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9827805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工作总结及2003年工作计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办公室2013年工作总结及 2014年工作计划,生产指挥调度中心 投递部 二OO二年十一月,一、投递管理部门基本情况介绍,(一)投递部人员设置与职能,生产指挥调度中心,综合部,营业部,投递部,主任1人,业务管理员3人,业务管理,全局投递公司,(局职能科室),(生产单位),一、投递管理部门基本情况,负责全局投递业务管理。制定邮政投递规范化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岗位职责以及操作规程、考核制度与考核标准,并做好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市区年度报刊大收订和半年报刊收订工作。 负责规划市区投递道段、开箱段。 负责市区邮政社区服务网点的选址、设置和规范工作。按现代物流模式建立BtoC物流配送体系。 对投递

2、网点岗位和业务量进行分析,优化劳动组织,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效率。 负责对全局投递人员进行投递业务、规范服务、操作技术等培训与考评工作。,(二)投递部基本职责,一、投递管理部门基本情况,负责全局投递统计工作,对投递部门的投递业务、服务、质量等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做好分析上报,不断采取措施,改善服务,提高质量。 负责指导投递部门配合专业局发展各项专业业务和新业务。 负责市区邮政信箱(筒)、邮政信报箱的管理与维护。指导县局邮政信箱(筒)、邮政信报箱的管理。 指导市局各投递单位配合市局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评优选先等活动。 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并做好

3、投递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投递部基本职责,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一)基础设施,统计时间:2002年7月,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二)人员构成,统计时间:2002年7月,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三)基本业务及业务量,单位:万份/件,表中数据取自2002年1-6月份月均业务量。,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我局自2000年以来,对投递分配体制、用工机制、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四)投递体制改革,2000年市区投递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积极发展委代办投递,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投递公司与局签订代投和代办邮政业务协议,业务上受投递部和视察室监督和管理;经营上成为相

4、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000年6月15日市区包裹直投到户;9月初县局包裹直投到户。,(四)投递体制改革,2001年9月15日畅销报刊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生活早报市区8:00之前投递到户。,2002年8月20日起正定、赵县、栾城、鹿泉相继实现“三报”早投。,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注重成效。 工作步骤:先试点、再总结、后铺开。,(四)投递体制改革-邮政社区建设,2000年,我局采取调整投递网点布局、增加投递道段和人员的方式,增强投递服务力量;为尽快实现投递改革目标,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改变传统的投递作业模式,截至2001年10月

5、31日,建立起邮政社区服务中心102个,将投递段改为投递片。,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002年6月份选择北站投递公司进行社区邮政服务站点试点工作。 作业组织:按照无缝隙覆盖的投递方式,将投递道段改为投递片,机动车投送大户段和中心点,中心点除负责本社区内的投递工作外,还负责周边社区代办点的进口邮件报刊接转工作。 6月底,党家庄、北苑、滨湖、宝力、天苑、柏南6个邮政社区服务中心站首批开办,辐射该地区36个社区片,实现了效果投递与频次投递的有机结合。,(四)投递体制改革-北站邮政社区试点建设,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五)市区报刊收订,收订指导思想:稳固公费、发展私费。,二、投递公司基本情况介

6、绍,报刊收订采取的措施: 做战前动员 ,为全员鼓劲。 分公订、私订,科学分解任务,明确发展目标。 制订年度报刊大收订奖励办法、开展劳动竞赛等。 成立专职和短期营销队伍,揽收“三报”、服务大客户。 以包裹、给据邮件、信箱钥匙、征询意见函做“敲门砖”,组织上门收订。 派员驻五个行政区收订党报党刊。 调动收投人员积极性,天天兑现收订奖励。,(五)市区报刊收订,三、2002年工作总结,(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生产管理。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 (三)积极开展业务检查活动。 (四)组织开展市区2003年度报刊大收订工作。 (五)积极推进北站邮政社区试点工作。,三、2002年工作总结,(一)完

