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9749596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问与应答68358(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有效提问与应答,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周霞,提 问 篇,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提问是支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提问的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问是推进教学活动的手段,有效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如推测、分析、验证、推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维果斯基认为: 幼儿的心理发展离不开言语的中

2、介作用,提问作为一种言语活动,是儿童吸收文化的工具。,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30%可以用“是”和“不是”来回答,60%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简单模仿和对事实的记忆来回答的,只有10%是能够引起孩子认知冲突的、创设了问题的情景、能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中班阅读活动:礼物,某位老师的提问:,T(问1):小朋友,这是什么? T(问2):你们想要吗? T(问3):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 T (问4):哇,是什么礼物啊? T(问5):书上有什么? T(问6):小猴子拿着礼物去做什么? T(问7):猜猜小猴子会把礼物送给谁呢?,找找这些提问设计中有哪些不足?,T(问1):小朋友,这是什

3、么? T(问2):你们想要吗? T(问3):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 T (问4):哇,是什么礼物啊? T(问5):书上有什么? T(问6):小猴子拿着礼物去做什么? T(问7):猜猜小猴子会把礼物送给谁呢?,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提问共有7个,但是开放性和有效性的提问只有2个。其余5个都属于低效提问或无效提问。有效性提问是具有思考性、铺垫性和提启发性的提问,如问题6和问题7 。低效提问则是过于简单或困难的、表达含糊不清的、无意义重复的提问,如问题1、问题3和问题4。无效提问则是问与不问一个样,如问题2,教师无需思考就知道小朋友的答案是“想”。,另一位老师的提问:,T(问1):你在封面上看到了谁?

4、 T(问2):小猴子手上拿的什么? T(问3):这个礼物是什么样子的?(或说礼物的包装什么样子的?) T (问4):封面上还有什么样子的礼物? T(问5):小猴会把这些礼物送给谁呢?,当前幼儿园教师提问的一些现状:,1. 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2.随意性问题多,科学性提问少,3. 齐答个答多,讨论交流少,4.留给幼儿解答时间少,急于让幼儿解答多,当前幼儿园教师提问的一些现状:,5.问题数量多,问题质量低,6.反复提问多,及时追问少,7.简单应答多,精彩应答少,一、什么是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

5、针对性、铺垫性、启发性的问题。有效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二、教师有效提问有何意义?,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有效提问的特征:,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问题 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要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三、教师提问的类型,1. 陈述性提问。指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 例如:猴子手上拿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 妈

6、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比如:请先看看自己的鸡蛋,再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鸡蛋,比比看你们的鸡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这个娃娃和小朋友画的娃娃脸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鸡和小鸭有什么不?,3.分类性提问。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比如: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谁站在上边?谁站在下边?,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比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猪,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即对

7、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 比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6.开放性提问。是指在脑海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重新综合得出新的结论。通过这类问题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比如:你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玩具柜的玩具可以怎么分?,7、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 比如“礼物是送给谁的?你怎么知道这份礼物是送给长颈鹿的?”“兔妈妈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胡萝卜?” 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四、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策略一:提问要难易适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8、。 也就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提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经验水平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要求,又不能过于艰深,让幼儿难以琢磨,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最好以幼儿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就可以答出为准。,陈述性的提问、比较性的提问、选择性的提问适合发展晚一点的孩子。 开放性的提问、假设性的提问适合发展快一点的孩子。,案例: 在热乎乎的东西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什么东西是最热的?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开水、火、太阳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提问适宜,有了生活经验作支撑,这样的提问才让孩子有话了说,有话想说。,案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半个鸡蛋中,老师出示半个鸡蛋, T:请小朋友想想这半个鸡蛋象什么?

