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50330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第一章、地方性研究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析 第三章、客源市场的分析 第四章、受众调查 第五章、形象替代分析 第六章、形象定位策略 第七章、界面意象:口号 第八章、旅游产品与线路设计,地方性研究,自 然 概 况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北岸,全市总人口75万,市区常住人口12万。国土面积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宜牧、宜渔。,人 文 历 史,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

2、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 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美学宗师朱光潜、 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行 政

3、 区 划,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桐城市现辖个镇、个街道。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桐城撤县设市, 成为中国城市家族中一个年轻的成员。,交 通 区 位,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地处合肥、安庆中间,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桐城交通便捷,陆路方面,206国道、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航空方面距安庆、合肥机场较近,水路通过菜子湖直通长江。全市已实现乡乡通油路,从市区到主要乡镇都有干道相连,邮电通讯方便快捷。,旅游资源的分析,桐城的旅游

4、资源有80多处,但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 从数量上看,在桐城各乡镇中,市区的旅游资源最多;其次是龙眠乡、孔城镇,三乡镇占了大部分;大关镇、陶冲镇、嬉子湖镇、唐湾镇、金神镇和范岗镇则呈现出资源相对贫乏的特点; 从类型角度上看,桐城的人文类旅游资源有60处,占全部旅游资源的72.5%,而自然资源只有22处,占全部旅游资源的27.5%。可见人文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数量上的优势,两大类的旅游资源发展相对不平衡。,孔城老街,文和园,文和园位于龙眠乡双溪村,是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陵园。1755年,张廷玉寿终正寝,归葬于此。1995年起,安徽省和桐城市有关部门先后拨款对之进行全面修复,整个陵园分墓区和

5、享堂两个部分。墓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石狮、石虎、石羊、石马鳞次栉比,文俑、武俑、龟跃相对排列,石香炉、石供桌、石烛台陈列墓前,苍松、翠柏、银杏绿树成荫。享堂内陈有张廷玉座式绣像、香炉、供桌,两则悬有张英、张廷玉亲笔楹联。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廷玉墓地清代石雕刻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优势,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化 桐城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资源总量大,桐城市的旅游资源基本在每个乡镇都有所分布,数量多达80处;第二,类型齐全,不仅拥有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类型资源,而且还有古迹建筑和民俗风情类型资源。 2文化内涵丰富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历史文化名城

6、,素有“文都”之誉。作为清朝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文学流传至广,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即使是在今天,仍有很多的学者继续着对桐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化名人都曾经在桐城生活或为官,比如方法、左光斗、钱澄之、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姚鼐、张英、张廷玉、姚莹、吴汝纶等等,且都在故土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这不仅奠定了桐城派两百多年来的独特文化地位,也赋予桐城市内的景观和建筑极高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3重点旅游资源成带分布 桐城市的旅游资源在整体上无法进行整合,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却呈现出相对集中、主题鲜明的特点。比如桐城市区主要为一些紧扣桐城文化主题的资源点,包括文庙、桐城博物馆

7、、桐城派陈列馆、名人故居等等;在龙眠山地区,隐逸文化的主题较为明显和突出,比如赐金园、双溪草堂、龙眠山庄、碾玉峡、观音崖、湄笔泉等。孔城镇历史悠久,现存的街道面积近64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与风貌基本保持完好,体现出传统民俗的特点,激活古镇生活,开发观光、休闲、民俗等旅游产品将成为桐城旅游的一大亮点。,客源市场的分析,现有旅游者之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原籍桐城现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桐城老乡,他们一般经济收入丰厚、文化程度较高、对桐城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发展该市场不仅可以启动桐城旅游首批文化游客,而且由这些桐城老乡直接带动的同事、朋友、同学、亲戚市场也不可小视; 桐城本地市民时有自发出游、踏青、采风等

