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61743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变态心理学成长心得课程感想有幸能在这学期修读蔺老师的变态心理学课程,让我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变态心理学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很密切的一门学科,他能够让我学会辨别出一些异常心理障碍,以便及时的采取自助或助人的举措。作为一名师范生,今后即将走向教师岗位,首先个人需要学会自我觉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需要积极关注每位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适当的辅导。而通过学习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具备了一定关于这方面的专业技能,我想,在今后的生活

2、里,我将终身受用。对于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一些心理障碍极容易混淆,且有的内容较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老师用一些简单的语言,以及生动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让我们不仅记忆的快,而且更容易理解。上课过程中时不时放一些关于课程知识的录像,通过生动的影像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通过课前发放案例的方式,让我们在学习某一障碍之前就对其有了初步的理解,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很喜欢老师每章节给我们推荐的关于某一知识点的电影,虽然有些影片已经看过,但是那时看的状态与学习变态心理学后再去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现在的我能够以一些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影片中某一现象的原因,同时从一些影片中学到关

3、于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突然发现,原来观看电影有时也能学到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与应用。关于这门课程的最后一次大作业,我们选择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主题,虽然上课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我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通过小组的方式查阅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我们对这一障碍有了更详细以及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课堂上也有很多小组选择了这一障碍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与分享,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又学到更多更深入的内容。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科课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这一学期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是愉快的,我想,这一切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变态心理学

4、总结(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2、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4、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对每一

5、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5、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遗传,脑结构,躯体疾病,神经生化,化学物质,性别和年龄。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社会剥夺。6、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纵向比较,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7、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

6、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8、怎么做?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第九章、心境障碍一、躁狂症1、临床表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躯体症状2、分类轻躁狂/重性躁狂/谵妄性躁狂3、病程标准,一周二、抑郁症1、临床表现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精力不足症状群,焦虑/自罪自责/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扭曲/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精神运动性迟

7、滞或激越/自知力受损2、病程标准,2周3、特殊类型隐匿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三、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症或抑郁症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1、环境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的标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病程标准两年2、恶劣心境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无躁狂症状/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病程标准两年。五、心境障碍的治疗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精神病药2、心理治疗人际关系疗法/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团体治疗3、其他第十章、自杀与蓄意自伤一、自杀1、概

8、念变态心理学笔记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2、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2、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第二单元学科简史1、始于公元前400年,西方人最早关

9、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现代的变态心理学被看作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2、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这一判断的雏型。3、17世纪以前,由于精神病学肩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所以他远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精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4、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于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几乎与此同时,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这些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5、对心理

10、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2、以上述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的判断:、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名为“力比多”;、“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和生殖器欲阶段。“本我”是按”活动,“自我”是按“”活动,“超我”是按“活动。人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所以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也可称为压抑或克制能力。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缘由造成的:由于我们的“”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

11、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那时,我们就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4、评价: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他用“力比多”这一人类自身的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他认为,人的动机和行为,不是上帝启示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人类自己。他的学说所遭遇的打压,主要是来自宗教。5、心理学绝对重视的是实验研究,而逻辑演绎式地分析心理现象的理论,不被视为真正的心理学。6、精神分析最初就是以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的。7、弗洛伊德是从潜意识出发,逐步地构建起自己的理论。8、在19世纪末,在神经科学急速发展的时代里

12、,精神分析的理论,基本被迫退出了这一领域。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他的女儿和艾里克森一起建立了自我心理学,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9、特别是心理学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借助不争的事实,对弗洛伊德关于临床症状解释提出质疑。10、任何学科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学科理论的替代。这种替代,可以是渐进的,即新理论包含部分旧理论,如新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之间,就属于这类关系;另外,这种替代也可以是个革命性的,如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神经科学的解释之间,就是革命性的替代关系。、行为主义

13、的解释1、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先是通过动物试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2、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3、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4、神经衰弱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意志过程的薄弱;癔病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5、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

14、路线。6、行为主义理论整合趋势:俄国的行为主义和美国的行为主义,各具特色。不同特色的学术见解,可以按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最终必然能达到互补的目标。(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他各类学习理论的产生,就是这种必然性的佐证。(3)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为我们对人类变态心理的解释与矫正,开辟了更新的途径。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1、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异常是由于“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比如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2、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按着存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人自身以外的事物是无足轻重的,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

15、人本身的存在上来,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3、存在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开来,就能解释一切,便可构成一种“学说”。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1、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它能使万物之灵的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1、常识性的区分、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2、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归纳为以下几种:偏离了统计常模。例如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属于异常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