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92103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光致发光物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间的跃迁,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紫外辐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均可引起光致发光。如磷光与荧光。产生激发态的分布按能量的高低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低于禁带宽度的激发态主要是分立中心的激发态。关于这些激发态能谱项及其性质的研究,涉及到杂质中心与点阵的相互作用,可利用晶体场理论进行分析。随着这

2、一相互作用的加强,吸收及发射谱带都由窄变宽,温度效应也由弱变强,特别是猝灭现象变强,使一部分激发能变为点阵振动。在相互作用较强的情况下,激发态或基态都只能表示中心及点阵作为一个统一系统的状态。通常用位形坐标曲线1表示。电子跃迁一般都在曲线的极小值附近发生。但是,近年关于过热发光的研究,证明发光也可以从比较高的振动能级起始,这在分时光谱中可得到直观的图像,反映出参与跃迁的声子结构。接近禁带宽度的激发态是比较丰富的,包括自由激子、束缚激子及施主-受主对等。当激发密度很高时,还可出现激子分子,1而在间接带隙半导体内甚至观察到电子空穴液滴。激子又可以和能量相近的光子耦合在一起,形成电磁激子(excit

3、onicpolariton)。束缚激子的发光是常见的现象,它在束缚能上的微小差异常被用来反映束缚中心的特征。在有机分子晶体中,最低的电子激发态是三重激子态,而单态激子的能量几乎是三重态激子能量的两倍。分子晶体中的分子由于近邻同类分子的存在,会出现两种效应:“红移”(约几百cm)及“达维多夫劈裂”。这两种效应对单态的影响都大于对三重态的影响。能量更高的激发态是导带中的电子,包括热载流子所处的状态。后者是在能量较高的光学激发下。载流子被激发到高出在导带中热平衡态的情况,通常可用电子温度描述它们的分布。实验证明,热载流子不需要和点阵充分交换能量直至达到和点阵处于热平衡的状态即可复合发光,尽管它的复合

4、截面较后者小。热载流子也可在导带内部向低能跃迁。这类发光可以反映能带结构及有关性质。激发态的运动是发光中的重要过程,能量传递是它的一个重要途径。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几率很大,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被看作是激子态。无机材料中的能量传递也非常重要,在技术上已得到应用。无辐射跃迁是激发态弛豫中的另一重要途径。对发光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应用2光致发光最普遍的应用为日光灯。它是灯管内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管壁上的发光粉而发出可见光的。其效率约为白炽灯的5倍。此外,“黑光灯”及其他单色灯的光致发光广泛地用于印刷、复制、医疗、植物生长、诱虫及装饰等技术中。上转换材料则可将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可用于探测红外线,例如

5、红外激光的光场等。光致发光可以提供有关材料的结构、成分及环境原子排列的信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激光的应用更使这类分析方法深入到微区、选择激发及瞬态过程的领域,使它又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应用到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逐步出现新的边缘学科。电致发光1(英文electroluminescent),又可称电场发光,简称EL,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解级的跃进、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电致发光物料的例子包括掺杂了铜和银的硫化锌和蓝色钻石。目前电致发光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材料的应用。电致发光板是以电致发光

6、原理工作的。电致发光板是一种发光器件,简称冷光片、EL灯、EL发光片或EL冷光片,它由背面电极层、绝缘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和表面保护膜组成,利用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的特性,将电能转换为光能。34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间的跃迁,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紫外辐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均可引起光致发光。如磷光与荧产生激发态的分布按能量的高低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低于禁带宽度的激发态主要是分立中心的激发态。关于这些激发态能谱项及其性质的研究,涉及到杂质中心与点阵的相互

7、作用,可利用晶体场理论进行分析。随着这一相互作用的加强,吸收及发射谱带都由窄变宽,温度效应也由弱变强,特别是猝灭现象变强,使一部分激发能变为点阵振动。在相互作用较强的情况下,激发态或基态都只能表示中心及点阵作为一个统一系统的状态。通常用位形坐标曲线1表示。电子跃迁一般都在曲线的极小值附近发生。但是,近年关于过热发光的研究,证明发光也可以从比较高的振动能级起始,这在分时光谱中可得到直观的图像,反映出参与跃迁的声子结构。接近禁带宽度的激发态是比较丰富的,包括自由激子、束缚激子及施主-受主对等。当激发密度很高时,还可出现激子分子,而在间接带隙半导体内甚至观察到电子空穴液滴。激子又可以和能量相近的光子

8、耦合在一起,形成电磁激子(excitonicpolariton)。束缚激子的发光是常见的现象,它在束缚能上的微小差异常被用来反映束缚中心的特征。在有机分子晶体中,最低的电子激发态是三重激子态,而单态激子的能量几乎是三重态激子能量的两倍。分子晶体中的分子由于近邻同类分子的存在,会出现两种效应:“红移”(约几百cm)及“达维多夫劈裂”。这两种效应对单态的影响都大于对三重态的影响。能量更高的激发态是导带中的电子,包括热载流子所处的状态。后者是在能量较高的光学激发下。载流子被激发到高出在导带中热平衡态的情况,通常可用电子温度描述它们的分布。实验证明,热载流子不需要和点阵充分交换能量直至达到和点阵处于热