8、活动,由于没有休闲娱乐旅游之处而被压抑的这部分市场需求将在桐城旅游开发后得到极大的释放,桐城市民将成为桐城旅游市场非常主要的一部分; 桐城总体经济实力较强,商贸流通异常活跃,因各种公务、私事需要而进行休闲娱乐旅游活动的欲望迫切,开发桐城商务游客市场的潜力巨大;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桐城将十分有利于吸引安庆市、合肥、南京、武汉、南昌、九江、景德镇、黄冈、扬州等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客源,具有发展中转旅游和过境旅游市场的潜力。,受众调查,在安徽省省内,桐城市是一座比较出名的城市,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里是桐城派文化的发源地,再者,了解桐城文庙、六尺巷、父子双宰相的典故。在省外,不少人也曾听过“桐城派”

9、。 上面的旅游资源全部都是文化方面的,从中可知,旅游者对桐城的感知主要在桐城丰富的文化上,是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桐城人应以自豪的地方。,形象替代分析,安庆市现辖有七县一市三区。桐城与这些县市存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与旅游资源的同质化,使得各县区之间竞争难度加大。如黄梅戏 桐城旅游产品文化特色浓厚,与安庆其他县区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更多的是差异性。虽然安庆其他很多县文化资源也很丰富,但“桐城派”文化与之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合作开发客源、串联线路前景广阔。安庆以天柱山和黄梅戏为拳头产品,先吸引外地游客过来,然后周边的县市再以本地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吸引他们过来。,形象定位策略,(一)总体形象要素 桐城作为安

10、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翰墨飘香,千古继胜,名流俊杰,重臣鸿儒,层出不穷,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桐城文化作为该城市的显赫标志、也作为古皖三大文化圈之一,是桐城最为丰厚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桐城市区和诸多乡镇还布集有以名人故居为主体的古街建筑物、古民居、古亭古桥、古寺等,极具文化古城的特色。 除了内涵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桐城还拥有隐逸的风水文化和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三者互相衬托,相互对照,相互交融,使桐城获得了“文都”、“文化之乡”、“文献之邦”的美誉。,(二)特色形象要素分析,1深厚的桐城文化 桐城文化两百多年来形成了“桐城文献名邦,号天下第一”的独特文化地位。桐城文派作为清朝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中

11、国文学史上一大文派,不仅在思想理论上有其独厚条件,在系统上也有严密的文学主张,左右了一代文风。据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及其补遗统计,桐城文派作家,或师事,或私塾,遍布全国19个省,拥有作家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篇,影响延及近代,形成“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的200余年的绝对“霸主”地位,为桐城这座城市带来了极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2优美的自然风景 桐城的自然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市区以外,分布有龙眠山、嬉子湖、三道岩、松山湖、桐梓山等景区。如近郊龙眠山,即有“龙眠春色”、“龙眠秋色“、碾玉峡等众多天然佳景,又有“龙眠山庄”、“双溪草堂”、“宰相陵园”等人文名胜,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是这些景区景

12、点的显著特点,诸如名人山庄、别业、园林、墓葬、崖泉、石刻等,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相映生辉。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苏轼、苏辙等均慕名前来游览桐城景致。 桐城境内的自然景点密若繁星,但疏而有序。整座古城依山傍水,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山环水绕”、“金城环抱”之势。明许浩诗云“大小二龙山,连延入桐城,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即是描写桐城的山光水色,旖旎风光。,界面意象:口号,将桐城的旅游形象定位为: 山水文都中国桐城 文化旅游资源是桐城最有竞争力的资源,“文都”是桐城城市最为重要的形象,同时山水资源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桐城拥有“桐城派”、古镇、古建筑群、山水资源、历史名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五大旅游产品精彩纷呈,文化产品作为旅游城市最为卖座的热点,无疑将增添文化名城的历史厚重感。,旅游产品与线路设计,1.市内观光游览线 市区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世家庭院-历史文化大道-龙眠山-嬉子湖-孔城古镇 市区文庙-博物馆-市井风情街-世家庭院-桐城中学-六尺巷-历史文化大道-投子寺-披雪瀑-仙龙湖 2跨区域旅游线路 安庆方向(与安庆其他地区联动) 安庆市区-天柱山-桐城 合肥方向(与两山一湖联动) 合肥-桐城-安庆-九华山-太平湖-黄山 武汉方向(华中客源市场接入) 武汉-天柱山-安庆市区-桐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