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48547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行业scp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制造业简介,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2001年,即入世以前,中国汽车工业在5577万辆的全球汽车产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当年全国汽车总产量只有234.2万辆,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产量的1/4,排在世界各国产量的第8位。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的年产量分别是44.02万辆、41.98万辆和26.29万辆。 20012011,入世以后,“十五”与“十一五”发展计划启动,中国汽车产销量以平均每年100多万辆的增幅呈现“井喷”之势。2009年

2、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三家的产量已经分别达到270.55万辆、194.46万辆和189.77万辆。不到十年,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增加了46倍。 2011年起,国家启动“十二五”发展计划,预计于2015年汽车产销将冲击3000万辆。,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贝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的竞争和垄断程度进行了分类研究。根据前4位企业市场占有率(CR4)将集中类型分为六个等级:极高寡占型、高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原子型。,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1200 7),表3-1汽车生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根据绝对集中度指标计算方法,对

3、于汽车行业中的“轿车”采取同时对CR3、CR4、CR5进行分析的做法,研究我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所采取的指标是销售额。下表3-1显示的是2000年至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从表31和图3-1可以看出,我国汽车行业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50CR465)。 根据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汽车制造业应该属于极高寡占型,其CR4应大于75。而我国汽车产业前4家企业的产量仅占全部产量的53。我国汽车汽车公司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生产分散所造成的较低的集中度,这样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过渡竞争,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据中国汽车

4、工业协会的统计 ,目前中国有110多家汽车整车厂,其中绝大多数厂家的销量平均只有1万多辆,与国际汽车巨头1,000万左右的销量相去甚远; 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前四大家的产销量不到50%,而前十大汽车厂家的产销量只占全国汽车产销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他90多家汽车厂家一年汽车产量之和还不到两成。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偏低,已成为中国难以称为汽车大国的一个要害问题。,韩国96%,德国 91%,美 国 90%,日本 80%,中国 49%,CR3 各国比较分析,市场结构,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又称产品分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

5、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汽车工业属于耐用消费品行业,其产品的物理特性方面差异很大,广告宣传的促销作用较大,知识信息的提供和售后服务水平对销售有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多数消费者缺乏鉴别产品物理特性上的差异的知识和条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形成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总的来说,该产业应该具备极高的产品差别化程度。,不同的国家,同一产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会因经济发展阶段、消费者观念差异而呈现不同特征。 我国对于汽车的需求是在近几年才得到迅速增长,而带动轿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是中产阶层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因此,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受到了严重的价格局限。其次,由于

6、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迟,生产厂商的经济规模普遍偏小,生产工艺也较低,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差别化产品的生产,总体产品差别化程度不如发达国家。,市场结构,进入壁垒,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一般认为单个企业的整车产量在40万60万辆,霊部件在100万200万件为起始经济规模。然而在中国,由于市场容量比较大且增长迅速,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受到了一定的抵消,市场结构,进入壁垒,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的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政府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

7、上涨等情况。,获得经销渠道,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进入超级市场的货架必须以打折、促销等方式才可能获得允许等情况。,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外地产品流入,为生产同类产品的本地企业创造垄断的市场空间等,影响了产品之间的竞争,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可能性。同时,国有企业的体制弊病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也延缓了劣势汽车企业进入与退出市场的进程。,根据1998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相关 数据计算得出19972006年中国汽车

8、产业的进入壁垒,可见,我国1997年到2006年汽车产业进入壁垒的平均值为0172,大大高于10,根据贝恩的产业进入壁垒划分,属于高度进入壁垒产业,远高于国际上汽车产业的平均进入壁垒6的水平。这说明我国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相当低,行业的保护程度较高。2002年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壁垒在下降,说明汽车产业在加人世贸后竞争程度有所增加。,市场行为,目前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上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车型推陈出 新的速度非常快,这表明我国汽车市场已向纯粹的买方市场靠 近,而买方市场格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主的格局,是一种受低 价需求约束的格局;并且,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机制正是价格 机制,所以从目前车市来看,价格策

9、略在配置资源方面将起到 关键作用。,1995年至今,汽车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价格战屡屡发生以轿车为例1998年初上海大众率先降价,普桑降11. 2万元,其他厂商纷纷跟进在这次价格战中轿车价格平均下降15 % 。 2003年新年刚过,日新稚阁2.4,君威等主流厂商将中高档轿车价格下调,降价涉及zo多个品牌sD多种车型,平均降幅超过7%。 到2004,国产汽车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降幅达到9. 2%降幅最大的车型价格已比去年同期巨降25 %以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用降价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自己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因此,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扩大产品差异,保持自己的

10、竞争地位。,我国汽车产业由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除了在市场上以价格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获得利润最大化外,对企业而言,制造产品差异,获得超额市场利润的广告行为成为企业发展、争夺市场份额的筹码。 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广告费用在销售费用中列支。我国汽车产业销售成本持续增长,而同时广告费用增长速率较企业产业发展速度快,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着相当的过度竞争。,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性行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万辆才不会有被兼并的危险。而我国轿车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达到年产量30万辆的经济规模,达不到经济规模必然导致成本

11、加大,竞争力,因此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是由汽车行业特点决定的。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扩张,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兼并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同时这些大型企业同国外先进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中国汽车产业中的兼并行为,在最近几年有增加趋势。,并购案列:吉利收购沃尔沃,沃尔沃汽车1999年被福特公司以64亿美元收购。2008年1月,吉利就曾向福特提议收购沃尔沃,但当时福特没有出售意向,提议不了了之。随着美国汽车业危机加深,2008年底,福特宣布有意出售沃尔沃。吉利力挫国际竞争对手,在2009年10月被定为优先竞购方并于去年12月与福特就收购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双方又经过3个月谈判,2010年3月

12、28日将签署最终协议。,只有十三年历史,一直以生产低价小型车为 主的吉利,一举吞并八十三岁,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豪华品牌沃尔沃,其效果不言而喻的。首先这让吉利在甩掉“低端品牌”帽子的努力上一步登天,企业形象发生质的飞跃;另外,沃尔沃已经拥有的技术、营销平台如能被吉利吸收和利用,其生产水平将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会显着增强。,市场绩效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最终成果标志,它反映市 场运行的效率。按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市场绩效是由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所决定的。,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生产效率,市场绩效,产业技术进步,新能源 汽车,根据国家刚刚出台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发动机排量在1.

13、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乘用车,可以享受中央财政每辆3000元的补贴。以上海通用为例,其1.6L以下达标车型2010年占到50%,明年可以达到75%。而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销量,占到上海通用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上海通用只是最具代表性的个案。其实从上汽、一汽到自主品牌,各大车企新能源战略已经启动。,上汽集团 已在混合动力、纯电动、代用燃料三大领域布局。2010年将推出混合动力版荣威,2012年将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一汽集团 已确定以混合动力为主导的新能源发展战略。2008年已推出混合动力版B70,2012年将建成年产1.1万台混合动力轿车生产基地。 东风集团 目前集中于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小巴,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仍在研发之中。 比亚迪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先者,2008年已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2009年推出纯电动轿车E6,计划以新能源汽车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领先企业。 奇瑞 多种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柴油多个领域。2008年已推出轻混、中混版A5,2009年推出QQ、S18、瑞虎等多款纯电动轿车。,资料来源互联网 如有遗漏与错误 敬请原谅,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