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82508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用 FB 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采样累积在毫秒单位内 ms_v,满一秒转入是s_v,同时将 ms、ms_v 清零,满一分钟累积量转入 m_v,t 同时将 s、s_v 清零,满一一小时累积量转入 h_v,同时将 min、m_v 清零,可以累积入天.。每一时刻的累积量是ms_v+s_v+m_v+h_v。Rest 为零累积量清零。在 OB35 中调用即可,如 OB35 中断周期为 100ms,流量输入单位方 /H,Unilt_c 就是36000,Hz 就为 10,unilt_v 对应流量记满量程值。In pv word 瞬时流量In Unit_c Real 瞬时流量单位转换为采样时间流量单

2、位In Rest int 为零时,累加器清零In Hz int 每秒采样次数In unilt_v Real 流量计最大流量单位Out ov Real 流量累积输出In_out ms int 毫秒记数In_out s int 秒记数In_out min int 分钟记数In_out h int 小时记数In_out ms_v dint 毫秒流量累积In_out s_v dint 秒流量累积In_out m_v dint 分钟流量累积In_out h_v dint 小时流量累积In_out in_v dint 将输入瞬时流量变为长整型流量累积功能块毫秒流量累积L #PVT #iv_cL #iv_c

3、L #ms_v+D T #ms_vL #msL 1+I T #msL #HzI JC endL 0L 0T #ms T #sT #minT #hT #ms_vT #s_vT #m_vT #h_v累积量end: L #ms_vL #s_v+D L #m_v+D L #h_v+D DTR L #Unit_c/R L #unilt_v*R L 2.764800e+004/R T #ov不足之处,尚请指出。PLC 输出接点故障及排除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作为开关器件,它的输出接点常用来接通或断开外接的继电器、接触器线圈回路。但实际应用中 PLC 输出接点常会出现这样的故障:PL

4、C 输出接点能够在程序控制下接通外部电路,但不能在程序控制下断开外部电路。 故障发生的原因,需从 PLC 本身输出电路着手分析。PLC 输出电路有晶体管输出电路、双向品闸管输出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根据所带负载大小不同,来选用相应输出电路的 PLC:当带接触器一类负载时,应选用输出较大功率的继电器输出电路。继电器输出电路原理如图 1 所示。图 1 输出电路与外接电路原理图KD 是小型直流继电器大约为 80VA,不能带大负载。为了提高触头带负载能力,常用一个串联的 RC 支路与之并联,消除触头断开时产生的电弧,以提高触头的分断能力, K是外接的接触器。PLC 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程序逻辑运算的结果

5、使 PLC 内晶体管 V 的基极为高电平时,V 导通, KD 线圈通电,它的常开触点闭合,使 PLC 外接的 K 吸合;当程序逻辑运算的结果使 V 的基极为低电平,V 截止,KD 断电,PLC 外接 K 跳闸,这样,PLC 通过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外接 K 的通断。由图 1 可知,它的输出接点之所以会出现外接 K 合闸而不能使之分闸的故障现象,是因为 KD 的动合触头在分断时出现粘合现象。动合触头被粘合,原因有二:(1)与之并联的 RC 支路元件可能损坏,或者断线,灭弧能力下降,使 KD 动合触头分断时可能被粘合住;(2)外接的 K 容量过大。因 K 容量大时,线圈中贮存的磁场能量就大,当超过

6、 PLC输出接点的分断能力时进行分断,PLC 输出继电器的动合触头有可能被粘合住。不管上述何种原因,均可采取下列方法:图 2 交流接触器线圈并联电容器当 PLC 的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时,可在接触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或电容器加电阻),如图 2 所示。当 KD 线圈断电,动触头动断时,K 的线圈 CI 形成振荡回路,线圈中贮存的磁场能量可通过 RI 和 CI 构成的回路释放,能减弱 K 线圈回路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强度,可避免继电器动触头在分断时被粘住。例如,我们在调速设备中用 PLC 控制接触器CJ10-10,额定电流 10A、线圈电压 220V,对 PLC 的输出继电器而言负载过大,因而,经

7、常出现 K 不能分闸的故障现象。后来我们在 K 两端并联一个 0.1uF 左右的电容器,不能分闸的故障立即被排除。图 3 直流继电器线圈反并联二极管当 PLC 的输出端接直流继电器 KD 时,流过线圈的电流为直流,为排除不能分闸的故障,可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如图 3 所示。当 KD 断电,它的动触头动断图 3 直流继电器线圈反并联二极管时,K 中的电流通过二极管 VD 续流,能降低 K 线圈断电时产生的高电压,有利于灭弧,避免 PLC 的输出接点被粘住。总之,只要对故障正确分析,故障现象很快就被排除。我想将采样的 IW0IW20 的值同时复制到 DB1.DBD0DB1.DBD20,请问怎

