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52554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02单元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

2、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

3、,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形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付,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 的嘲笑。斥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所以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

4、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自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列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

5、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 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

6、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是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二)文学类文本

7、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7题。父亲的鞋子李汉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

8、,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给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了。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的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把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沾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慌慌张张地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

9、了。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棵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

10、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

11、,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了我们。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有删改)4文章第段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段说:“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请根据全文,列举“丰盛和富有”的具体内容。 6本文用了不少笔墨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正面

12、刻画,同时,也有侧面的描写。请说说文章是怎样对父亲进行侧面刻画的。 7细读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这两个说法矛盾吗?应如何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朱碧潭诗序【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能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

13、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14、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其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匡庐:即江西庐山;涴:污,弄脏;教:教令,文中指告示;孤:古

15、同“辜”,辜负。8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煮茗以饮 饮:饮茶B必有深中其欲 中:合乎C而变其所业哉 业:从事D不病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贫不自谋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君不为怒,亦不变也然坐以匹夫交邦君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ABCD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作诗表示理解。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8题。后出师表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