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依儿童帮扶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14409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依儿童帮扶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失依儿童帮扶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失依儿童帮扶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失依儿童帮扶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失依儿童帮扶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依儿童帮扶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依儿童帮扶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失依儿童帮扶计划关注凉山失依儿童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走进大凉山,关注失依儿童二活动目的:改善失依儿童学习条件三活动时间:五一四活动地点: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一所社小、普格县特尔果乡古木洛村小学五活动对象:所有学生六活动流程:前期准备:1)、由蒋絮跟凉山方面负责人联系沟通,确定此次活动地点,了解受助学校情况2)、要参加此次活动的队友单Q蒋絮报名。留下姓名、性别、电话以及出发城市和所乘交通工具活动期间:1)、请要去的团友在四月三十日到达西昌2)、一号上午:采购捐助所需物品。一号下午:古木

2、洛村小学4)、二号:昭觉县社小活动内容:发放物资,做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七负责人安排:蒋絮:符式辉:八关于活动:1.希望大家踊跃报名,不能去的队友也可以通过集资的方式来参与其中。2.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所以像上次一样,要去的队友要求穿统一的服装3.距离活动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希望大家积极募捐4.此次活动为山区,路途虽不远,但路况不是很好,希望要晕车的队友准备好相关药物。紫外线强烈,做好防晒措施。5.我们需要记录活动全程。活动过程中也需要发布消息。请有摄影摄像器材以及能带电脑的队友主动跟我联系。6.活动会持续到二号下午四点。请各位队友安排好回程时间。7.西昌是一个旅游胜地,有时间的队友可以在活动结束

3、后前往泸沽湖等景点游玩。九经费预算:1.此次捐助内容主要为文具、体育用品以及益智玩具和教具。两所学校共计XX元2.住宿费:50元/天3.租车费:油费+过路费预计500/两天4.服装费:30元/件十安全协议:海洋自愿者利用“五一”小假,开展“关注大凉山失依儿童”自愿者出行活动,为切实提高出行自愿者的安全意识,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度过一个愉快的爱心奉献假期,海洋计划与“五一”出行自愿者签订本目标责任书。一、责任人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二、责任目标1、“五一”出行自愿者要严格遵守海洋计划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2、学生需向班主任、辅导员汇报去向及联系方式(转载于:写论文网:失依儿童帮

4、扶计划);结伴出行的学生需向学院提出申请,备案审批后方可出行,否则一切后果自行承担。3、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非正规营运车辆,并注意购买保险。4、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自觉维护稳定,以刻苦学习、务实成才的实际行动展示大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形象。5、不信谣,不传谣,不参加社会上可能出现的抵制活动。6、严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不组织、不参与非法群体性抗议示威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组织和参与群体性抗议示威活动的学生,所造成的后果由个人自负。7、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受骗上当,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8、服从海洋计划团队领队的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因此次活动是山区,需要大家更加小心,不到危险的地方。做到学业和

5、帮扶两不误、安全文明结束此次爱心活动。三、问责海洋自愿者出行活动实行问责制管理模式,“五一”出行自愿者如不遵守上述要求,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本责任书一式二份,海洋计划与“五一”出行自愿者签订后各保存一份。责任人:海洋计划负责人:出行去向:本人联系电话:家庭联系电话:蒋絮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本活动策划书由策吧网整理分享“失依儿童”,令人揪心的孩子肖荣姜洪编者按谁不想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抚爱、健康成长?但有一群不幸的“失依儿童”,他们过早地失去父母关爱,无人抚养,处境困难。他们依法享有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等各项权利,如何来实现?由谁来保障?如何防止他们遭受不法侵害或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报

6、今起推出关注“失依儿童”特别报道,走进他们的真实生活,探寻对这些孩子的保护之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尚未成年,便因为父母丧失抚养能力或服刑等各种原因而生活无依;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身子单薄,却不得不背负生活的重担因为事实上无人抚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失依儿童”。“失依儿童”面临的困境令人揪心。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不久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曾透露,全国目前大约有50万“失依儿童”。据记者调查,许多“失依儿童”除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外,普遍存在生活失助、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问题,急需人们伸出援手。生活失助:制度缺失导致“失依儿童”救助边缘化今年4月30日,吉林通化的小海莹

7、来到辽宁省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成为儿童村的最新一员。海莹的爸爸4年前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进入辽宁省桦子监狱服刑,妈妈随后出国打工。为照顾妹妹,当时正读高中的姐姐只得辍学去打工。4年过去了,妈妈始终杳无音信,姐姐也无力再抚养妹妹。爸爸得知10岁的小女儿即将无人照看,情绪很不稳定。桦子监狱干警了解此事后,与溢鸿儿童村取得联系,给海莹找了个“新家”。溢鸿儿童村村长王刚义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村共有21个像海莹一样的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都是因为无依无靠而被送过来。在全国,现在共有8个类似的儿童村,专门收养、救助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但是,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得到救助的仅占5%左右。由于缺

8、少制度上的保障,我国“失依儿童”生活失助问题非常突出。XX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下发,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孤儿保障制度。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确定了当地最低孤儿养育标准,基本为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散居在机构外、与祖父母等亲属一起生活的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但是,按照该意见,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中,很多“失依儿童”的父母一方健在或者有法定监护人,这些孩子因种种原因无人抚养,却享受不到孤儿“待遇”,只能依靠远远低于孤儿补助金的低保金生活。如何确保“失依儿童”不因制度缺失而生活失助,是

