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850280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河市镇三万活动情况汇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街河市镇第五轮“三万”活动推进情况汇报自全市第五轮“三万”活动启动以来,街河市镇在三万工作队和各驻村工作组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立足本镇实际,制定了保障客运到村、开展扶贫帮困、清洁家园、秸秆禁烧、绿满荆楚、帮办便民服务和农地确权、沟渠管护及其他工作的“8+X”项目实施规划,根据阶段性工作安排,我镇三万活动进展情况如下:一、工作组驻村情况街河市镇共有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根据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在本轮“三万”中,市发改局作为队长单位,共辖5个驻村工作组:市发改局驻高峰带雷鹰坡、曙光村工作组,市检察院驻新星带高阳、东升、茶市、平板桥村工作组,市审计局驻新生带牛长岭、白果树村工作组,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

2、曾家坡带文公山村工作组,中国银行松滋支行驻苦竹寺村带街河市社区工作组。市“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后,工作队及5个驻村工作组全体组员都在第一时间到村报到开展工作,工作组副组长和组员都在所驻村落实了办公场所、食宿点,做到了与派出单位日常工作脱钩。自驻村以来,各工作组组长高度重视,均多次亲临驻带村调查了解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全体组员都能按照统一要求,逐村逐村深入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参加多层次会议宣传政策,帮助制定村级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筹措帮扶资金,真情走访慰问,倾力兴办实事,严于律己,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二、兴办实事情况(一)加快推进“绿满荆楚”。2015年全镇计划多方筹资200万元,全面实施“1

3、54112”工程:即打造红东公路这1条“绿色长廊”的升级版、以街杨线、街茶线、街斯线、街雷线、双石线为重点建设5条绿色通道景观、支持东升、高阳、文公山、曾家坡等4个村创建绿色示范乡村、发动全镇近1万农户每户新植十株庭院树、新开发1000亩花卉苗木、蜜柚产业基地、新建200亩油茶基地。我镇抢抓植树造林黄金时节,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狠抓督办强力推进,在全镇掀起了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热潮。目前,通道绿化正抓紧实施,红东线长岭坡段、街杨线苦竹小区至两河口桥段、全长7公里的大北沟渠道绿化等亮点景观工程已建设完成,4个绿色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已完成总体任务的80%,已发动4500余户农户庭院新植树10株以上,

4、共落实花卉苗木、蜜柚油茶基地等成片造林1350余亩,正加快实施。(二)率先推开农地确权。白果树、牛长岭、平板桥村的试点工作结束后,我镇充分借鉴试点村的宝贵经验,抢抓春节农民返乡的有利时机,在全市率先推开农地确权工作。一是组织领导落实,确保推进有力。镇成立了镇长为组长、全体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包村干部和镇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综合协调业务指导、政策宣传、后勤保障、工作督导四个工作专班,每个村由一名班子成员任组长,一名以上包村机关干部和一名财政所财政员为成员的确权工作组,进驻到村与全体村组干部捆绑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身上有责任。二是宣传发动落实,确保思想统一。自2月6日

5、全镇农地确权动员大会以来,全镇分别组织开展镇干部、财政员、村组干部专题业务培训10余场次,保证干部业务学精、学通。全镇统一部署,通过召开三个层次的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分别是以村为单位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大会,以自然小组为单位召开户主会,会议累计达到150余场次。另外,在村组醒目处拉横幅60条、在组级中心户、交通要道处贴公开信500余份,切实做到宣传氛围浓、群众思想通,家家知晓、人人参与。三是入户调查落实,确保信息准确。我们充分利用春节农民返乡的机会,牺牲休息时间,全面进村入户开展户主农户家庭成员信息、承包田块信息调查核实工作,特别是针对户主常年外出务工的办理好委托手续,并严格做到家家到、户户落。

6、截止目前,全镇累计办理户主委托书已办理完毕,累计达到530余份,“一书两表”登记完成率达到40%以上,正抓紧开展中。四是矛盾调处落实,确保一方稳定。确权工作全面推开以来,各类土地矛盾纷纷涌现,截止目前全镇共累计摸排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起,除苦竹寺村欧圣金纠纷案尚未调处成功外,其他31起均通过镇村专班及时调处解决。通过矛盾调处,解决了界段不清、面积不准、人户田块不符等问题,促进了邻里和睦,促进了一方稳定。(三)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一是建立帮扶花名册。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对全镇208名农村特困党员,37名特困离职老干部,194名五保对象、842名低保对象、5名孤残儿童、350名优抚对象、34名特困

