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63008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大纲8、9、11、12章部分内容整合),建构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 决策的类型及其求解 对策论的基本思想与求解 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 系统分析理论,政策备择方案中的优序图法 预测的原理与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问题的构建是形成问题情势的不同概念并加以测试的过程。问题的构建涉及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 构建问题的主要方法有: 边界分析 类比分析 头脑风暴法 多角度(元)分析,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边界分析,构建问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估计对个别问题构成的系统(元问题)的阐述是否相对完善。 估计对问题的阐述是否

2、完善必须借助三个步骤: 1.饱和抽样 2.问题陈述的引出 3.边界分析,饱和抽样,1.饱和抽样:为了取得利益相关人的饱和(或者扩展)样本,首先可以通过面谈或者电话的方式与最初选出的一组人沟通,要求他们说出另外两位对讨论的问题最支持或者最不支持的的人士的姓名,直到所有的相关人都加入为止。 由于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士都被涉及,在某一具体范围内,就不会产生抽样误差。,问题陈述的引出,2.问题陈述的引出:第二步是要引出对问题的各种不同的陈述。陈述包括“想法、基本的范例、强势的隐喻、标准的操作程序或任何其他我们选定用来称谓解释系统的东西”。,边界分析,3、边界分析:第三步是估计元问题的边界。分析人员绘制一个

3、累积的频率分布图,这个分布图中,利益相关人排列在水平轴上,而新问题要素的数量想法、概念、变量、假设、目标、政策等被描绘在水平轴上。随着每位利益相关者提出的新的、不重复的问题(要素)被画在图上,曲线的坡度变化反映出不同的变化比率。先是快速变动,然后是变缓,最后停滞,这时曲线变平。在这点之后,关于问题本质的进一步信息已经不能改变问题的总体陈述,因为元问题的边界已经确定。,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用来提高对相似问题的认识的方法。 从广义来讲,是指相似性调查,它有助于分析人员在政策问题构建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法。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不能认识到有些新问题其实只是伪装的旧问题,而旧问题的解决经验中可能包

4、含新问题的潜在的解决方案。,1、个人类比:分析人员想象自己与其他利益相关人一样,以同样的方法面对问题情势。 2、直接类比:在直接类比中,分析人员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情势寻找相似的关系。如,在对吸毒问题进行建构时,分析人员从传染病控制的经验出发直接进行对比。,3、符号类比:分析人员试图在既定的问题情势和某个符号之间发现相似的关系。例如,通常在各种不同的伺服系统(温度计、自动导航仪)和政策过程之间进行符号类比。调适的模拟过程被看作来自环境的连续的反馈。 4、想象类比:分析人员完全自由地在问题情势和一些想象的状态之间探寻相似之处。例如,国防政策的分析人员,有时候使用想象类比法来对核攻击防御问题进

5、行构建。,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一个产生意见、目标和战略的方法,以帮助问题情势加以明确和形成概念。 起初,头脑风暴法是亚力克斯奥斯本作为加强创造性的一个手段而创立的,可以用来针对潜在的问题解决方案提出大量建议。 涉及以下程序:,1、进行头脑风暴的小组成员应根据被调查问题情势的性质而定,需要挑选特别了解问题情势的人,即专家。 2、由于激烈的小组讨论会被不成熟的批评和争论所阻碍,所以,应将生成意见的过程和评估意见的过程严格分开。 3、在生成想法的阶段应尽可能保持开放和宽松的气氛。 4、只有当每个阶段的所有意见都已经提出,意见的评估才能开始。 5、在意见评估阶段结束之际,小组应对各种意见分清主次,形

6、成建议,这个建议应该包含对问题的概念化和问题潜在的解决方案。,多角度(元)分析,多角度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和技术三方面的知识来取得对问题及其潜在方案的更深认识的方法。 1、技术角度:技术角度(T)从最优模型、运用概率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和决策分析、计量经济学以及系统分析等角度看待问题,寻求答案。将原子弹掷向日本就是一个例子。这个问题有五个方案:轰炸并封锁、入侵、不加警告的原子弹攻击、警告后原子弹攻击、将原子弹投向无人居住的小岛。如果目标是要以最小的盟军的生命损失和摧毁日本取得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第三种方案就是最优方案。,2、组织角度。组织角度(O) 将问题和解决方法看作一种组织状态向

7、另一种组织状态有序渐进的一部分。原子弹轰炸决策说明了组织角度。从组织角度看,不使用原子弹的决策将导致政府机构的深层不安,因为20亿美元资金未经国会批准就已经投入到研制中去了。投下原子弹可以向国会表明钱没有白花。同时,通过向所谓来自苏联的威胁进行挑战而开始冷战时代。,3、个人角度。个人角度(P)从个人的理解、需要和价值看待和解决问题。其主要特征是强调直觉、个人魅力、领导能力和自我利益,他们可以作为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原子弹的例子也能说明。1945年,新总统杜鲁门面对罗斯福总统在三届任期内发展起来的政府机构有些束手无策。在上任初期,他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挑战该机构。如果决定不投掷原子弹,将被当代人和未来

8、的历史学家视作软弱的表现。于是,具有强烈历史感的杜鲁门总统,向外界表明他是一位勇敢而又果断的领袖。,17,决策的类型及其求解,决策是为解决目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选择最佳方案的一种过程。在决策论中,把所面临的几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情况,称为自然状态,又叫客观条件,简称状态(或条件),这是一些不可控因素。把那些为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称为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或策略)。,18,包括:,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19,确定型决策,所谓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目标的未来发展有十分清楚地了解,其有关条件都能准确地列举,每种决策只可能有一种后果。即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环境完全确定,决策

