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八十一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68585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法第八十一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合同法第八十一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合同法第八十一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合同法第八十一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合同法第八十一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法第八十一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合同法第八十一条浅析刑法第八十一条我国在对罪犯进行假释时最主要的实体法依据是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对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根据八十一条的规定,除了是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2、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的硬性规定外,假释的条件有三:第一、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死缓犯在二年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则可适用假释;第二、必须是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方可假释;第三、必须是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服刑罪犯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被假释。假释的三个条件中的前二个条件明确具体,较易操作,只有第三个条件“必须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才可假释”,在实践中操作起来较为困难,该条件为主观条件,是以一个事件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来作为我们现在对罪

3、犯假释的必要条件。虽然刑法第八十一条已从对累犯以及杀人、爆炸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罪犯必须已执行一部分刑期及有悔改表现等限制性规定宋降低罪犯假释后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但这些限制性规定并不能排除罪犯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因此,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的规定具有不确定性,法院在适用该条来决定对罪犯是否假释有较大的随意性。给法官太多自由的空间而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法院法官怕对罪犯假释后追究责任即使罪犯表现再好也不敢适用该条对其假释,而有的法院法官又滥用该条对罪犯进行假释,因为通常只要不是累犯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

4、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且刑期过半的犯罪分子只要符合减刑的条件也即符合假释的条件,因假释是对罪犯有条件的释放,而获得减刑的罪犯大部分只是减去了一部分有了有限的刑期仍需服刑,假释对罪犯较为有利,在可选择适用减刑或假释时适用对罪犯较为有利的假释,而致对假释的滥用。有违我国制定假释制度的宗旨,使我国的假释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产生不公正现象,最终导致同一法律在全国实施的不统一。基于刑法第八十一条存在的上述弊端,建议全国人大对其进行修改,可以将“不致再危害社会”这部分删除,代之以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也可引入假释保证金和担保人制度,增加可操作性。刘远益关于印发关于适用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的

5、意见的通知京安监政法XX20号各区县经委,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的行政处罚幅度较大,为便于各执法单位实行全市统一执法标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国家没有出台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细则前,我局提出了关于适用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的意见发生重伤事故,处以2万元罚款;发生一般事故,处以2万元至3万元罚款;发生重大事故,处以3万元至6万元罚款;发生特大事故,处以6万元至10万元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处以10万元至20万元罚款。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

6、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子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投资人依照第二条事故处罚标准加重处罚。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按以下标准处以罚款:发生重伤事故,处

7、以2万元罚款;发生一般事故,处以2万元至3万元罚款;发生重大事故,处以3万元至6万元罚款;发生特大事故,处以6万元至10万元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处以10万元吓含10万)至20万元罚款。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第五条事故处罚标准加重处罚。第七条相关术语重伤事故,是指有重伤但没有死亡的事故、重伤事故的范围按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确定。一般事故,是指一次死亡二至2人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者造成重大经

8、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至29人或者造成特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造成特别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百八十二条用电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及时交付电费。用电人逾期不交付电费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经催告用电人在合理期限内仍不交付电费和违约金的,供电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中止供电。【释义】本条是对用电人交付电费的义务和逾期交付电费的违约责任的规定。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人向用电人供给电力,用电人支付电费的合同。供用电合同实际上是一种

9、特殊买卖合同,即用电人向供电人购买电力以供使用,同时向供电人支付该电力的价款,双方买卖的标的物是电力。在供用电合同中,支付价款是用电人的主要义务。电力的价款即电费,是电力资源实现其商品价值的货币形式,是供电人出卖电力的对价,用电人只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履行交付电费的义务,才能实现电力的商品价值,完成一次电力资源的买卖过程。用电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付电费,主要是按照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交费的义务。电力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用户应当按照国家核准的电价和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按时交纳电费;对供电企业查电人员和抄表收费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提供方便。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10、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用户应当按照国家批准的电价,并按照规定的期限、方式或者合同约定的办法,交付电费。用电人按照约定交付电费,主要是按照约定的电费结算方式、交付期限等履行交费的义务。用电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交付电费,应当承担迟延支付的违约责任。如果供用电双方就迟延交付电费约定了违约金,则用电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形式,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一方违约时生效的独立于履行行为之外的金钱给付,约定违约金主要在于补偿一方当事人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对迟延支付的违约金作出了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用户逾期未交付电费的,供

11、电企业可以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照电费总额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加收违约金,具体比例由供用电双方在供用电合同中约定。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八条规定,用户在供电企业规定的期限内未交清电费时,应承担电费滞纳的违约责任。电费违约金从逾期之日起计算至交纳日止。每日电费违约金按下列规定计算:1居民用户每日按欠费总额的千分之一计算;2其他用户:当年欠费部分,每日按欠费总额的干分之二计算;跨年度欠费部分,每日按欠费总额的干分之三计算。目前,供用电合同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供用电双方一般按照上述规定约定迟延支付的违约金。随着电力供应的逐步市场化和利用非格式条款订立供用电合同的现象的大量增加,双方当事人可能没有预先约定违

12、约金,在这种情况下,用电人逾期不交付电费的,应当支付电费的逾期利息,以补偿供电人因不能按期收回电费所受的损失。逾期利息从逾期之日起计算至交纳日止。此逾期利息应只具有补偿性。经催告,用电人在合理期限内仍不交付电费和违约金的,供电人可以中止供电。供用电合同是一种持续供给合同,供电人按照约定向用电人持续供应电力,用电人按期支付电费,因而属于双务合同。如果供电人供应了电力,用电人不交付电费,供电人为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就可以拒绝继续供电。但中止供电前,供电人负有催告义务,并应给用电人一个合理期限以作准备,这是合同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该期限的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形而定。此外,供电人中止供电,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办理。用电人交付电费和违约金后,供电人应当及时恢复供电。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