9、平衡的状态即可复合发光,尽管它的复合截面较后者小。热载流子也可在导带内部向低能跃迁。这类发光可以反映能带结构及有关性质。激发态的运动是发光中的重要过程,能量传递是它的一个重要途径。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几率很大,处于激发态的分子被看作是激子态。无机材料中的能量传递也非常重要,在技术上已得到应用。无辐射跃迁是激发态弛豫中的另一重要途径。对发光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应用光致发光最普遍的应用为日光灯。它是灯管内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管壁上的发光粉而发出可见光的。其效率约为白炽灯的5倍。此外,“黑光灯”及其他单色灯的光致发光广泛地用于印刷、复制、医疗、植物生长、诱虫及装饰等技术中。上转换材料则可将红外光转

10、换为可见光,可用于探测红外线,例如红外激光的光场等。光致发光可以提供有关材料的结构、成分及环境原子排列的信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激光的应用更使这类分析方法深入到微区、选择激发及瞬态过程的领域,使它又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应用到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逐步出现新的边缘学科。几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三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各自的特性,评述了它们在固态照明中的使用情况,及其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关键词:LED发光二极管;发光材料;ZnO,SiC,GaN1引言在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中,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

11、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器件,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及,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它们可用作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探测,激光与光学显示,各种控制等等。半导体照明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型光源的固态照明,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飞跃。固态照明是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它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安全低电压、节能、环保等优点。发展固态照明产业可以大规模节约能源,对有效地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长远来看,新材料的开发是重中之重。发光材料因

12、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必需的重要应用及远大的发展前景而在材料行业中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ZnO,SiC,GaN三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2几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的特征及发展现状在半导体的发展历史上,1990年代之前,作为第一代的半导体材料以硅材料为主元素半导体占统治地位.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砷化镓为代表的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而以氮化物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于其优越的发光特征正成为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之一.以下对几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发光材料做简要介绍.氮化镓(GaN)氮化镓的一般特征GaN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Eg=ev),自由激子束缚能为25mev,具有宽

13、的直接带隙,族氮化物半导体InN、GaN和AlN的能带都是直接跃迁型,在性质上相互接近,它们的三元合金的带隙可以从连续变化到,这相应于覆盖光谱中整个可见光及远紫外光范围.实际上还没有一种其他材料体系具有如此宽的和连续可调的直接带隙.GaN是优良的光电子材料,可以实现从红外到紫外全可见光范围的光发射和红、黄、蓝三原色具备的全光固体显示,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和强的抗辐射能力,其光跃迁几率比间接带隙的高一个数量级.GaN具有较高的电离度,在-V的化合物中是最高的(或).在大气压下,GaN一般是六方纤锌矿结构.它的一个原胞中有4个原子,原子体积大约为GaAS的一半.GaN是极稳定的化合物,又是坚硬的

14、高熔点材料,熔点约为1700?C.文献1列出了纤锌矿GaN和闪锌矿GaN的特性低温(2K、12K、15K或77K)下获得的2,3,文献4,5较早地报道了低温下纤锌矿结构GaN的荧光(PL)谱,文献6报道了闪锌矿结构GaN的阴极荧光光谱。通过在低温(2K)下对高质量的GaN材料进行光谱分析,观察到A、B、C三种激子,它们分别位于(3.4740.002)eV、(3.4800.002)eV和(3.4900.002)eV7GaN的光学特性,可在蓝光和紫光发射器件上应用.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GaN能够激发蓝光的独特物理和光电属性使其成为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最热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研发和商用器件方面的快

15、速发展更是使得GaN基相关产业充满活力。当前,GaN基的近紫外、蓝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已经产业化,激光器和光探测器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氮化镓研究的发展现状阻碍GaN研究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晶格及热胀系数匹配的衬底材料.SiC与GaN晶格匹配较好,失配率仅为,但SiC价格昂贵.蓝宝石与GaN有14的晶格失配,但价格比SiC便宜,而且通过在其上面生长过渡层也能获得高质量的GaN薄膜,因而蓝宝石是氮化镓基材料外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衬底材料,因为其耐热、透明、可大面积获得,并具有与GaN相似的晶体结构.一般都选用c面-(0001)作为衬底,但蓝宝石与GaN的失配率仍较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GaN薄膜.对于Ga

16、N材料,虽然长期以来衬底单晶没有解决,异质外延缺陷密度相当高,但是器件水平已可实用化。第一个基于GaN的LED是20世纪70年代由Panko(来自:写论文网: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ve等人研制的,其结构为金属-半导体接触型器件.在提高了GaN外延层质量和获得了高浓度p型GaN之后,Amano等首先实现了GaNpn结蓝色发光管.其后Nakamura等在进一步提高材料质量,特别是大大提高了p型GaN的空穴浓度后,报告了性能更佳的GaNpn结蓝色发光管,其外量子效率达%.随着1993年GaN材料的P型掺杂突破,GaN基材料成为蓝绿光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1994年,Nakamura开发出第一个蓝色InGaNPAlGaN双异质结(DH)LED.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