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55245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历史学读书报告作者:尹艺钧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古中国与一些外来文明之间的一些关系,其应属于荣教授的学术大成之作。荣新江教授主要是通过栗特人这一线索来阐明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之间的关系的。而荣教授本身就是研究栗特人与沃教的学术专家,在此书中他引用了很多学术资料与观点。本书一开始便引入了丝绸之路的话题,点明了中外之间联系的条件,并把它当做是“对话之路”。中国在影响世界,世界也在影响中国。其第一篇介绍的是胡人的迁徙与聚落,但主要介绍的是栗特人。栗特人是一

2、个来自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在商业为主要诱惑条件下,大批栗特人迁往中国内陆,并在迁徙沿线形成了一系列的栗特人聚落,开始了逐步“汉化”的过程。其第二篇介绍的是胡人与中古政治,不过侧重点依然还是在栗特人身上。其中包括高昌与中西交通的记述,突出了高昌在西域诸国中的地位。另外在此篇中还特别详述了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问题在唐朝的波斯景教家庭和敦煌归义军的问题。其第三篇介绍的是“三夷教”在中国的流行。三夷教即指沃教、摩尼教和景教。在这里,荣教授详细探讨了“三教”传人中国的时间以及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其第四篇介绍的是荣新江教授对一些汉唐中西关系史论著的评价。集大家之言,聚名家之论,成一家之学。中古时

3、期的西域,不只民族众多,而且语系复杂。但最关键的是它又在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这中西方四大文明和佛教、道教、祆教、景教、摩尼教这东西方五大宗教的中心。荣新江教授研究西域史,用的是实证史学的方式,而实证史学讲究“穷尽材料”,在这方面无疑荣教授是非常杰出的。写出这本书,是需要大量的资料搜集的,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资料的繁琐复杂会让人难以承受,这也正是实证史学的难度所在。虽然荣新江教授在引述资料的时候,也出现过一些纰漏,但这丝毫也降低不了荣教授在此书上所下的心血。本书紧紧扣住栗特人这个中心,把中国内陆与西域很自然而然的联系在了一起。不得不说,这是此书成功的一大因素。但任何事物都

4、是相对的,这个栗特中心论也是此书的一个致命缺陷。要研究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之间的关系,如果单纯从栗特这个民族出发的话,往往会遗失很多方面。的确栗特在整个西域民族中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但这并不能代表中西交流的全部。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的关系,我认为荣教授应该增加一点篇幅用来介绍吐火罗人、大月氏人、塞种人与中古中国的关系,并且也可以详细地研究论述一下栗特人与吐火罗人、大月氏人、塞种人以及突厥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更好的延伸一下中国内陆与西域的关系,甚至可以更好的向南延伸到印度,更好的向东延伸到波斯与叙利亚,向北可能会延伸到古罗斯人。这样的话,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这本书的厚度将

5、大大增加,内容的拓展性也将更为完善。关于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这本书,的确有很多东西让我不能认同。其第一点,书名问题。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里面指的“外来文明”肯定有西域文明、北部草原文明、中亚文明、西亚文明、北非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欧文明?甚至是美洲文明。但当翻开目录之后,吾大呼上当。里面只着重介绍了西域文明,捎带脚的提了一下西亚的波斯与北部草原的突厥。开玩笑的说,这就是典型的欺骗消费者。最后给荣教授提个建议,下次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希望能把书名改成中古中国与西域文明,这样会更好一点。其第二点,安禄山的种族问题。安禄山出生于突厥,这一点毋庸置疑。其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且阿史德氏在突厥国中的

6、地位是仅次于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族姓。由此可以推断,安禄山的生父应为突厥的一大显门望族,荣新江教授在此忽略了安禄山的生父问题,而转向了安禄山的养父。安禄山母亲的地位高贵,再嫁之人也应是富贵身。安禄山的养父是胡将军安波注兄安延宴,是一个依附于突厥的胡人部族。关于这个安姓部族,很多史学前辈都认为它是属于栗特种族的。这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当时在突厥的栗特人又很多,很多史料与考古发现都证实了这一点。但意大利富安敦教授在所著质子安世离及其后裔一书中,因新、旧唐书记安重璋在请求改安姓为李姓时,说他所自出的武威安氏与安禄山“同姓”或“同宗”,从而怀疑安禄山是武威安氏的亲属,而富安敦教授认为武威安氏是东汉人质的安

7、息王子安世高的后裔,这样一来,安禄山就成为波斯人而不是栗特人了。虽然富安敦教授的观点有不少漏洞,但这种说法我们也值得研究一下。唐朝时,的确是存在过安世高一支的后裔,这一点应该可以肯定。但也许有人会说,安禄山是营州人,与河西相差千里有余,怎么又可能说安禄山就是武威安氏呢?其实不难理解,突厥曾经控制过河西地区,安氏被胁迫进入突厥也是有可能的。武威安氏,主要在河西地区,而栗特人在河西有一系列的据点,说武威安氏是栗特种裔,似乎也不为过。但栗特与波斯都在中原以西,河西走廊又是一块沃土。试想一下,东汉安世高一支经历过东汉末年与西晋末年的动荡以及十六国时期的战乱,他们还会本分的呆在两京地区吗?相对而言,西北

