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79321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08 金融 3 班 08050315 钱晨摘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和政策工具的正确使用是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政策的效果评价关键字: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汇率 利率 政策效果正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

2、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

3、验。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

4、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 的前提下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二)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汇率和利率这一对矛盾中,汇率处于主导地位。对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讨应该作为对当前货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逻辑起点。归纳起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第二,国内资金缺少国际投资出口。第三,多种预期因素导致热钱涌入。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所存在的问

5、题,要调整货币政策以完成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为了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些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它们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环节,称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1.利率。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利率的动向,间接调节市场利率。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可控性较强,因为现金由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以调节。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可调整商

6、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3.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中间目标。货币供给量的每一层次,都可由中央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就业目标。因此,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很强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

7、,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8、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综上所述,由于各目标间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银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政策目标。 在开放型的社会经济中,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密切相关。顺差时,货币供应量呈增加趋势;逆差时,货币供应量将减少。因此,中央银行必须尽可能地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上述各种目标往往不能同时兼顾。最明显的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如何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中作出适当的选择,是各国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

9、策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货 币 政 策 工 具 是 中 央 银 行 为 达 到 货 币 政 策 目 标 而 采 取 的 手 段 。 根 据 中 国 人 民 银行 法 第 三 条 规 定 , 中 国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 标 为 “保 持 货 币 币 值 的

10、稳 定 , 并 以 此 促 进 经济 的 增 长 。 ”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分 为 一 般 性 工 具 和 选 择 性 工 具 。 一 般 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包 括 公开 市 场 操 作 、 存 款 准 备 金 和 再 贴 现 ; 选 择 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包 括 贷 款 规 模 控 制 、 特 种存 款 、 对 金 融 企 业 窗 口 指 导 等 。 一 般 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多 属 于 间 接 调 控 工 具 , 选 择 性 货币 政 策 工 具 多 属 于 直 接 调 控 工 具 。 在 过 去 较 长 时 期 内 , 中 国 货 币 政 策 以 直

11、接 调 控 为 主 ,即 采 取 信 贷 规 模 、 现 金 计 划 等 工 具 。 1998 年 以 后 , 取 消 了 贷 款 规 模 控 制 , 主 要 采 取间 接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调 控 货 币 供 应 总 量 。 现 阶 段 , 中 国 的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主 要 有 公 开 市 场操 作 、 存 款 准 备 金 、 再 贷 款 与 再 贴 现 、 利 率 政 策 、 汇 率 政 策 和 窗 口 指 导 等 。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

12、经济的作用。 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职能和效果来划分,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 。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政策: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

13、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有: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点在于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对经济的振动太大,而是法定准备金率的调高可能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我国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有息的,如下表所示,在 1996 年 8 月至1998 年 3 月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前,准备金利率略低于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金融机构 1年贷款

14、利率,略高于居民 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央行对金融机构 1 年期贷款利率金融机构 1年期贷款利率个人 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93.05.15 7.56 7.56 9 9.36 9.181993.07.11 9.18 9.18 10.62 10.98 10.981995.01.01 9.18 9.18 10.89 10.98 10.981995.07.01 9.18 9.18 11.16 12.06 10.981996.05.01 8.82 8.82 10.98 10.98 9.181996.08.23 8.28 7.92 10.62 10.08 7.471

15、997.10.23 7.56 7.02 9.36 8.64 5.671998.03.21 5.22 7.92 7.92 5.221998.07.01 3.51 5.67 6.93 4.771998.12.07 3.24 5.13 6.39 3.781999.06.10 2.07 3.78 5.85 2.252001.09.11 5.31 1.982002.02.21 1.89 3.242003.12.20 1.622004.03.25 3.872004.10.29 5.58 2.25由于发放商业贷款具有信用风险,而存在商业银行就没有信用风险,因此,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利于鼓励商业银行主动发放贷

16、款,而促使其将大量的资金存在中央银行获取利差收益,从而不利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好的做法是按照低于市场存款利率的水平支付银行存款准备金利息。这既考虑了商业银行的利益,又不至于鼓励其“惜贷” 。这也正是我国目前的做法。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实行总量控制,并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适时调增或调减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限额。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如下表:对金融机构贷款调整时间1 年 8 个月以内 3 个月以内 20 天以内 再贴现1996.05.01 10.98 10.17 10.08 91996.08.23 10.62 10.17 9.72 91997.10.23 9.36 9.09 8.82 8.551998.03.21 7.92 7.02 6.84 6.39 6.031998.07.01 5.67 5.58 5.49 5.2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