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791959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新挑战,新应对,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介绍,关键词一:新教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中小 学教材建设。2009年,中央宣 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专题研 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 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教 育部在颁布了新课标后,着手 组织这三科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三科教材的主编是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推荐、经报中央宣传思想领导 小组同意的。历史教材由著名 史学家齐世荣先生担任总主编。,历史,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 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

2、史人 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 实事求是的评述。,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 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

3、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严格审查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工作 实行“四审”制度: 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终审,参与审查的专家有200多人,其中: 中央“马工程”专家108位, 中学历史特级教师30多位。 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的内容, 报外交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审查。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两次召开会议,对教材进行审阅。,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史叙述与

4、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按时序编排,即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形成初步的的时空观。

5、,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正确地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按时序编排,即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叙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授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概述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与此同时,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形成初步的的时空观。,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

6、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1.点: 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所说的“

7、线”,但七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总体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1)历史人物,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北方人、秦末农民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 一国人与多国人,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1.点: 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8、,即通常所说的“线”,但七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总体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2)历史事件,禹建立夏、秦统一六国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介绍),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目的: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对于张骞通西域这一历史事件,教材除了讲述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经过,更着重于张骞通西域所产生的重大历史影

9、响。,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1.点: 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所说的“线”,但七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总体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3)历史现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经济重心南移 文景之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外交往、反抗外来侵略,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1.点: 虽然整套教科书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即通常所说的“线”,但七年级教科书并不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

10、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人们常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点”。教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总体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农业与农学:品种产量、农具农技、水利、历法农书;手工业:门类、技术、产品;商业:城市、交通、货币 两汉时期的经济 精神文明: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如: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诗经与楚辞、绘画),值得关注的变化 :删减了有关经济史、民族史、科技史、文化史的若干知识点。,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2.线: 由若干点串起一条条线。每一条线,通常能纵向说明某一能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若干条线呈现历史全貌。,(1)统一多民族国家

11、的起源、建立、发展、巩固 (2)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加强、变得突出。,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历代农民起义、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 突出了若干重点。如:依法治国、国家意志、制度文明、主权意识(台湾、新疆、西藏、钓鱼岛、南海)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及其重心南移 中外交往:从汉到明 沿边沿海:秦、汉、东晋南朝,2.线: 由若干点串起一条条线。每一条线,通常能纵向说明某一能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若干条线呈现历史全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完善每条线上的缺项,也会锻炼学生

12、的探究能力。 农业文明、物质文明:农业文明主导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成就;社会生活:衣食住行。 玉器、瓷器、丝织业、中医中药 商业的发展货币的变迁:原始贝币、战国货币、秦半两、汉五铢,单元概述的设置,弥补了知识点删减后,线上出现的某些断点。,3.点线结合: 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这就构成我们习惯上常所说的“面”。这样,就能收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这些线也许并不十分完整,但它们能给学生提供基本思路。,图文并茂,培养学科感情,编者追求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各式各样的栏目和多姿多彩的图片,全方位地落实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严

13、谨科学的历史教科书,为学生养成对历史的感情。,1.有限而准确的知识 2.简练清晰的历史地图(上册18幅) 3.丰富多彩的插图(上册138幅) 4.简练的图表,图文并茂,培养学科感情,丰富多彩的插图(上册138幅),(1)想象画 (2)文物图 (3)遗址古迹,陶器:国博馆藏最早的陶器、半坡人面鱼纹陶盆、河姆渡猪纹陶钵、良渚刻符罐、陕西宝鸡船型彩陶壶、陶寺彩绘龙纹陶盘、秦陵兵马俑、秦砖汉瓦、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魏晋南北朝陶牛车等。,青铜器:甘肃出土中国最早的铜刀、二里头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记述武王伐纣过程的利簋、文字最多的毛公鼎、战国铜冰鉴

14、、战国水陆攻战铜壶、秦铜权、铜钱等。,1.食器;.酒器;3.乐器;4.水器;5.兵器;6.工具;7.玺印符节;8.度量衡;9.货币;10.铜镜;11.杂项。,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平台,1. 教科书各板块相辅相成,各施其职,分工合作。 正文是核心,导言与辅助栏目(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以及大事年表,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2材料研读是编者格外关注的一个栏目。 有趣、有用,但难以把握。 3新版课程标准为课改创造了条件,也给教科书的编写 提出了空前的挑战。随着知识点的减少,教科书串联上的许多节点出不来,需要找出合适的链接体系,或明显、或隐含地为教学创设条件、构建平台

15、。,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 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 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 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 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的呈现 方式,是在 单元框架下 设课,在每 课中设子目。,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明。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16、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 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 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 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 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 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 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示例:百家争鸣的导言,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课文旁设: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