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948657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葡萄架下》说课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七课快乐的队日,说课,甘肃省永登县城关小学 陈巧英,一、说教材,在葡萄架下是一首欢快轻松,富有维吾尔族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全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里,少先队员来到葡萄园过队日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快乐之情。 【本课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之中获得审美的逾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对于新疆歌曲,儿童并不陌生,以前学生也学过很多首新疆民歌。(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装饰音,(如:波音拔根芦柴花,下滑音萤火虫)对于装饰音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并

2、掌握。,二、说学情,过程与 方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复习下滑音,上波音,保持音记号,并能初步掌握唱法。,知识与 技 能,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能主动参与新疆歌舞表演,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合作设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说教学目标,探究风土人情,体验歌曲情境,跟唱歌曲,参与合作表演。,【兴趣就是孩子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唱、演、动、想等各种手段,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愉快的环境中,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有目的的进行音

3、乐教学,并使之取得最佳的效果。新颖活泼、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流程,1、由情境中引入 教师由“葡萄”这一话题引出新疆 2、课件播放新疆风土人情片,(包括新疆风光,民族服饰,乐器,物产等)学生交流发言对新疆的认识。 3、过渡: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物产丰富,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誉。那里的人民不仅勤劳豪爽,而且能歌善舞,就连小朋友都热心能干,瞧他们今天来到葡萄园过队日来了,让我们一同去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好吗?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师应该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交流

4、的教学气氛。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能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是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第一环节:走进新疆,探究新疆民俗风情,第二环节:歌唱新疆,体验新疆歌曲魅力,一、聆听: 1、初听歌曲,不带任何问题。 2、复听歌曲,根据老师的提示,尝试说出歌曲的结构。 3、再听歌曲,说出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型。 二、模唱: 1、用富有新疆民族特色的的衬词“来”或“啦进行旋律模唱。 2、跟琴模唱歌词。 3、在会唱歌词的情况下学生跟唱歌谱。,三、活动: 1、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节奏性进行练习,并用节奏型给乐曲伴奏。 2、做摘苹果游戏,复习装饰音

5、的唱法,学唱本课出现的波音,下滑音,及保持音,教师逐一解决。 四、学生加上装饰音再唱歌曲,使歌曲活泼生动。,第三环节:舞动新疆,参与新疆歌舞表演,1、歌曲处理 分析歌曲,体验情绪,激情演唱,师生合作 2、加入打击乐伴奏。 3、播放新疆舞视频,学跳新疆简单舞步 。 4、学生分小组分配任务,包括配乐,伴舞,演唱,而后合作进行集体展示。,第四环节:发扬新疆,体会新疆人民的勤劳,1、理解歌词“鲜美果实哪里来,滴滴汗水培育大“的寓意,再唱歌曲,唱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2、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感兴趣的队活动吧。 (小组先设计,后展示,学生评价) 【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再是群体中的牧羊人”,而是领头羊的身份;】,准确 完整 知识性 简洁性,一目了然,六、说板书设计,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谢谢欣赏,新疆风景,新疆乌鲁木齐,新疆葡萄沟,新疆银峰滑雪基地,新疆月亮湾,物 产,服 饰,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乐器。,东不拉,*手鼓也称达甫,维吾尔族打击乐器,以木作圆框,一面蒙羊皮制成,框内四周有许多小铁环.,手 鼓,舞蹈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