7、善规章制度,加强生产管理。 2002年9月着手进行投递各项业务流程与操作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及各单位基础数据的整理加工工作。目前已完成投递工种及缺报少刊、包裹业务流程的操作标准样稿。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 为提高县局投递员职业道德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月份组织了县局投递员短期业务培训,授课36课时,培训677人次。 编发投递业务文件和通知时,努力做到业务流程按工和环节下发,力求简洁明了,方便记忆与操作。,三、2002年工作总结,(三)积极开展业务检查活动。 开展了投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将投递环节中存在的8个问题和特快专递、商函、邮送广告的投递以及工作现场、管理工作、监督检

8、查、专项检查四个方面列为重点,做到了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有效促进投递业务质量的提高。 (四)组织开展市区2003年度报刊大收订工作。 制定了2003年度报刊收订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报刊收订分析会,指导各单位做好收订具体工作等,总之有步骤、有计划指导市区开展报刊收订工作。,三、2002年工作总结,(五)积极推进北站邮政社区试点工作。 北站投递公司作为邮政社区的改革试点,按照无缝隙投递模式于6月底组建了党家庄、北苑、滨湖、宝力、天苑、柏南6个中转站,辐射36个社区片,7月14日开始运行。邮件报刊由汽车配送至6个中心站,社区代办员到中心站领取,整理后投递。36个社区日投递三

9、个频次:6:30-7:30,8:30-11:00。15:30-18:00。在保证投递频次的基础上,代办员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尝试进行“效果投递”。 投递部制定了邮政社区作业流程与操作标准,规范社区服务点的业务宣传及对外服务项目。,四、2003年工作设想,总体目标:“流程再造、标准再造、队伍再造、形象再造、社区再造”。 (一)加快投递体制改革,在现有102个邮政社区服务网点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网点建设进度,通过取消投递分公司,对市内实行落地分拣集中处理,整合物流资源,建立同城物流配送中心。 (二)开展2003年半年订、2004年报刊大收订工作。(三)探索培训方式创新,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职工业务素

10、质。 (四)进一步改革业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运行质量。,围绕“进位战略”思想,落实局工作指导方针,扎扎实实使2003年工作再上新台阶。,四、2003年工作设想,(一)深化投递改革,整合物流资源。 在现有102个邮政社区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加快邮政社区网点建设,首先按照“亭点不出小区,道段环绕,点片结合”的建设思路完成北站邮政社区综合服务站、点的建设,并在全市展开。 成立社区改造小组,取消投递分公司,对市内实行落地分拣集中处理,拟定新的投递作业组织方案。 与我局市场部、185信息中心、邮购局、报刊音像等部门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邮政社区服务站的功能,使社区服务站成为能够容纳多种服务的用户“宽带”

11、接入网。 依照邮政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社区点的调整和完善,使邮政服务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四、2003年工作设想,(二)开展2003年半年订、2004年度报刊大收订工作。 组织市区2003年半年订及2004年度报刊大收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报刊私费订户增长。 完善公、私费大客户营销体制,成立专门的报刊收订营销组织,拟定系列营销、感情营销方案。 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报刊收订奖励政策,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四、2003年工作设想,(三)进一步改革业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运行质量。 通过全面细致的业务调研,对投递生产作业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达到精减环节、方便操作、加强控制、

12、提高质量的目的。 对投递各项业务的操作标准、处理方式、常见问题的答复标准进行细化与规范,并加大贯彻力度,提高服务规范化。 通过开展业务检查活动、对重点业务实施有效监控等方式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运行质量。,四、2003年工作设想,(四)探索培训方式创新,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开展“星级投递员”评比活动。 结合技能鉴定工作,使职工培训率达到100%。 编制投递“服务句典”,对投递日常服务用语与问题答复进行规范。 结合业务流程与操作标准的修订与完善,进行网上发布,专人维护,便于职工学习和查询。,培训内容:投递业务知识、局规局纪、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投递营销、微机知识等。,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