7、残疾对象等建立了台账,为建立全镇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对象摸清了底数。二是真情走访慰问。春节前,全镇集中组织开展了一次捐资助贫活动,广泛发动全镇广大机关单位、企业职工、社会热心人士捐款4万元,镇民政安排贫困户走访资金、物资50余万元,累计走访慰问贫困对象800余户。此外,各驻村工作组心系困难群众,节前走访慰问资金村平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精心制定规划。各驻村工作组根据驻村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贫困户的现实能力,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帮助驻村初步拟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三年发展规划。(四)切实保障“村村通客车”。在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道路安全保障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群众

8、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问题。目前,我镇组织专班深入村组调查踏勘,已制定了镇级“村村通客车”安保工程实施方案,全镇计划通过向上争取、镇村自筹和鼓励社会捐资等多方渠道筹资400余万元,修建“断头路”12.5公里,修建标准化错车平台35处,路肩加宽培土60余公里,安装道路减速板120余处、防撞桩500余处,力争每村新建候车亭1处。(五)强力推进清洁家园。一是开展春节保洁行动。针对春节期间垃圾满地跑的情况,我镇及早行动,狠抓街假日垃圾清理整治,春节期间,明确要求保洁公司实行全天候轮流保洁制度,各村安排专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节后又广泛动员村(社区)、镇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洁村、洁城行动,确保垃圾得到及时

9、清理整治,切实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节日环境。二是谋划“镇站村房”建设。根据市关于建立起“户分类、组保洁、村集中、镇收集、市转运、厂(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体系的统筹部署,目前,我镇积极争取市主管部门支持,计划投资100万元,在牛长岭村建设一座辐射街河市、杨林市、万家等乡镇的较大型垃圾压缩站,正在进行选址、征地等工作。按照“统一设计、一村一房”的总体要求,各村垃圾中转房的建设也已纳入镇委、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已进入规划设计、选址阶段。三是持续抓好长效保洁。镇委、镇政府出台了全镇2015年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考评和奖补文件,把垃圾中转房建设、农户圾分类减量、村民小组和保洁员绩效

10、考核、农户庭院保洁季度考核评比、农户保洁费用征收等作为年度的考核重点,狠抓提档升级,促进全镇环卫保洁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六)加强沟渠长效管护。随着我镇土地整理、小农水等项目的大力实施,加强排灌沟渠特别是硬化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长效管护迫在眉睫,本轮三万活动中,我镇将沟渠管护作为重点自选动作进行同步安排部署,在镇三级干部会议上下发了通知文件。一是明确了管护主体。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全镇116条硬化沟渠、66处渠上涵闸泵站的管护主体落实到部门、到村组、到责任人。二是落实了管护措施。每年3月、6月、9月左右,全镇集中组织开沟渠管护整

11、治行动,对所有硬化沟渠统一实施喷药除草、疏浚除障、保洁治污及水毁修复等管护措施,确保沟渠无乱耕乱种,无乱搭乱建,无阻水障碍,无垃圾杂草,到达“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三是严格考核结账。镇政府组建专班每半年开展一次沟渠管护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奖代补资金拨付的依据,实行硬账硬结。对工作不力的村和部门,实行严肃问责,取消相关评先表模的资格。(七)切实做实便民服务。一是实现网络互通全覆盖。进一步完善镇网格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三级网格信息系统。对村级网格员加强管理,确保网格信息系统畅通运行。对市直部门下沉到村(社区)的行政服务事项,实行网上提速办理,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二是要精

12、心打造村级便民服务站。依托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服务台帐、公示服务项目、印制服务清单、公开办事结果;指导村组干部和网格员推行“一岗四责”,即负责事项代办、政策咨询、来访接待、包户探访;实行轮岗值班制,方便群众办事。三是要切实做到干部“帮办兜底”。对群众提交、暂时不能通过网格办理的事项,由村干部集中受理,包村干部限时办结后,将办件结果按流程反馈办事群众。四是要建立服务承诺制。推行“服务无盲区、代办无收费”公开承诺制度,驻村干部都要当好“五大员”,即政策法律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指导员、便民服务的代办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基层党建的督导员。(七)其他兴办实事方面。一是帮扶资金落实。每村2万元的专项帮扶资金,除中国银行工作组即将落实以外,其他4个工作组均已在年前落实到村,为三万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二是排忧解难到位。市发改局工作组在调查了解高峰村部分小组农户“用电难”的问题后,及时联系市电力部门争取支持,为该村落实电力增容项目3处;为曙光村另行争取植树造林资金2万元。市检察院工作组针对5个驻带村断头路建设问题,对接市交运局为每个村争取到1公里道路建设计划,有效解决了道路指标紧缺的问题。市审计局工作组正多方联系,帮助驻带村争取公路指标、农田水利和机耕道建设等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