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55317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

2、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民俗

3、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民俗形成原因:经济,政治,宗教,地域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第2章服饰民俗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

4、寒御暑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第三阶段,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第四阶段,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保护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治疗,色彩,样式,工艺。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里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1)满族一年四季穿袍服,袍服中最有特色的衣服是旗袍。(2)朝鲜族:通常穿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

5、身穿宽腿,肥腰,大档的长裤。赫哲族:鱼皮衣是最重要的标志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为原料。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维吾尔族:传统的服装为男子穿绣花领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回族由于散居的原因,在服饰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第3章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1经济原因2自然条件原因3民族原因4宗教信仰原因饮食民俗发展阶段:生食,熟食,烹饪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置方式。饮

6、食惯制:1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3礼仪饮食惯制4信仰上的饮食惯制2、简述中国汉族八大菜系特点。1、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2、川菜:十二类味型川菜,基本味有麻、辣、甜、咸、酸五味。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鱼香味型等12种。3、苏菜:注重刀工火候,色调淡雅,造型清新,口味咸甜适中。4、粤菜:味重清、鲜、爽、滑、嫩、脆。5、湘菜:刀工精妙、形味兼美、酸辣著称、尤重煨。6、浙菜:口味清鲜脆嫩、文化色彩浓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7、闽菜:汤菜居多,滋味清鲜。调味偏于甜、酸、淡。8、徽菜: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所构成,以皖南菜为代表。3

7、、简述某国的食俗特点。亚洲国家的饮食民俗1、日本;吃生金枪鱼片、喝绿茶、日本料理。2、韩国:一日四餐、吃糯米糕、冷面、烧烤、参鸡汤、泡菜、喝人生茶、生姜茶、麦茶、孙娘。“五味五色”3、泰国:主食米饭、粉绿粽子、鲜榨果汁。高温吃火锅、烫茶下冰块。4、印度:吃烘鸡、吃咖喱饭5、蒙古人的奶茶6、土耳其人的酒“拉克”7、阿拉伯人的食俗吃“破布斯”大饼8、东南亚诸国的食俗:嗜好奇特的天然食物,如蚂蚁、蝌蚪、蝴蝶等。欧洲国家的饮食民俗1、俄罗斯人:俄式面包、“卡夏”粥、“喜吉”汤、“库斯”饮料、红茶、鱼子酱2、法国:面包、奶酪、蜗牛、香槟酒3、意大利:面条、鱼、维诺葡萄酒4、英国:一日四餐、喝牛奶、定时茶

8、,啤酒5、西班牙:一天五餐、烩饭、橄榄油6、瑞士:乳酪蒸蛋、葡萄酒7、瑞典:海鲜的天堂、禁酒美洲国家的饮食民俗1、美国:一日三餐,快餐、热狗2、加拿大:以肉食为主,喜爱“户外烧烤会”、“胡椒牛排”3、巴西:喝马堤茶、烤肉非洲国家的饮食民俗1、埃及:烤鸽子“哈妈妈”、红茶2、喀麦隆:西红柿玉米羹、花生玉米羹3、卢旺达:香蕉王国4、东非马萨伊族人:吃牛羊肉、喝牛血澳洲及太平洋群岛国家的饮食民俗1、斐济:酒俗“亚库那酒”2、毛利人:烧石烤饭3、汤加人:烤全猪第4章居住民俗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居住民俗的形成:创始期过

9、渡期发展期居住类型:1洞穴居2干栏式建筑3帐篷4长屋5庭院住宅居住惯制:是指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1、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类型。洞穴居:陕北的窑洞“干栏”式建筑;傣族、基诺族的竹楼,土家族、布依族的吊脚楼帐篷或移动式居所:吉卜赛人的大篷车、闽粤沿海“居家船”“上栋下宇”式建筑:客家人的围楼、欧美国家的别墅四合院、三合院:不论大小都以中轴线为中心,建造大屋顶,砖瓦料的对称房屋。四合院大都为封闭式格局,布局严谨,幽雅美观,屋内冬暖夏凉。北京的四合院基本上都随大街小巷胡同方向

10、兴建。2、运用居住与环境的关系理论来分析居住民俗。居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温度与湿度决定房屋的式样和结构,房顶的坡度在北方、华北、西北、南方不一样居住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生产方式:游牧民族与游猎民族多住轻便易拆的房子,蒙古包、藏包宗教信仰:哥特式的天主教堂、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藏式风格的喇嘛寺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学4宗教性第5章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交通民俗的特点:1地域性2神秘性3等级性4行业性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1陆地交通民俗2水路交通民俗3空路交通民俗伐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影

11、响交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的影响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4民俗文化因素溜索: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交通工具。第6章农业民俗农业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农业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2功利性3技艺性4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2科学技术3经济条件4民族与地域传统坎儿井:是维吾尔族地区的地下灌溉工程。农业民俗旅游开发原则:1地点选择2景观选择3季节选择4组合开发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1观光欣赏类2游乐参与类3饮食购物类第7章工艺民俗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

12、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美术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社会工艺奴隶社会的工艺,“occation”,“place”的缩写,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第10章岁时节日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历史时间与传说的影响4文化传播的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民俗2生产性节日民俗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1

13、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3节日民俗的第一章民俗概述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政治的原因(三)宗教的原因(四)地理的原因6、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7、7、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

14、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8、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第二章服饰民俗1、服饰: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其构成: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服饰的保护作用是第一位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署为主要目的。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登记身份的标志。反映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原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5、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商朝时期的三种服饰:免冠,身着窄袖圆领衣,手上带枷,其身份大概是奴隶或俘虏头戴平顶帽,身穿翻领绣衣,腹前兽头纹蔽膝头戴尖帽或裹巾子,上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裳。西周时期:上衣下裳,腰间束带渐宽,衣身出现宽博的式样。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出现。西汉时期: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穿。另一变化就是冠式。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大规模渗透,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