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956639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终身教育理论 二、多元智力理论 三、生活教育理论 四、素质教育理论,一、终身教育理论,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发表了“终生教育”的学术报告,奠定了终生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其后,他所著的终生教育导论一书于1970年出版,标志着终生教育思潮的正式形成。,(一)关键概念阐释 终身教育: 终生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包括人从生到死所受到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学习化社会: 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 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来满足社会 全体成员各

2、种学习需求,进而获得社会自身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自觉行动和主动诉求; 第二,社会要确保社会成员适时参与学习的条件与机会; 第三,社会的一切组织和机关都是学习的场所。,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三者在内涵上有交叉之处,三者紧密相联,但三者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 终身学习使个人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满足与发展;终身教育则侧重创造学习的条件,以保证人们各种学习需求得以实现;学习化社会是指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一种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结果。,(二)终身教育的基础与实现途径 1996年,由时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3、主席的雅克德洛尔主持撰写、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该报告认为“终生教育应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这“4个支柱”具体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与学会生存”。,学会认知 即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使学生成为“终生的科学之友”。 学会做事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同生活 即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学会生存 即学会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它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有这四种学习,既不限于某一人生阶段,也不囿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某一场所。 总之,学习、教育本身就是人的

4、生活的一部分,人类真正的财富将孕育其中。,(三)终身教育思潮的现实意义 1用宽广视界看教育 2建立开放、多元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一体化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二、多元智力理论,(一)多元智力理论产生的背景 1对传统智力观的质疑 2社会发展的需求 3科技竞争的直接产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他的力作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传统理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智力, 是指“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

5、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人的基本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音乐节奏智力 (4)视觉空间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交往交流智力 (7)自知自省智力,(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个性化的课程观 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 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3“对症下药”的教学观 4灵活多样的评价观,三、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创始者。,(

6、一)实用主义教育:生活教育的渊源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教育即生活(核心观点)学校即社会、“做中学”、儿童中心 (3)教育即生长,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生活教育理论的联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脱胎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二者具有共同的基点:批判传统的教育 (2)具有共同的教育指导原则: 重视生活与教育之关系,(3)具有共同的儿童发展观: 强调儿童主体 活动的重要性 (4)具有共同的教育理念: 行动研究思想 第一,重视行动的作用 第二,重视教育实验探

7、索,(二) 生活教育: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超越与创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教育本质观不同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涉及到对教育本质的看法问题。 “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 (1)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2)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即生活的改造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2教育领域观不同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领域观。 推倒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 使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受教育,以改变传统学校脱离社会的现象 。,要把教育从私人的荷包里解放出来成为大众的教育。

8、 要在大社会中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以做我们的教导员”,而且要互相学习,使学生、先生都可大为增加。,3教育方法观不同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观。 “教学做是一件事 ,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 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三)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1树立“人中人”的培养目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人中人”,是生活力丰富的活生生的人,是在受教育后都能“ 做工、求知、管政治”,做国家的主人。,2. 教

9、育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会学生学会创造 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大脑, 使他能想 解放儿童的双眼, 使他能看 解放儿童的双手, 使他能干 解放儿童的嘴巴, 使他能讲 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他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解放儿童的时间, 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3建设学习型社会 要使学校变得亲民亲物,社会变得求知求真,即让整个社会变成一所大学校。 4构建“和谐的教育” “健康、科学、艺术、劳动和民主织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四、素质教育理论,(一)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 1.它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向 2.它倡导全体学生的发展 3.它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它倡导每个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发展,(二)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1.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3.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 4.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 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而不是无数单个元素的相加,因为整体并不是单纯地等于部分之和。,问题与思考,1.在你看来,还有哪些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们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认为素质教育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