我监控有密切联系的诸多因素作用于自我监控的发展过程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直接影响了个体对特定活动的价值评定与行为反应倾向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活动过程与后果,认定成功来自于自己的努力与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他们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正视困难,不懈努力,千方百计地保证活动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与此相反第三,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新行为的习得与已习得行为的表现低水平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自我监控发展的损害,还表现在具体习得新行为的迟滞与恰当运用已有习得行为的决断力与坚持性上。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不愿尝试新的策略与技能,这就阻碍了他们自我监控策略与技能的充实与丰富三、自我监控策略的训练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获得大体可从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自发地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其中第二种是切实可行的㈠结合学科教学加强自我监控训练的措施:⒈让学生知道何时使用某一策略学习策略多种多样,就是同一信息加工阶段也存在着多种策略,如信息的编码阶段就有复述、精制组织等策略一般说来,不同策略适用于不同内容和不同的任务情境,只有当学习材料与特定的策略有内在契合性时,策略的使用方才有效那么,学生是如何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适宜的策略呢?研究表明,对标准任务的预期制约着策略的选择在教学策略的同时,也教给策略的使用条件,训练十分有效只教学生运用策略,而不告诉学生何时用何种策略,那是“盲训练” ⒉让学生主动检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检查所选取策略的效果,并把效果的好坏与任务条件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知道某种策略在何时使用是适当的首先,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包括认清任务条件、保持清晰的目标印象、评价达到目标的程度、反思结果,促使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直至形成良好的调控习惯。
其次,发展、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策略大量研究表明,自我监控策略是可以通过有302意识的训练或教学加以提高的我国就有学者曾在初二物理课上每两周一次为实验班学生开设自我监控思维训练课训练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物理成绩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同时结果还表明,自我监控思维训练有广泛的迁移性,尤其是在学科性质相近的领域,例如结合物理知识进行的自我监控训练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成绩第三,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监控策略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四条帮助学生提高领会水平的监控策略:①变化阅读的速度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读快点,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要放慢速度②中止判断如果某些内容未读懂,应继续读下去作者可能会在后文填补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信息,或在下文中有明确说明或有例证补充养成猜测习惯,当所读内容不太清楚时,应猜测其含义,并继续往下读,了解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④重读较难段落尤其当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含糊不清更应如此教师应经常总结类似的有效策略,并教会学生使用第四,经常开展学习方法与策略有效性与实用性的评价每个人都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被他人所评价,同时还要善于自我评价通过学习方法的评价提供一种表达、练习自我监控策略的学习环境。
第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自我监控形成的关键在于形成内部反馈,即内部反馈愈强,自我监控水平愈高培养学生的内部反馈可以从要求学生预订学习计划、自我检查、自己发现错误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要求学生能自己反思学习结果,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学习借鉴有效学习方法,并能根据不同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策略,使学习者最终能将外在的矫正性要求转变成自己的矫正性机能⒊充分发挥言语调节在自我监控策略训练中的作用⑴“出声思维”对解题的影响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习惯于出声思维,而且这种言语活动不仅提高了解题速度,而且能提高解决其它问题时的迁移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自我实践活动进行意识和检查⑵学生叙述解题理由与解题成功的关系二者之间是正相关,要求学生说明解题理由是进行自我监控策略的训练㈡自我监控问题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实验表明,有计划地对自己进行自我监控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下面是供学生自己训练用的问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