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工匠升级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49799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年工匠升级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千年工匠升级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千年工匠升级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千年工匠升级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千年工匠升级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年工匠升级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年工匠升级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千年工匠升级材料德国日本的工匠精神火了,中国工匠精神你造吗?中国匠人精神,从2300年前的梓庆说起说到匠人精神,最近成了热门话题。不少国人兴起了学习德国、日本匠人精神的风潮。一方面觉得吸取其他国家的好东西无可厚非,同时也有个情结挥之不去,不解不快:“难道匠人精神是舶来品吗?对于匠人精神,中国人的理解又是什么呢?”想起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曾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既如此,关于匠人精神,有智慧的老祖宗一定应给过答案吧?!果然,在庄子一书中就有2300年前中国匠人“梓

2、庆”的精妙阐述。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zhai通斋)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上文摘自庄子达生不明觉厉有木有?被中国古代匠人的境界折服了吧!木有看懂?那就请您继续往下看。梓庆削木为鐻,缘何惊犹鬼神?梓庆是鲁国的一位木匠,鐻(j)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话说梓庆用木头雕刻的鐻,见过的人都觉

3、得精巧到只有鬼神之工才能做得出。鲁王很惊叹,就召见梓庆问:“这么精妙的东西先生能做出来,有什么奥妙?”梓庆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有什么奥妙呢?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三天,我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我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我已不为外物所动,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选择好质地、外形最与鐻相合的,此时鐻的形象已经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我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自己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工,也许因为这些吧。”庄子达生梓庆篇仅146

4、字,朴实无华地述说了2300年前一位中国匠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让我们来细细品味。1匠人精神是专注走心、追求极致每一件作品,若想达到精致和完美,都必须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做细和做到位。梓庆做鐻,先用七天的斋戒使身体和精神达到最佳状态,再走进山林选择木料。选料时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鐻的模样,认真寻找匹配的木料才动手取之。一旦进行雕刻,则聚气凝神,全身心的投入。清代皇家建筑工匠世家雷氏家族,设计了中国近1/5的世界建筑遗产。雷氏的每个设计方案,都按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更为可贵的是:小至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也均按比例制成。正因严苛的极致精神,被同行尊之为“样式雷”

5、。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匠人专注走心、追求极致的精神。2匠人精神是荣辱不惊、忘名忘利与今天许多人做事希望利益回报立竿见影相比,梓庆的做法体现出中国古代匠人的更高境界。“斋三日,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梓庆在做鐻之前,把功劳、地位、金钱、非议、毁誉统统放下,只专心于工作的本分,达到了荣辱不惊的境界。在今天的商业时代,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完全忘名忘利的企业家了,即使在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也会因为利益而出现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门”丑闻;同样,在日本也有东芝这样著名企业长达七年财务造假的现象。中国古代匠人的忘名忘利,仍是今天整个商业社会需要学习的典范。3匠人精神是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

6、界3术到极致,几近于道。梓庆作为一名杰出的匠人,在选材前全然地净化自己,带着对树木和自然生命的极大尊重去选材。“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在制作鐻时令自己达到忘记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灌注匠人的生命之魂去制作产品,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不就是道吗?今天,全球那些最优秀的企业家和卓越的匠人,不都在毕生追求这一境界吗?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不是舶来品,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匠人精神。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不谦虚地讲,中国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牛掰史。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世纪,XX多年的农耕经济时代,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丝

7、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精美的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距今2200年,其薄如蝉翼,用料平方米仅重49克。中国书法、中国画、雕塑、手工艺术品目前仍是世界博物馆们引以为傲的镇馆宝藏,还在不断刷新当代全球拍卖记录。自丝绸之路开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所生产的匠品,一直都在影响着世界。古代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匠人之国”、“匠品之国”。自1840-1949年,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而中国则经历了100多年的灰暗时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用60年时间追赶世界工业化的步伐,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众多领域创造出新的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国,不仅能在载人飞船

8、、嫦娥探月飞行器、高铁、大飞机等尖端科技实现领先,中国企业如华为、联想、格力等等也在其领域内位于世界前沿。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是现代中国人专注走心、追求极致匠人精神的体现。我们一起,让匠心归来时下提到匠人精神,许多人言必称德国、日本。国人在日本排起长队购买马桶盖,将德国制造的炊具成箱的搬回家,相当多的人成为德国、日本产品的忠实粉丝。这正如过去的XX多年,世界痴迷于追逐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人们对于匠品价值的认可从未改变。让我们也来看看德国、日本的匠品制造由来史。确切地说,德国、日本的制造都经历过学习他国技术、仿造假冒、不断升级、直到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百年匠心看德国:德国的匠人精神也就是最近12

9、9年的事儿。1830年,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1871年,德国制造还处在假货和仿冒横行时代。1887年,英国人通过了侮辱性的新商标法,规定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MadeinGermany”,以此区分劣质的德国货和优质的英国货。知耻而后勇,德国从此开始了精工制造的征程。用了100多年时间,德国人持续不断的在各个行业,坚持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终于使德国制造成为世界上高品质的代名词。千年匠心传承看日本:农耕经济时代,日本全面学习中国,日本的匠人精神也起源于中国。自唐朝贞观四年开始后的260多年,日本派出十余批、数千名遣唐使在中国学习。大到参照唐朝进行政治、教育改革,再到学习围棋、茶道、花道等

10、生活方式,小到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几乎带走了唐朝各行各业的技艺。日本的工业制造是从学习欧美国家的技术、仿造开始的。1950年,日本还只能生产廉价而简单的商品。此后的20年,将传统手工业者的匠人精神传承于规模化制造,极大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品质。日本政府也注重对民间手工业的保护,1955年设立了“人间国宝”制度,用以保护匠人和小型企业,并在全社会持续倡导匠人精神。未来匠人精神发扬看中国:中国有XX多年的匠人精神传承史,由于历史原因,在近代,中国的匠人精神没有全面的传承。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也使商业伦理问题突显,部分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缺少商业道德,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还时有发生。在规模化的

11、工业制造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手艺传承更加艰难。未来的中国,无论是工业强国战略下的精工制造,还是对传统匠艺的保护,都更加需要全面传承、发扬中国的匠人精神。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匠人精神固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崇拜,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根和魂,坚守民族情怀,传承中华匠心!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每个人都是匠人。在岗位上坚守本分、不断进取、努力专研是匠人精神;支持民族工业发展、消费中国品牌的产品是匠人精神;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关爱手艺人,尊重认可每一位匠人作品的价值也是传承匠人精神。德国、日本的匠人精神火了,中国的匠人精神

12、会更火!传播和发扬中国匠人精神离不开您的转发,这也是一种匠心传承。我们一起,让匠心归来!围墙工程材料和工匠工资明细(报保险公司)1:机制红砖15000皮元=5550元2:机制石子1车1100元3:清水粗砂1车1200元4:外墙粉刷沙1车1300元5:标准号水泥90包32元=2880元6:标准号水泥120包30元=3600元7:正规钢材吨4900元=2940元8:挖机工资4时220元=880元9:清理废墟8车70元=560元10:人工平整3天150元=450元11:装钢模板800元12:浇地梁和地层1100元13:石匠工资每米150元70米=10500元14:砌校门1200元15:乳胶漆2桶72

13、0元=1440元16:腻子粉120包8元=960元17:漆工工资308平方米5元=1540元合计:叁万捌仟元大国工匠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

14、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

15、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XX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岳群至今记得,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