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关于“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评估报告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民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抢占幸福民生制高点、打造现代民政新高地”为导向,强化政策创制、全力构建困难群众发展型保障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加快发展适度普惠型福利体系;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激发基层组织建设新活力;促进融合式发展、实现优抚安置双拥工作新提升,进一步稳固民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保底功能,突出民政在社会福利中的主体功能,夯实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功能,强化民政在社
2、会服务中的支撑功能,增强民政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的支持功能,为幸福无锡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一、“十二五”规划中期完成情况1、全面推进救助体系建设,“保民生”职能进一步强化。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着力于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并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落实增长机制的基础上,于XX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低保标准的同域对接、城乡并轨。继续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的指标落实低保标准增长机制,XX年低保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医疗救助统筹发展。按照“扩面、提标、并轨”的要求,着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城乡实施了
3、无起付、分病种按比例救助,对门诊患者按标准给予全额救助,对住院患者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标准按个人自负部分的85%给予救助。临救机制城乡一体。按市本级每人1元、区每人3元标准落实“两级配资机制”,XX年,各级财政共支出临救资金3489万元,对因重病、大病和遭受突发性意外,造成难以维持生活的家庭落实市、区“两级救助机制”。此外,为提升居民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防灾减灾能力,XX年建立起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按市区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元标准,从福彩公益金中出资239万元,为市区所有户籍居民购买自然灾害保险,此项保险今年将覆盖江阴、宜兴。2、全面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谋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台关于加快我市社会福利
4、事业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推进机构建设。通过项目推介、结对挂钩、慈善冠名等新形式,强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至XX年底,全市养老床位数达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张,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全市已建立居家养老机构达980家,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60%。拓展为老服务。加大了无锡市为特定老年人家庭购买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办法推广、宣传力度,XX年底,政府购买信息服务的老年人家庭达万户;实施“尊老金”扩面,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保障特殊对象权益。新建市儿童福利院并投入使用,认真落实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政策,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孤残儿童等对象
5、的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并建立标准增长机制。加大慈善宣传。积极打造慈善城市品牌,组织参加首次中国公益慈善成果交流展示会和“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会,我市综合慈善指数位列全国第三,荣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7星级奖”。3、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和谐”功能进一步增强。结合“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提升社区建设水平的意见,形成扁平化管理的常态机制。社区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社区事务工作站、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管理架构基本形成,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转型、功能转型和工作转型。社区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完成了“市社
6、区行政事务平台”一期、二期项目,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部门信息整合,着力拓展社区政务、居务、服务等建设内容,形成“无锡市社区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开发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在新区太湖花园第二社区完成了社区三维GIS管理试点。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实施居站分设,推动社区工作者的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加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实施了社工“提质增能”工程,开展了在岗社工人员、骨干社工的专题培训。两年来共培训人员3000多名。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做大做强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需求。XX年,从福彩公益金安排资金400万元,围绕“
7、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面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主的社会机构或个人,组织项目征集、项目评估和项目实施。60个签约资助项目得到有效推进。至XX年底,全市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2家,社会组织总数达7337家。和谐社区建设有序推进。至XX年底,全市“和谐示范社区”、“和谐示范村”创建率分别达90%、80%;城市、农村省级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80%、75%。4、全面加强优抚双拥工作,“维稳定”作用进一步体现。双拥工作拓展思路,全市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六连冠”。加快优抚工作城乡统筹步伐,重点优抚对象各类抚恤补助优待标准实现城乡一体。落实自然增长机制,大幅度提高抚恤优待补助水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
8、同样得到较大提高。安置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经济补助机制和自谋职业政策的通知,再次提高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退役士兵安置率继续保持100%,自谋职业率达99%以上。进一步加强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提高军休管理服务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革命烈士褒扬工作,根据部、省要求,向中央上报零散烈士墓搬迁932个,原地维修710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5个,申报补助资金821万元。5、全面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适应城市化快速推进需要,圆满完成撤镇设街和部分镇撤并工
