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94259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党的十四大报告民族关系读党的十四大报告有感这一周在老师的教学安排下我仔细阅读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通过阅读此报告以及对这段历史资料的查阅,结合我自己对报告中部分内容的一些见解,从党政建设,经济改革,法制改革三方面做这个读书报告。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

2、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队,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仔细分析也可发现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是我国加快发展的好时机。但是,就我国当时的国情来看依然还存在着很多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重视也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改革力量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政党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领导和推动力量,其执政和自身建设目标与现代化建设目标,都要围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而统一起来。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政党的进步性不仅体现在其所依托和代表的社会关系的先进性之中,同时也被其所从事的事业的进步与否所规定。历史表明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要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共产

4、党所从事的事业是推进和实现人类解放的事业。是符合社会历史进步要求的事业,是进步的事业。因此,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党;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是推进和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富裕幸福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进步的事业。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目标,必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加强到哪里并不断保持和拓展党所从事的事业的进步性,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政党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比较各

5、国政治后指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那些在实际上已经达到或者可以被认为达到政治高度稳定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至少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执政党的建设和其所领导的事业是有机统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客观事实。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长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十四大报告中特别提到:“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6、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在那一时期,关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姓“社”还是姓“资”一度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一些人被姓“资”的错误思想所误导,但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正确以及坚定的引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走偏。过去的计划经济使得中国在经济发展在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这也使得人们看

7、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活力,更加坚信地走下去。而经过里三十多年的实践证实,当初的改革开放是极其正确的措施。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届党代会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的步伐时快时慢,改革的热度有所变化,改革的重点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有所调整,但改革的精神始终如一,改革的大部分内容是一贯的,连续的。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的改革重点依次为:党政领导机构党政分开、下放权力法制建设、机构改革依法治国建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上面可以看出,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是一脉相承的,十二大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摆到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是具有突破意义的进展。大会提出了

8、党政分工,到十三大发展成党政分开,开始了党政关系改革的探索。十二大提出改革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只是从防止类似“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重演的角度出发,没有提山政治体制改革的系统方案。十三大则把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化、系统化,它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而载入的史册。蓝图的提出,是由单项改革进入全面配套改革的标志。十四大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整,改革步伐有所放缓。有学者认为,十四大后五年间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中国的立法工作在快车道上飞速行驶,无论立法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创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高点,为十五大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作了实践和理论准备。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改革

9、思路是基本一致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民主,依法治国的着眼点在法治,民主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几次党代会的政治体制改革可以看出,十四大在法制改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很特殊的地位。以上就是我这次的读书报告,只是从三方面简单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而通过这次教学课程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更深层次地去认识了国家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军校学员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举措,同时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为我们今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更多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

10、份力量!中共十四大论文设计146杨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和世界都进入了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共十三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扩大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极其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所以在这个进程中遇到众多新问题,引起了一系列新老矛盾;又由于当时国际上的冷战格局仍然存在,正发生着激烈复杂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因此,能不能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成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党必须

11、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召开中共十四大就提上了日程。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在历时7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了4次;政治局开会讨论了两次;江泽民同起草小组座谈了3次。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还个别和起草小组谈了重要意见。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征求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的意见。起草小组还征求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报告的意见。各地、各方面、各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界知名人士,对报告稿进行了认真讨论,从总体上对报告稿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大到报告结构

12、、实际内容,小到文句字词、标点符号,充分体现了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闪耀着真知灼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对报告征求意见稿作了450多处修改。其中,对十三大以来5年的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经济增长速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部分,作了较大的调整、充实和加强。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征求意见时,大家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4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变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在理论概括上应该进一步升华。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将这一部分调整为9个方面。同时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理论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为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经过一次次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一次次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报告又写出第七稿、第八稿。报告一稿比一稿成熟,一稿比一稿完善。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报告稿,决定提请党的十三届九中全会审议。10月5日,十三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拿到的报告已是吸收各方意见修改而成的第九稿。根据全会分组讨论中提出的意见,万多字的报告,又大大小小修改了170多处。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开幕式上,十易其稿,集中了全党智慧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报告本终于摆在XX多位代表的面前。

14、上午9时整,十四大正式开幕。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了全国5100余万党员。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大会听取并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一、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报告明确指出,14年是真正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4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14年,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报告提出,我们要在90年代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6、上的重大突破。江泽民指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10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