9、 C:像小碗, C:像月亮 C:像小船 C:像航空飞船,策略二:提问要把握关键,紧扣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关键问题,有的不是。关键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案例:小班活动“认识1” 师: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生:是笔。 师:对,是1只笔。这是什么? 生:是电视机。 师:是几台电视机? 生:1台。 师:这是什么? 生:黑板 师:是几块黑板? 生:1块 师

10、:在我们刚才说的话里面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 师: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修改后的活动提问: 师:老师手里拿着几支笔? 生:1只 师:这里有几台电视机? 生:1台。 师:这是几块黑板? 生:1块 师:在我们刚才的回答里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都有1字 师:对,都有一个“1”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案例: 在音乐活动小鸡出壳的教学中,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鸡宝宝怎样出来呢?”有的小朋友说:用榔头砸,有的说:用来摔一下等,这显然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于是,教师又连忙改换成“小鸡宝宝怎样从蛋壳里出来?”孩子们就想到了用嘴巴啄出来。 案例:在一个有趣的报纸的活动中,教师想让幼儿将用

11、报纸剪成一条长线条,第一次,教师提问:怎样在报纸上剪出一条最长的线?大多数的孩子回答就是剪一条长边,而当教师再次问孩子:怎样才能把报纸变成一条最长的线,孩子们就知道了可以沿着边往里剪,并且中间不能断。,策略三:提问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切忌“漫谈”,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案例:,教师:你们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1:他们在旅游。 教师:旅游。还有呢? 幼儿2:他们在玩。 教师:在玩。还有呢? 幼儿3:他们在散步。 教师:散步。 幼儿4:他们在玩。 教师:玩。还有呢? 幼儿5:他们在跑。 教师:跑,有不同

12、的一件啊,很好的。 幼儿6:他们在玩看谁跑得快。 教师:在玩看谁跑的快,也就是在比赛跑。你说说看。 幼儿7:在看谁跑得快。 教师:也是在赛跑。 幼儿8:我觉得他们在树下躲雨。 教师:哦,原来是因为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修改后的活动提问:,教师:仔细观察图画,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1:他们在旅游。 教师:在旅游。还有谁来说说? 幼儿2:他们在玩。 教师:在玩。除了旅游、玩,还有吗? 幼儿3:他们在散步。 教师:散步。旅游、玩、散步都是很轻松悠闲的活动。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幼儿4:他们在跑。 教师:在跑,猜猜看为什么要跑呢? 幼儿5:我觉得他们是跑到树下躲雨。 教师:哦,原来是因为

13、下雨了,他们要跑到树下去躲雨。,案例:中班阅读“礼物” 教师想让幼儿观察封面说出“猴子想送礼物给好朋友”,那么,其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谁?”而不是“你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两问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具体和更有目标性,而后者则显得随意,有可能使幼儿的观察面扩充到无效的信息上去,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观察重点。在提了前问之后,当幼儿回答“看到了小猴子”时,教师不妨再追问“猴子手上拿的什么啊?”从而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想要给谁送礼物?为什么?,策略四:提问后给予孩子等待的时间,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10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

14、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策略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合理分配教师的注意广度。,由于幼儿能力不同,反应速度有差异,教师提问时要放慢语速,放缓节奏,以期待的目光让更多的幼儿举起手来,从而给更多幼儿发言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提完问就把期待的眼光放在个别能力强、喜欢发言的幼儿身上,致使胆小的幼儿欲言又止。,策略六:教师提问后要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合理的回应 。,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以“是”或“好”应对,而应针对幼儿不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回应。对幼儿偏

15、离预设目标的回答,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启发性问题将之引导到预设目标上来,,应 答 篇,贝尔:“虽然提出好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做出反应之前,对这些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 佐藤学:“最后的教育亦即教师的评价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什么是应答?,即回应和答复,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在语言上的你“来”我“往”。 “应答”是提问

16、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提问的继续和补充。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拔或追问的“应答”可以强化提问的效果,会激发幼儿更大程度上的思考和学习;其次应答也是师幼对话、交往必不可少的环节,良好的应答方式应该能够促进师幼交流,深化师幼对话。,什么是教师有效应答?,就是教师针对幼儿在集体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情境,提出具体的措施,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与幼儿和谐沟通,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让幼儿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交往和学习。,关于应答 教师的应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回答 二是对幼儿回答的回应。 这里要讲的主要是后者。,教师回应幼儿的误区,误区一:一个人的舞台不应答 案例:这是一个小班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活动一开始,小芳老师扮“鸟妈妈”带着“小鸟们”来到了“大树林”,老师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是个下午活动,幼儿午睡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