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区角材料制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57241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区角材料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班区角材料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班区角材料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班区角材料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班区角材料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区角材料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区角材料制作(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中班区角材料制作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区域材料制作制作意图:区域活动是发挥孩子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地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所以在教师应该根据孩子发展的需要及实际情况,投放相应的玩具。教育价值:通过区域活动,让孩子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发展。1、辫辫子:三种不同的辫辫子,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2、穿线板:利用鞋带和泥工板自制的。3、找鱼鳞材料:彩色泡末板、可乐瓶子制作方法:将彩色泡末板剪成小鱼的形状并在鱼尾巴上贴上字卡,将可乐瓶子剪成一块块的“鱼鳞”也在上面贴上字卡。

2、玩法:根据鱼上的字卡找相应的贴有该字卡的鱼鳞来插上。4、数学区域:中班区角操作材料讲解稿生活区:1、筷子夹彩石:学习使用筷子夹彩石到指定的碟子里,在发展小手肌肉的同时让幼儿区分颜色,锻炼手眼协调性。2、做饺子:把橡皮泥放在垫板上,用擀面杖来回滚动,练习推、压的动作;再把压好的橡皮泥放在饺子模内,双手一压,做出饺子。3、穿吸管:取出排序卡,参照排序卡的提示将吸管穿起来排序,通过穿的动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4、绑一绑、扣一扣:5、编织:取出提示卡,根据提示卡的颜色排序规律在底板上进行编织。可发展小手灵活性、协调性。6、扣回形针:取出排序卡,参照排序卡的提示将回形针扣起来排序,通过扣的动作培养小手灵活

3、性及手眼协调能力。7、豆豆分类:把材料摆放好,用筷子先把一种颜色的豆豆夹到一个空碟子里,再夹另一种颜色的豆豆。可锻炼手指小手肌肉能力。科学区:1、变换模板:根据提示卡的排序方式用绳子一头套到第一图钉上开始有规律地绕线。可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2、拼七巧板:取出示意图,根据示意图里的图形用七巧板拼出来。培养幼儿探索能力。3、走迷宫:取出一张迷宫图,根据图的提示从入口一直往下走,直到寻找到出路。培养幼儿探索性思维。4、拼图:取出示意图,根据示意图的拼法进行拼图。5、螺丝配对:找出对应的螺丝和螺母,然后把螺母拧进螺丝里,以达到螺丝和螺母上面表示的数目是相同的。可培养幼儿的小手肌肉能力及对数的认识。

4、6、搭图形:取出示意图,根据示意图的提示按颜色进行搭建形状。可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能力及加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7、数字圈圈:观察数字棒,然后根据数字棒上的数字进行套圈。将数字于数量一一对应,感知数的多少。学习10以内的奇数、偶数。8、转转球场:供两名幼儿操作,每人负责两到三个动物球员,通过转动轨轴来踢球,让幼儿踢足球的规则学会9、找一找:可供幼儿排序及找配对。幼儿可根据数字或图案进行按顺序排列出来;也可以将数字和图案相同的一组找出来排列在一起。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建构区:智力玩具:建构区里大部分都是智力玩具。主要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能力,想象力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欣赏区:汽车展览:主要摆放各种各样

5、的汽车,供幼儿认识不同的车,认识车的结构及特点。这个区里还特意摆放了一个汽车道,让幼儿在操作的同时可以认识到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图书角:借书卡:图书角食供给孩子阅览图书的地方。在幼儿要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在借书花上找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在要借的图书处插上借书卡才能把图书取下来阅读。主要让幼儿知道借书的方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中班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区角活动中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既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因而,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关系到科技活动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6、。因此,我们放到教学活动中的材料应该具有探究性和引导性,因为这两个特点是保证教学活动得以进行以及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来自:写论文网:中班区角材料制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探究并不仅仅是儿童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

7、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辆汽车,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个轮子几扇窗,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汽车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汽车,就是一种探索活动。这是因为在第一种活动中,幼儿从事的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动脑思考的成份很少,动手操作的余地也不大;而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动手操作活动,更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如何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选择什么部件适合正拼装的汽车,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间都非常大,因而第二种活动是探索活动。其次,将探究活动

