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50910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11 师说(第2课时)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吾从而师之(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小学而大遗3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2)小学而大遗(3)吾从而师之(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4重点虚词(1)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2)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

2、之不知,惑之不解郯子之徒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7)不拘于时1.(1)“受”通“授”,教授。 (2)“不”通“否”,不,不要。2.(1)学者,古义:泛指求学之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结果,连词。(3)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并且。今义:因果连词。(4)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5)小学,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与“大学”“中学”相对的“小学学校教育”。3

3、.(1)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2)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3)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5)圣、愚,前面的“圣”和“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6)明,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的地方。4.(1)向;对于;比;被。(2)相当于介词“于”,在;相当于介词“于”,比;语气助词,不译;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译为“呢”。(3)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的;代词,指书。(4)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辅助宾语前置。代词,这些。5.(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句

4、。(4)判断句。(5)宾语前置句。(6)“问”前省略主语“人”,“则”前省略主语“其”(耻笑人的人)。(7)被动句。1第4段能不能移至开头,再在段末加上“其文曰”三字引出下文?“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放在开头,读者不明所指,不如卒章显志为好借李蟠树立榜样。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

5、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他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3鉴赏语言特色。(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益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

6、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囊括连衡恐俱肥饶B崤函踆巡藩篱阡陌C漂橹膏腴解惑鞭笞D黔首劲弩谪戊耕织2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

7、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C过秦论选自新

8、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6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9、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10、。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有删改)【注】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进士

11、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见孟子离娄上。挈挈(qi qi):急切貌。屈子赋:指九章怀沙。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二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呶呶(no no):哗闹貌。咈:乖戾。冠礼:周代二十岁行冠礼。荐笏:古代做官者,插笏于绅带。荐,插。1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辱书云,欲相师相:xing,互相B虽常好言论,为文章为:wi,写作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ho,美好D如是者数矣数:sh,多次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3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谁敢

12、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增脚气病,渐不喜闹今之世,不闻有师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ABCD4翻译下面的语句。(1)辱书云,欲相师。(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

13、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

14、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注】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而置之屋壁 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下 车:初到任。D力不赡耳 赡:足,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 将以有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 吾常跂而望矣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何厌之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