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84840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1隋唐以来,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A建立军功B科举考试C弃农经商D门第出身2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堀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B元曲C小说诗赋DA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全新的创造”是指注重

2、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强调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4、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在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纲领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不能

3、佐证上述观点的有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B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C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D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6“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引文的出处应为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7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言出自A.孔子B.孟子C.朱

4、熹D.王阳明9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反映同时代人的美好向往C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D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10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汉代的是使用四诊法治病火药用于战争使用质地细腻的纸著书指南针用于航海ABCD11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孔子改制考ABCD1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

5、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6自汉

6、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7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途径。下列思想家中属于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BCD18.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1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

7、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0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2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

8、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2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3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24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

9、想提出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已复礼D仁者爱人25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26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画家提出“以形写神”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ABCD27“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1社会变革记录人类社会发展

10、的足迹。主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继承:都主张以民为本。发展:孟子从治国的角度提出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商品经济发展。2人类历史发展给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深的烙印,许多事物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印记。词语中的历史印记“士”原是西周贵族的一个等级。到战国时期该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反映这些变化的词语,

11、如“布衣之士”“仁而下士”“处士横议”“士无定主”。结合所学,请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解读这些词语。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符合逻辑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士已不再限定为贵族出身;兼并战争推动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从而提高了士的地位;由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尚未建立,加之传统的礼法崩溃,使士在人身和思想上处于独立和自由的状态。士的崛起,为各国的变法和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条件。3中国好声音节目使“好声音”一词成为热门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时代的“声音”也折射出了历史变迁。【中国古代的叫卖声】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

12、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从单纯吆喝到以唱卖为主,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对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贩更需要用特色的叫卖来引人注意;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使叫卖带有一些艺术色彩。4法律思想与实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

13、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韩非子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思想:主张实行法治;法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法治是富国强兵的保障。进步意义: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对秦国统一全国和巩固大一统局面有积极影响。5、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

14、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恒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力,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阅读材料一,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交流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材料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训练六儒学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1(XX北京西城模拟)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