9、到了有关部门发力的时候了。安全失保:“失依儿童”常遭不法侵害强迫流浪儿童乞讨、拐卖孤儿、遗弃婴儿、强奸孤女失去了父母的监护和管束,衣食住行都得自己想办法,“失依儿童”极易被不法分子以小恩小惠利用,甚至是暴力侵害。据媒体报道,广东东莞7岁的小根因为不听话、学习不好,三天两头被养父(未办理收养手续)毒打,身上长期是青一块、紫一块。他明明疼得难以忍受,看见养父后说出的却是“不疼”两个字。“失依儿童”的存在,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关爱“失依儿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境,除了让他们吃饱穿好、学习知识,还应当依法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权利,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失依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10、同时,要严厉打击侵害“失依儿童”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心理失衡:“失依儿童”难以养成健全社会人格生活失助威胁的是儿童最基本的权利,而心理失衡威胁的是儿童健全社会人格的养成。无论父母在或不在,对于事实无人抚养的“失依儿童”而言,亲情的缺失、家庭的变故、学业的中断、生活的艰辛,都会给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理留下巨大的阴影。能否消除阴影,对“失依儿童”而言,将是影响一生的因素。“爸爸妈妈都没了,我不想活了”婷婷10岁那年,父亲被人杀死,她在作文中发出这样的哀叹。在审查起诉这起案件时,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侦监科科长赵叶红见到了又瘦又小的婷婷,得知她的母亲几年前病逝,父亲遇害让幼小的婷婷心理负担特别重,案发

11、后总是不停地哭泣。未央区检察院专门请来心理咨询师,给婷婷做了足足3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后来,该院又与教育局、民政、妇联、街道办等单位联合,对婷婷进行综合救助,彻底解开了婷婷的“心结”。“对于像婷婷这样的?失依儿童?,物质救助不可少,心理疏导更重要。”令赵叶红欣慰的是,现在婷婷每月都能领到近1000元的孤儿补助金。而且,4年过去,婷婷已经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中学生。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用心浇灌方能茁壮成长。“失依儿童”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弥补情感缺失、纠正心理失衡,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据记者了解,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共有200多名“失依儿童”,目前淮阴区检察

12、院已经向全院发出倡议书,呼吁检察官各尽所能,针对“失依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定期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感情交流。道德失范:“失依”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未成年人陈某因贩卖毒品罪被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缓刑考验期间,他又涉嫌非法拘禁并将一人打成轻伤被抓获归案。日前,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调查发现,陈某父母离异,父亲因贩毒、抢劫等罪多次入狱,导致陈某无人管教。长年服刑的父亲对陈某造成负面影响,陈某重蹈父亲贩毒的旧路,而且养成逞强好胜的性格,经常用“父亲坐牢出来要替我收拾你们”等语言威胁他人。陈某一案并不鲜见。“失依儿童”辍学率高,同时失去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管教,加上身心尚未发育完

13、全,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正确的判断力,步入社会后一旦道德失范,极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仅父母一方或双方服刑的未成年犯就占全体的9%之多。今年3月8日晚上,17岁的小许饥肠辘辘,他翻窗爬入一户人家偷了一件上衣、一双球鞋后,在失主家厨房做好饭,打开取暖器和电视,好好地“享受”了30个小时。3月10日下午失主回家,小许被抓获。江西省鄱阳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程见广审查发现,小许因盗窃刚刚刑满释放不久,其家境贫寒,父母都是重度残疾,无力管教孩子,平时对孩子也不管不问,“小许因为贪恋失主家的温暖而久久不愿离去”。检察机关以盗窃罪将此案诉至法院。在法庭上,小许噙着泪说:“我

14、错了。我以后跟着叔叔出去打工,一定好好做事,挣钱养活我爸妈!”5月29日,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许拘役三个月。“小许今后的路还很长”程见广不无担心地说,对于涉罪的“失依儿童”,社会更应该多些理解、宽容和关爱,要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办理案件,要依法封存“污点”,更要加强心理疏导、法治教育、就业指导,防止他们重蹈覆辙。这些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流落社会的“小草”,他们不是孤儿,但是却比孤儿更孤苦。他们有父母,但是却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照顾。他们有亲人,但是却给不了他们内心深处深深渴望着的父爱与母爱。缺乏家庭教育,养成不良性格,形成心理障碍“小草们”自小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照顾他们,呵护他们,所

15、以他们内心深处往往难以得到平衡,这样也难以养成健全的人格。有专家说:“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这些失依儿童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以及逆反、易冲动等心理障碍。”XX年7月份,在山西日报中有一篇文章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在山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进了一个叫小风的学员。小风曾经是一名“失依儿童”,刚进来时只有18岁,弱不禁风,对每个人带着敌意,和谁都不说话。在小凤很小的时候,父亲染上毒瘾,母亲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小凤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到处飘零。在小凤的眼里,那个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房子根本不能称其为“家”,那个她叫“爸爸”的男人也从没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有了钱就拿去买毒品,对小风不闻不问。如果不是亲戚们给口饭吃,小凤或许就长不大,但亲戚们的关心也仅此而已。小凤开始封闭自己,把心锁住,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恨意,并且幼稚地报复父亲偷偷吸食父亲拿回来的毒品。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民省说,对小凤这样的“失依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固然重要,心理上的疏导更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