8、地区或许更为安全,而且更靠近他们自己的家乡波斯。对于武威安氏的种族问题,以后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究。或许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只不过还没有发现而已。说实话,我只花了一个下午去看这本书,所以也算不上是什么精读,因为我只在里面找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实关于栗特与沃教的研究,史学界不乏大家。像我国的陈垣、陈寅恪、唐长孺、张广达、姜伯勤、陈国灿等先生,还有日本的桑原骘藏先生和藤田丰八先生,加拿大的蒲立本教授等等。荣新江教授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但却是很优秀的一个。这本书里关于栗特与沃教的研究,应该是目前比较权威性的。在这里或许会有很多人不解,研究中古中国与西域外来文明的关系为什么要如

9、此强调栗特人的地位。其实随着近年来对丝绸之路和中外关系研究的不断升温,史学界越来越开始关注栗特这个处在“十字路口上的民族”了。栗特这个民族原先是在中亚地区,后来随着经商的需要逐步东迁。而在东迁的过程中,栗特人在中原不断的被汉化,同时栗特人也参与到了汉人胡化的过程。所以说,栗特这个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研究它,不管是对于中国史来说,还是对于世界史而言,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神秘地带”。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这部由论文汇聚而成的著作,是目前研究中古时期中西文明关系的大成之作,无疑对后来的史学研究具有相当大的示范作用。它的意义与价值或许早已经超过荣新江教授对其的预估了,但这都不重要。因为历史总会证明某些

10、东西的价值的。篇二:中美关系史读书笔记中美关系史读书笔记随着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拉开中美关系史的序幕,两国的交往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手变得愈发频繁与密切。早期的中美关系是和平友好的,但是地位却不近相同。中国当时是闻名于世的物产丰富的大国,小农经济下的自给自足和重农抑商的政策,让千里迢迢来到富庶东方寻求经济支持的刚刚独立的美国尝到了甜头的同时,也饱受贸易逆差之苦。而外来的传教士在中国也屡屡碰壁。直到19世纪初,美商开始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而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中美关系史由早期的友好开始有了冲突。不知是受传统文化“与人为善”的思想熏陶已久还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不识人心险恶,中国仅凭美国表面上的顺从和

11、配合将其列为“恭顺”“守法”。而“恭顺守法”的美国却在暗暗的利用中英矛盾来扩张自己的势力和利益。写到这里,我仍旧和几百年前的老祖宗一样,用善意来揣度为什么受人尊敬的麦迪逊总统会对友好的中国做出这样的举动。当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也许就可以解释这些事情。毕竟在国际舞台上,促使各国奋斗的就是本国利益。但是一方面暗地帮助英商脱手积压货物,听任英国炮舰凌辱中国,在英国获得特权之后也坐享其成,另一方面继续保持温和态度以赢得清政府的好感,这种做法未免太不人道。也许这样可以使本国的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和形象。从鸦片战争之后,中美关系的地位就开始了慢慢的转变。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

12、后,密切注视中国情况的美国眼见英国获取了大量利益,也决定派遣使团来华签订条约。本来使团进京是以平等的谈判态度,国务卿的指示连叩头问题也放宽,“视实际情况自行甄办”,“不可冒犯中国人”。但是荒唐的是,清政府竟然在进京问题上犹豫了起来,理由是“与旧制有乖”!本来几乎对等的谈判,被美国人抓住了一个现在看来很可笑的把柄,生生的变成了含有威胁的不对等谈判。甚至到后来,清政府竟然表示“只要使团不坚持进京,清政府对签约一事原则上不表示反对”。而条款的内容,由于清政府没有事先准备,草约完全由美方提出。由于主管谈判的耆英对国际事务的无知,识别不出条约各款的危害性,将严重侵害中国主权的领事裁判权等轻易送给了美国。

13、望厦条约的签订为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蓝本,“成为中国在下一个十年当中直到天津条约签订之前国际关系的法律模式”。中国也从此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1856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美国在列强的侵略中坐收渔利,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和特权。至此,清政府仍然天真对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印象,并且将任期已满的驻华大使蒲安臣聘为中国全权特使。蒲安臣为了美国利益擅自越权签订了蒲安臣条约后,由于美国的“合作政策”使清政府安然度过了修约的危机时期,美国竟然再一次赢得了中国的好感。而疑忌公使入境的清政府发现洋人在京并没有构成威胁,曾国藩还把“洋人入京

14、,不伤我宗庙社稷”称之为“大德”。这种可笑的感恩和妥协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但总的看来,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上,所有的妥协似乎都是只要保证清王朝的统治,其他的主权都可以放弃的情形。一直到清政府灭亡,这种可笑的妥协才得以减弱。在近代的中美关系史上,“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提出一方面给美国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对美国的发展有所牵绊。中国也因此受制于日本。为了使各国特别是日本承认门户开放的政策,美国政府一再让步。而美日两国秘密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更是为了一句虚的“两国坚持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便承认了日本在华的特殊利益。随着工业革命和股票市场的繁荣,美国的经

15、济地位跃居第一。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举行的巴黎和会,威尔逊总统以救世主的心情前往。他设想由国际联盟来协调国家关系,安排世界事务,并提出的十四点“世界和平纲领”。和会期间,为了使他的“十四点”得到其他各国的认可,在山东问题上的妥协和让步使他遭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谴责。而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签字也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空前的事情。而在之后召开(转载于:写论文网:中外关系史读书报告)的华盛顿会议中,尽管中国面对美日等强国,仍旧做出了让步,没有完全实现中国的愿望,中国毕竟还是基本上收回了山东利权。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华盛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权利,而争回一些民族权力的国际交涉。自此,也许是因为有了与各国谈判成功的经验,中国的对外交往逐渐趋向正常,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在国共两党的选择问题上,美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直接导致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冷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