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48711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十八大报告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精神学号:专业:指导老师:XX年XX月XX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精神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哪些新

2、理论新观点?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有何意义?关键字:十八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与时俱进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XX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XX年版【5】十八大报告【6】毛泽东选集【7】列宁语录十八大报告是一个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正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

3、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鲜明的主题,这是时代的

4、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5年前在中共十七大上,已经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做出了深刻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十七大之

5、后又过去了一个5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十六大以来的10年,从坚持以人为本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力量的具体体现,都是科学发展观走向深入的历

6、史足迹。今天,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这些丰硕的发展成果,是对科学发展观真理性的最好检验,是对科学发展观实践价值做出的最好注脚。不断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91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那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四分五裂的旧中国。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一个日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奋勇前进。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

7、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至今不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中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或者照搬别国经验,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发生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8、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曾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以一系列独创性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指导思想的第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终于取得了成功。坚持马克思主

9、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其精神实质在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继续探索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

10、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又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再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全面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问题摘要:本文的直接目的和任务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问题进行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对

11、于我国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的发展战略及前进方向做出了重要指示。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所以十八大报告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军校大学生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忠诚于党的前提,也是实现成才目标的必要法宝。所以,十八大是一个契机,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国家民生情况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关键字:十八大报告,民生,马克思主义正文:XX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召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

12、时期,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八大报告对今后我国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十八大报告中,民生问题占了很大比重。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当代中国

13、进入了一个以民生为本位的时代,民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是中华民族在这个特定发展时期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关注,为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民生问题,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解决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的确,一个社会如果连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都不能解决,就谈不上和谐,民生问题始终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和谐,首先要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因为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利益需要

14、。只有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社会和谐程度才会提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说过,“民生”问题既是物质利益的满足问题,又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问题。因此,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要把关切民生融入执政意识,国家意识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各项公民权利,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近几年来,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增长;就业紧张的形势有所缓解;建立覆盖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快速推进;社会治安秩序有所好转。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物

15、质文化需求的提高,在就业、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矛盾,将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善民生是当前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政策,必须千方百计落实好这项政策。二、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着眼于民生马克思说过,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与人类史就会彼此联系着,环境的改变也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没有人,没有人的劳动,就没有生活世界。但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人”不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人”。马克思认为,人是持续不断地生产与再生产满足生命需要的“现实的个人”,人是生活的主人,是历史和生活的真正创造者,关切民生就要以劳动人民为本。人

16、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我们党依据这一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上至中央、下至基层的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价值理性。在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民为本,一切围绕人民展开,这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关注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首要问题,因为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近些年来,由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使民生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为着眼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