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95667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史_世界经济发展史(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史,世界经济发展史,一、古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世纪西欧),1、庄园的特征 社会职能: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经济性质:大体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阶级关系: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领主占有土地,通过地租剥削农奴,农奴与领主之间人身依附关系明显 耕地类别: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 剥削方式: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2、城市的自治 背景:中世纪城市兴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司法权和行政权掌握在领主手中,受领主盘剥 目的: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矛盾不断。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夺取城市司法

2、权和行政权)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权;一些城市取得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处于各级封建领主控制之下,二、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发展历程 产生(萌芽):15-16世纪 兴起:17-19世纪初 发展:蒸汽时代-电力时代 相对稳定发展即电力时代后期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1、产生(萌芽) 时期: 15-16世纪 推动性事件: 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运动等 特征: 工场手工业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 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西欧主要

3、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重大影响: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1)时间: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初期 (2)方式 在国内剥夺农民的土地,英国的“圈地运动”(15-19世纪) 海外殖民和贸易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三角贸易”,贩运黑奴 (3)后果 给美洲、亚洲、非洲带来灾难、破坏 促成了手工工场在欧洲的广泛建立,也为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准备了条件,英国圈地运动,15世纪末开始; “光荣革命”后大规模开展 英国在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中存在暴力和不公正现象,侵犯了自耕农的利益;但圈地运动也使经营者、所有者和耕作者的权益分离,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成为英国社会大变革的先导。,

4、(1)蒸汽时代 时期:19世纪初-1870年 推动性事件: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特征: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北美、东亚扩散。 重大影响: 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世界面貌形成,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历史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兴起: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电气时代前期 时期: 1870年-一战 推动性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征: 进人电力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

5、影响: 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日本也开始崛起。 列强瓜分世界斗争加剧,引发地区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爆发。,4、相对稳定发展即电气时代后期 时期: 1924-1929年 推动性事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征: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衰退,德、意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美、日从一战中受益,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发生了变化。 影响: “繁荣”表象刺激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6、孕育着严重的经济危机。,5、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 (1)冷战时代 时期: 二战后-20世纪70、80年代 原因: 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的联合(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 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 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2)后冷战时代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等。 影响: 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1、前提 新的资本主义生

7、产关系的建立(通过革命、改革等) 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英国、美国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例垄断、罗斯福新政) 2、条件 科技条件: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市场条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 资本条件:大量资本的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条件 自由劳动力条件:雇佣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最基本的生产关系,需要大量的廉价自由劳动力,(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受挫,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世界大战:,(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3、世界

8、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认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由欧洲中心美国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 经济政治的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 第二: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规律 第三:世界经济不平衡规律,(五)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2、形成方式(途径),武力威逼(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3、结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

9、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西方列强的扩张过程,4、形成影响,积极: 各地区交往扩大,先进科技广泛传播 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打破了亚、非、拉等地区国家原有的落后、封闭的经济体系、社会制度,客观上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资本主义近代文明 一些国家改革政治与经济结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如俄、日通过改革逐渐强盛,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大国 消极: 产生国际分工,形成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基础上产生,葡、西、荷、英等国的殖民侵略,使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给亚非拉带来灾难,殖民掠夺之路 世界发现之路 世界文明交流与

10、市场联系之路 商业发展之路 思想震撼之路 社会进步之路,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深层次的看法:,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角度出发,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世界的最早起步 从对美洲生活发展的影响看,其后果是多方位的 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大航海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美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六)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1、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萌芽: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重要条件; 起步: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大力资本输出,全球贸易体系形成; 中断: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发展:二战后,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11、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高潮:20世纪80、90年代后(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背景:二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前身:1947年,23国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作为未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 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各国开始筹划建立 1994年,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性质: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

12、世界 经济和贸易秩序;是经济全球化中诞生的国际贸易一组织和仲裁机制。(“经济联合国”),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它积极的方面,也有它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发挥全球化有利于资本、知识、技术、人才的流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是积极的方面;同时确实要注意防止由于全球化造成发达国家掠夺或者剥削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用它的优势、经济上的优势制定一些不平等的规则,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受到更大的损害,甚至对个别发展中国家的主权造成威胁,这些我们是要注意防止的。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2、区域经济一体化,(1)时间 20世纪50年代起 (2)特征 地理位置相邻的一些国家组建 (3)代表

13、 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评价 有利于成员国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对外增强竞争能力,欧洲联盟,背景 历史原因: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曾经提出过欧洲统一的方案和设想。 政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国力衰退,地位下降;美苏争霸对西欧安全产生威胁。 经济原因: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加强经济合作。 思想文化原因:西欧人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大致相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联合关键:法德和解,抛开历史夙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OPEC),目的:为获得民族经济独立地位,加强对石油生产与出口的控制权 成

14、立时间:1960年 成员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拉美国家委内瑞拉 内容:成员国相互协调石油政策,以集体行动对付西方国家 意义:石油成为成员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提高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七)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恢复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农产品生产,恢复工业生产,缓和社会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恢复银行信誉,补助减产农民,限制过度竞争,完善社会保险制度,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以后,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住机遇,广泛吸收新技术,才能富国富民 教育是立国之本 优越的条件在一定的情况下会成为影响发展的包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