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90673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儿子的研究报告,高钢再读儿子的研究报告我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李彩香1996年5月30日,报刊文摘刊登了中国留学生高钢先生在同年华声第3期的撰文儿子的研究报告我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当时,这篇文章曾掀起轩然大波,特别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思考。异域文化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开辟了教育的另一片天地。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强烈地撞击着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我们,惊异地看到:原来孩子竟如有此大的发展潜能。我们是不是也可能改变一下教与

2、学的方式,使我们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一阵冲动,一番思考,可面对方方面面的具体国情,真觉得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呀,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于是,不久,一切似乎又风平浪静,“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教与学的苦恼依旧循环往复。“山不转水转。”新世纪,我们终于盼来了划时代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人的千呼万唤中,一份份关于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先后闪亮登台,特别是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语文课程标准,己如一位可爱佳人款款来到我们每个教师身边。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正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接受一次全新的世纪洗礼。为了更好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老师北京教育学

3、院的苏立康教授将“儿子的研究报告我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这篇文章作为案例材料让我们学员讨论。一看文章的日期,一晃时间己过了五年。今天,我们再次审读它,感慨之余,多了份真实的亲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中国留学生高钢将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读书。开始,他很为儿子担心,“觉得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因为这所小学根本没有教科书,孩子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校至少可以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了。美国老师还对他说,他儿子的数学在六年级前不用再学了后来,他发现儿子放学不直接回家而去图书馆,还不时背回一大书包的书,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敲打着诸如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4、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以及有关二次大战之类的作业。过了几天,二、三十页的报告便呈现在他面前,这可吓懵了他这个当父亲的。因为,这是他在国内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更使他惊讶的是,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的小家伙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由此引发了他对美国小学教育的思考。针对这篇文章,我们的老师出了两个题目让学员讨论:美国老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美国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出,我们来自全国11个省的学员当即分组展开讨论。然后,每组代表上台发言。四川、内蒙、贵州、辽宁、江苏的学员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一个个慷慨陈词、见解独到,简直就是一场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

5、、大交融。我们听着听着,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冷静思考。综合学员们的意见,就第一个问题我们大致达成这样的共识:美国教育在教育观的确立上占据了制高点。他们构建了开放式的教育体系。虽无教科书,老师也虽然没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图书馆、动物园是他们经常光顾获取答案的地方。关于这一观点,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课程标准上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6、、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具有创新活力的,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两相对照中,我们对教育改革充满希望。他们的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力,尊重儿童的个性,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安全感。还注重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孩子主动、充分发展。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可以放声大笑,每天至少可以玩两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了等。从学习内容上,他们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孩子们

7、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关注人类,真是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从学习的方法上看,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特别是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研究直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孩子知道图书馆可以借到需要的书,从一大包的书中可以找到他要的答案,计算机可以帮他完成研究报告,分章分节可以使报告显得脉络清晰等。尤其是面对不懂的东西,孩子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了老师的滥讲,使学生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发展,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关于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有这样的分析“正是智慧需要深思、思索、研究的时期,少年

8、却不去思考,而教师的全部聪明才智都用来设法使自己的课讲得尽可能地明白易懂,使少年能更轻松地掌握。结果却适得其反,按教师的设想本该能减轻智力劳动的东西,实际上却使智力劳动变得更困难,好像在麻痹少年的智慧,压抑他们的求知欲。”读到这儿我忽然明白:我们中国教育就是生怕学生不懂,老师就拼命讲,代替学生思考,结果是愚钝了学生。由此,我又联想到我国令人担心的现状:据北京晚报去年11月25日报道,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而创造能力则倒数第五。还有两个数据很刺目,即中国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而希望培养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这既让我

9、们高兴又让我们担忧的结果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并在人民大会堂专门召开了“更新教育观念报告会”。可喜的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鲜明地突出了这点,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阐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题、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课程目标也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的。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培养。从学习的时间上看,美国老师舍得把大量的时间给学

10、生自主支配,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让他们去“泡”图书馆、“泡”计算机,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去自己探究未知世界。美国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例如,老师给孩子的研究报告我怎么看人类文化的评语是:“我布臵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孩子读了老师这番评语后说:“老师没有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学生就是这样从老师那里获得不得前进的动力。在这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1、中也突出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让我们慷慨把欣赏、激励和期待送给我们的孩子吧,让他们也感受到马克.吐温说的话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口粮。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机制下我们也一定能造就出善于创造、追求民主、热爱生活、充满个性的中国公民。关于第二个问题:美国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美国的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是计算能力差。高钢先生的读四年级的孩子到美国一直到毕业都不用再学数学了。据说9+6=?在四年级还当成是很有挑战性的题目,至于中国孩子一口说出“六

12、七四十二”对他们来说简直太神奇了!这是他们的劣势,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这方面也正在向我们学习呢。有人说,21世纪最优化的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十美国的高等教育。因此,对于异域文化的精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并创造性的借鉴和继承。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的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等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运儿子的研究报告我看

13、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的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件蠢事。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

14、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年,我30岁。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边际可循,那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很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真是费了番气力,我们才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

15、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去做的孩子还有不敢断言的事情吗?儿子六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连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

16、”“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自己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呢?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象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那里去寻找答案了。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