9、的结果也是确定的决策。 主要方法: (1)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方法 (2)净现值决策方法,20,(1)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方法,所谓盈亏平衡,是指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情形,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是考察盈亏平衡的相关经济变量的取值情况。 TR=PQ,TC=F+C(Q) TR=TC 两种情况: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21,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是对总成本和总收益的变化做线性分析的一种方法,通常假定总收益和总成本均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TR=PQ TC=F+PQ 由盈亏平衡点定义有:PQ=F+PQ 由此可得:Q=F/(P-C) P=F/Q+C,22,例:,某地方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新桥,总成

10、本是10亿元,要求五年收回投资。假设每次过桥的维护成本是0.5元,年过桥量为2000万车次。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考虑车型的大小,求每次过桥应索取多少元才能刚好收回投资和维护成本,达到盈亏平衡? 解:P=F/Q+C =10/1+0.5 =10.5(元),23,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线性盈亏平衡分析中,当产品的价格固定不变时,假定总成本和总收益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或者当产量固定不变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增加成比例地增长。但现实生活中,成本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可能随产量的增加成比例地增长,而销售的价格,也会随批发量的大小而有差异。因而反映到产量或价格与总成本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

11、,这就必须进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24,例如:,在上例中,车辆的过桥数量就可能与过桥费的价格有关。这种关系通常是反向的关系,即过桥费越高,过桥的车辆数越少。若单位为百万元,假定年过桥需求量Q与过桥费之间的关系是: Q=30-P 所以五年内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分别为: TR=PQ=P(30-P)5=150P-5P2 TC=F+CQ=1000+0.5(30-P)5=1075-2.5P 由TR=TC有:150P-5P2=1075-2.5P 求解得:P1=11.06(元),P2=19.44(元),25,(2)净现值决策方法,假定你现在要做出这样一个选择:是现在拥有1000元还是等到明年拥有1100元?如

12、果不管是现在拥有还是明年拥有,总额不变,都是1000元,你会很容易做出选择,现在拥有1000元。可是,明年将拥有一笔更大的数额,你值不值得等一年?要你做出决定,你就需要使用现值的概念,把明年的1100元折算(贴现)成现在的价值。,26,(2)净现值决策方法,现值:是指未来成本和收益乘以适当贴现系数的值。 贴现:是指未来成本和收益乘以适当系数的过程。 贴现系数:是指用来把未来成本和收益转换成现值的系数,等于1除以1加上贴现率的t次方,t是成本或收益在将来发生的年限。,27,(2)净现值决策方法,如果贴现一个项目发生在每一年的收益,并把它们的现值加总,就得到该项目的收益现值(present val

13、ue of the benefits,PVB);同样,贴现和加总该项目寿命期限内发生的成本,就得到成本现值(present value of the costs,PVC)。一个项目的净现值:NPV=PVB-PVC。净现值决策方法就是根据NPV的大小来做出项目是否进行的选择。,28,(2)净现值决策方法,公共支出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流分别为: B1,B2,B3,Bn; C1,C2,C3,Cn B1-C1 B2-C2 B3-C3 Bn-Cn Bi-Ci NPV= + + = 1+r (1+r)2 (1+r )3 (1+r)n ( 1+r)i,29,例:,假定某一政府项目持续4年,把实施的当年作为0年。

14、当年没有收益,只有成本1000元,而且以后各年不再有成本;下一年开始有收益350元,而且以后每年都有相同的收益,若社会贴现率为5%。试问:政府是否应当实施该项目?,30,(2)净现值决策方法,-46.87,31,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者在决策时面临一些随机因素,尽管这些因素不是确定的,但决策者可以估计出这些随机因素的概率分布,同时还可以估计出各个不同的决策方案在各种不同的随机因素下的收益值,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32,例:,某产棉基地拟由政府投资建立一家棉纺企业,根据市场预测,产品的销路面临三种可能性:畅销、平销和滞销,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35,0.4,0.25。政府投资建设的方案

15、有三种:大规模投资、中等规模投资和小规模投资,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如下表,如何决策?,33,各投资方案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收益,34,三种决策准则:,(1)最大期望收益准则 (2)最大可能收益准则 (3)最大期望效应准则,35,(1)最大期望收益准则,求出每个方案收益的期望值,加以比较,选取一个收益值最大的行动方案作为最优方案。,36,分析:,E(A1)=600.35+300.4-120.25=30 E(A2)=400.35+180.4-20.25=20.7 E(A3)=230.35+130.4+60.25=14.75 故选A1方案,即大规模投资方案。,37,(2)最大可能收益准则,如果市场情况出现

16、的概率差异很大,又该如何决策?此时人们仍然会遵照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吗? 在风险型决策中选择一个发生概率最大的自然状况进行决策,而对于其他状况不再考虑,这种决策准则称为最大可能收益准则。在此准则下,这种决策问题转化为确定型决策问题。,38,例:,某产棉基地拟由政府投资建立一家棉纺企业,根据市场预测,产品的销路面临三种可能性:畅销、平销和滞销,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1,0.7,0.2。政府投资建设的方案有三种:大规模投资、中等规模投资和小规模投资,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如下表,如何决策?,39,(2)最大可能收益准则,40,分析:,由于平销的概率为0.7,远远大于其他自然状态的概率,在最大可能收益准则下,就按照此自然状态进行决策。 E(A1)=30 E(A2)=18 E(A3)=13 故选A1方案,即大规模投资方案。,41,(3)最大期望效应准则,在实际,还存在着由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决策时背离方案的期望值进行决策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