8、样实现?使用SFC20.CALL SFC20SRCBLK=P#I0.0 BYTE 22RET_VAL=MW0DSTBLK=P#DB1.DBX0.0 BYTE 22现在是这样的:我想做一个累积流量的计算,现场来的信号为电磁流量计的瞬时流量,请问在里面有没有什么做好的或者之类的,我直接调用就可以了,谢谢赐教!没有,流量累积一般取 100MS 为一个累加的单位时间, 通过把当前瞬时流量换算为以100MS 为单位的流量值,将此值直接累积就可以.所以应该把程序写在循环中断里.PLC 晶体管继电器输出的区别,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 继电器输出方式(R 方式)优点:推动功率较大(100W 左右)。 2它

9、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能力都比晶体管输出方式( T 方式.。还有一种晶闸 管“S” 输出方式)高出几倍 3 R 方式:能工作在交-直流负载电流当中。标准电压有 AC250V 以下.,DC30V 以下。而 T 方式只能工作在 DC5-30V 的直流负载电路中。 4 但 T 方式控制负债的响应时比 R方式要高出几个量级。而且触点使用寿命比“R 方 式也高得多如何学习别人的程序(转帖)1 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不仅要收集程序还要收集程序所附带的工艺流程及 I/O 分配表。2 程序分类。在收集到前人的程序后,首先加以分类。以不同品牌的程序分类再以不同功能细分。3 选择程序加以理解。分类完成后就是慢慢的“消

10、化” 程序了。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 PLC程序或是自己将要用到的程序样例下手,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容易。4 对于有工艺流程及 I/O 分配表的程序进行理解。1) 了解程序的工艺流程。2) I/O 分配。把 I/O 分配表中的说明加在程序的注释中。3) 理解中间位。在程序设计时肯定会用到诸多的中间位做转接,然后搞清楚每一步或每一网络所对应的中间位的功能,在程序中加以注释。4) 理解定时器。程序中定时器的功能要清楚,特别是有时间日期控制的,定时器的功能是比较重要的。其意义也要记录下来。5) 理解计数器。6) 理解陌生指令。在“消化”别人程序的过程中,不勉会看到一些自己没用过或不熟悉的指令,这也是自己要重

11、点理解的对象,要准备一份电子指令手册随时查找,并在程序中记录。这才是自己要学习与进步的地方。5、 对于没有任何说明的程序进行理解。1) 指令应用。对此类程序主要是注意程序中的指令应用。把指令截取下来,以指令名称为为文件名另存在文件夹中。2) 分系统另存。对于能理解并能整理成系统程序加以另存,比如说程序中的时间系统、PID 系统等等的程序。3) 所有的 PLC 指令都是大同小异的,当以后工作中能应用到的部分可以就地取材,举一反三。西门子 PLC 使用 FB41 进行 PID 调整的说明 FB41 称为连续控制的 PID 用于控制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与 FB42 的差别在于后者是离散型的,用于控制开

12、关量,其他二者的使用方法和许多参数都相同或相似。PID 的初始化可以通过在 OB100 中调用一次,将参数 COM-RST 置位,当然也可在别的地方初始化它,关键的是要控制 COM-RST;PID 的调用可以在 OB35 中完成,一般设置时间为 200MS,一定要结合帮助文档中的 PID 框图研究以下的参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将重要参数用黑体标明.如果你比较懒一点,只需重点关注黑体字的参数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使用默认参数。A:所有的输入参数:COM_RST: BOOL: 重新启动 PID:当该位 TURE 时: PID 执行重启动功能,复位 PID 内部参数到默认值;通常在系统重启动时

13、执行一个扫描周期,或在 PID 进入饱和状态需要退出时用这个位;MAN_ON: BOOL:手动值 ON;当该位为 TURE 时,PID 功能块直接将 MAN 的值输出到 LMN,这可以在 PID 框图中看到;也就是说,这个位是 PID 的手动/ 自动切换位;PEPER_ON : BOOL:过程变量外围值 ON:过程变量即反馈量,此 PID 可直接使用过程变量 PIW(不推荐),也可使用 PIW 规格化后的值(常用),因此,这个位为 FALSE;P_SEL: BOOL:比例选择位:该位 ON 时,选择 P(比例)控制有效;一般选择有效;I_SEL: BOOL:积分选择位;该位 ON 时,选择 I(积分)控制有效;一般选择有效;INT_HOLD BOOL:积分保持,不去设置它;I_ITL_ON BOOL:积分初值有效,I-ITLVAL(积分初值)变量和这个位对应,当此位 ON 时,则使用 I-ITLVAL 变量积分初值。一般当发现 PID 功能的积分值增长比较慢或系统反应不够时可以考虑使用积分初值;D_SEL : BOOL:微分选择位,该位 ON 时,选择 D(微分)控制有效;一般的控制系统不用;CYCLE : TIME:PID 采样周期,一般设为 200MS;SP_I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