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50405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意象构成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在对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象”,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情感为生命,以象为构成。象,是中国美学的又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美学的“象”,从来就不等于西方美学的“形象”,而毋宁说是“有象无形”、“去形存象”。对于艺术来说,事物的实体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表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它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以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

2、随着情感。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形器)和表象(现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就更是如此。于是,“象”在中国艺术这里,就不但不是“形象”,也不单单只是“表象”,更重要的还是“意象”。意象是抽离了“形体”又蕴含着“情意”的表象,或者说是“有情感的表象”。但必须特别指出,意象决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既非纯客观的如实摹写(如西方古典艺术),也非纯主观的自我表现(如西方现代艺术)。显然,这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意象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意象造型观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观念,而诗画艺术则是这种艺术观的集中表现。“赋比兴”作为

3、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传神写意”作为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都涉及意象问题。前者讲意象的目的传达情感,后者讲意象的特征不求形似。因为不求形似,所以更注重笔墨;因为传达情感,所以要借助意象。情感靠意象传达,意象靠笔墨构成,情感意象笔墨,这就是中国诗画艺术的基本结构。无疑,在这里,意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一般地说,中国诗更重情感,中国画更重笔墨,但它们都离不开意象。正因为它们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诗常有画境,中国画也常有诗意。这样,意象就作为一个中介,把诗和画统一起来了。如果说,西方美学讲究的是诗画对立,那么,中国美学追求的则是诗画一体的“诗情画意”,是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所谓“诗画意

4、境”,就是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那样一种境界。中国的诗和画都追求这种意境。中国的诗论讲究的是“情景合一”,中国的画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哲学观,“情景合一”是中国人的艺术观。在这两种观念的主宰下,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移情”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对象,都不难达到这一境界。所以,中国的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有了一种交融物我、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比如戏曲。漫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仅仅表现为几个极其精彩优美的动作和身段。这和杜诗所谓“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和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上,是一个道理。显

5、然,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就其融主观客观、对象自我、表现再现于一体而言,则是诗和绘画的。总之,它是中国艺术独有的一种境界。(节选自易中天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有删改)1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以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B所谓“意象”,就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它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C意象,既非纯客观的如实摹写,也非纯主观的

6、自我表现,更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抽离了“形体”又蕴含着“情意”的表象。D作为以传达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的“赋比兴”和作为不求形似的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的“传神写意”都涉及意象问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借助于具体的物象,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意象为构成。B心理学研究证明,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和表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C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境界就是中国的诗、画都追求的所谓的“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D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

7、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物我交融、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美学的“象”,与西方美学的“形象”不同;西方美学的“形象”只是反映事物的“表象”,而非中国美学的“意象”。B中国诗重情感,中国画重笔墨,但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的诗论讲究“情景合一”,中国的画论讲究“天人合一”。C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移情”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对象,都很容易达到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D中国的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都有意境可言。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

8、面的文字,完47题。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

9、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

10、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

11、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

12、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

13、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

14、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5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7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2题。我的记忆戴望舒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

15、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沈沈地睡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注】沈沈:即“沉沉”。8诗歌的第二小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它的话是古旧的”中的“它”指代什么?“古旧”的含义是什么?三、语言文字运用10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B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C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涟漪般荡漾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