9、作,优化调整了镇村规模和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数字地名建设向纵深发展,无锡市地名管理条例制订出台。婚姻登记全面实现市区集中办理,加强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依法规范登记得到有效落实,并在全市探索建立了离婚登记调节机制。积极建立惠山、青龙山殡葬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制定无锡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殡葬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正逐步形成。建立了适度普惠惠民殡葬政策。制定出台无锡市市区居民丧葬免费政策实施办法,实施了9类对象4种丧葬服务的免费政策,XX年末又出台无锡市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政策惠及全市不享受丧葬补贴的户籍居民。积极开展依法救助、人性化救助,搭建救助工作平台,完善救助管
10、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民政牵头,公安、城管等部门协调参与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通力配合的联动机制作用,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此外,在社工队伍建设方面,从考试培训着手,始终将全国职业水平考试工作视为培养社工人才和从业人员职业化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抓好考前培训和实务技能培训,探索培训模式,优化教育培训资源,不断提高我市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素质。从深化试点着手,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无锡市情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一是崇安社会工作试点,初步形成“政府强势推动、社区承载服务”的社工发展模式,率先试水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形式在社会救助、老年人服务、社区矫正、综合治理等重点服务领域为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
11、社工服务,较好地实现了社会工作与社区扁平化工作的有机融合,为无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提供了思路与方向。二是福利中心社会工作试点,初步形成“三工”联动的社工发展模式。社会福利中心采取专业社工带动取证兼职社工、义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老年人和孤残儿童领域积极拓展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已初见成效。三是锡山社会工作试点,初步形成“校地合作、孵化机构”的社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校地合作”运作方式,聘请督导,引进专才,为需要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借助项目的拓展延伸培育成立了乐助社工事务所,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和角色的转变。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方面1、养老机构快速建
12、设与结构布局相对不平衡。无锡现有机构养老床位3万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超30张。虽然基本满足需求,但在床位功能上:自理型养老床位使用率不到七成,养医结合型、康复护理型床位却供不应求;在城乡布局上:农村机构养老床位利用率仅为65,而中心城区达到85以上,处于中心城区的政府举办的福利机构,更是一床难求。2、养老服务硬件提升与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偏低。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且专技人员比例较低,具有中级以上资质的护工仅10。二是养老服务队伍流动频繁。由于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使得很多专业人员不愿以此为业,造成养老服务队伍的流
13、动性大、稳定性差。三是基层老龄机构不健全。在XX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老龄办均被撤销,没有明确机构性质、规格和编制,老龄办成为了民政部门的内室科室,难以有效协调开展工作。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面1、领导体制有待完善。当前,我市社区建设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管理工作格局。但是民政局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有一定的难度,对社区工作的资源整合、工作准入、经费保障等只有建议权,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到位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资源整合有待强化。实施社区扁平化管理,其核心要义就在于两个字“整合”,主要是推进社区工作、人员、经费、信息和考核五大整合。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化和推进,诸如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整
14、合、社区工作的准入机制等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更为迫切,需要政策和实践创新,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社区党组织及社区事务工作平台统筹辖区资源的职权,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3、“三社”联动有待创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日益成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日益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三、下
15、阶段推进规划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两主题,强化工作“落实、提升、攻坚”三目标,以广惠民生的新思路、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实现奋勇争先的新业绩。1、完善城乡一体的民生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统筹城乡、覆盖全市的惠及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的民生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实现规范运作,重点突破社会机制优化、资源整合、领域拓展等难点,促进各类社会保障的无缝衔接,促进困难群众修复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实现社会价值。据此,一是完善低保制度。要制定出台我市城乡低保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低保的申请受理、审核审批、收入核定等工作
16、;继续落实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关注低收入困难家庭,有序推进低收入居民“倍增计划”。二是增强减灾救灾能力。推进江阴、宜兴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共享、理赔统一的工作模式;探索建立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并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三是加大慈善募集力度。要积极培育慈善文化理念,营造社会良好慈善氛围;不断完善捐赠网络,创新募集方式,确保慈善资金稳步增长。要创新慈善超市运行模式,实施慈善超市与天惠超市的慈善合作,对市区部分困难对象到慈善超市按需购物,在总价内给予补贴和让利。2、发展普惠均等的社会福利制度。继续提高全社会福利供给水平,努力构建区域均衡、全体共享、涵盖基本生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重点围绕“落实、落位与落地”做文章,全力推进机构养老床位倍增扩容、居家养老全面覆盖、福利服务全民共享、福利事业社会化推动。具体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