8、不同于机械训练。教师将训练幼儿使用筷子的活动看作是探究活动。事实上,探究与训练存在很多差异:从活动的目标来看,探究活动是要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事物,而训练是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或机械的操作技能,虽然两者对幼儿的发展都很重要,但是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从活动的过程来看,探究是有层次的,可以将问题不断推向深入。幼儿可以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从身边到远处来探索这个世界。训练则没有这种特性,它一般只停留在形成某一行为,然后慢慢熟练、养成习惯的层次上,它难以走向深入,难以引发新的问题。从活动的结束来看,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探索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探究活动的结束是开放的、多

9、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而训练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习惯或简单技能,它的结果一般是封闭的、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从活动的动机来看,引发幼儿探索的是幼儿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是幼儿自身的内在需要,而训练多是外界迫使的,如教师的要求、引导等,有时甚至与奖惩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幼儿进行探究与训练的心理动力是不同的。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探索活动一般是积极的、主动的,而训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被动的。探索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更加尊重幼儿体差异,更加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而非让幼儿机械练习、记忆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尊重多样性、

10、尊重个性的过程。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因而,要体现探究性,教师应该在制作“半成品”上下功夫。二、活动材料应具有引导性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

11、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例如,在制作汽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轮子、窗子等材料,可以启发幼儿去制作一辆汽车而不是其他物品。但是,这种引导性因素对某些幼儿来说可能还不够,因为这些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还不足以帮助幼儿完成汽车的任务,在实际操

12、作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轮子有大小不知道该用哪种轮子。为此,教师可以事先把每种汽车的配件分开摆放。以帮助幼儿轻松的拼装出一辆汽车。在这一案例中,体现引导性的关键点就是材料的分开摆放。在幼儿倒水时教师总要求人们倒七分满,但如果教师不在标子上标出七分满的位置,那么幼儿就可能不知道倒多少才算七分满。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标在杯子七分满的标线就是体引导性的关键点。材料的引导性也可以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互相参照来体现。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几辆完整的汽车摆弄,然后交给一些汽车配件,让幼儿自己发现拼装规律。在这里,先前教师提供的完整汽车就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一个关键点。在对完整汽车进行探索之后,幼儿可能很

13、快就会发现汽车中各件配件的关系,从而很快完成拼装任务。另外,提供拼装图解也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把汽车的大致拼装步骤和要点通过各种形象的、易被幼儿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拼装图解纸,然后将材料与拼装图解纸一起提供给幼儿。有的幼儿可能很快就会发现拼装图解纸的引导作用,并按照拼装图解纸所提供的步骤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在材料上或在材料之间设置的一个个可以保证幼儿做对、保证达成教育目标的控制点上。控制点无处不在,它蕴含在材料的每一细微之处。但是要使这种控制点有意义、有内涵、有艺术性却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控制点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

14、,了解哪些控制点能引导幼儿取得最终的结果,了解哪些联系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进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其次,控制点要因材料而异。不同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特性、不同形状的材料有不同的控制点设置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确定控制点在材料中最恰当的表现方法,使控制点有意义、有价值、体现教育性。第三,控制点要因“成品”而异。教师要考虑希望幼儿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成品”与交给幼儿的“半成品”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从“半成品”发展成为“成品”等问题,使控制点确实能引导幼儿把“半成品”变成“成品”。总之,要体现材料的引导性,关键在于发掘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

15、,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控制点。帮扶计划结对人员:曾玉玉李晓鸥幼儿园本着“发展教师”的理念,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园本培训活动,努力营造有助于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健康有序的教研文化,对年轻教师进行有目标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特制订帮扶计划。一、实施目标:规划好培训计划,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展示课教案,听课指导与简单评点,自我业务进修提高规划,论文撰写等内容。在这样的活动中继续锻炼自己,提升业务水平,同时把经验传授给被帮扶者,又可以让其从中汲取许多对教学有用的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和阅历,增强师德修养、理论修养、教学和基本素养。在这过程中,确确实实让她有所收获,同时彼此交流心得、相互切磋。二、实施措施:1、在师德、教风、业务水平和学科素养方面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2、指导李老师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研究方法。3、听李老师三节课以上,并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客观评价其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建议。4、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李老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5、本着教学相长、互动共进的原则,我和李老师分别学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彼此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