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740571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上海司法改革合同制司法改革必然触及利益王琳中国青年报一段时间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更多与“法治”和“司法体制改革”等关键词关联在一起。此间还传出消息,“法治”在今年还会成为更高层级会议的主题。这种政治动向其实清晰可见: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二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最近的再次会议均将司法体制改革作为主要议题,其中“全深改”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

2、第三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司改共识来之不易这一轮司改远比预期的快。在“全深改”领导小组完成司改的宏观部署不到半月,最高法院就向媒体通报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法院改革“四五纲要”被描述为“立足审判权的中央事权属性”,就健全法院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中央事权”的刻意强调,清晰地表明最高法院这次已坚定决心要为“司法去地方化”破冰。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司改试点的快速推进。7月12日,上海召开全市司法改革先行试点部署会。这意味着,上海在全国首批6个司法改革试点省市中已率先扬帆。此前,司法改革“上海方案”已经“全深改”领导小组审

3、议通过,这说明,上海的司改试点并非以往地方各自为阵的改革,而是基于中央认可的统一推进。较之30多年前的经济特区设置,司法改革的地方试点多了一份稳重,设计感也更浓郁。而不管是法院改革“四五纲要”,还是司法改革“上海方案”,均与司改“中央方案”保持了高度一致。改革重点也都聚焦在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机制等。若与十余年公共舆论对司法改革的呼吁进行对照,不难发现两者的重合度也相当高。中央与地方,庙堂与草野,司法实务部门与学界经院对司法改革能

4、够凝聚如此之多的共识,可谓来之不易。当然,法院改革“四五纲要”和司改“上海方案”并不是简单的“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部署替代改革实践”。相对于“中央方案”中明确的政策导向,法院改革“四五纲要”和司改“上海方案”在具体举措上,有了更细致的制度设计。如最受瞩目的司法官分类管理制,“上海方案”将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员额配比分别确定在33%、52%、15%。这一比例甚至远远超出一些学者的期待。选择上海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或许正是因为对司改难度的充分考量。比较来说,上海是中国内地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最早从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的地区。熟人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以血缘、身份

5、、道德、宗法、礼教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秩序。陌生人社会则是典型的契约本位的社会,以外在于人情和血缘的契约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起广大的乡村,日益陌生人化的上海对法治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上海也是司法人员职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作为一个大都市,上海也没有内地很多省份才有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在探索“省以下法官、检察官统一管理体制”及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机制”上,比较容易“转身”成功。这座城市近现代百余年来的转型积淀,也使得它最有可能在中国率先实现司法的现代化。这些上海独有的优势,对司法改革在上海试点的成功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这并不表示,司改所要面对的困难和阻碍,就可以忽

6、略。司改遇到阻碍不可避免长期以来,司法改革沿袭的“先易后难”的路径,在内部机制的改革上涉足较多,而对涉及不同公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涉及司法人员切身利益的调整,则是回避居多。这使得司法改革的难点不断累积,到了这一轮司改,已很难再找出一项容易推行的改革。最受关注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就是多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超级司改烂尾工程。根据前述“上海方案”中的员额配比,有85%的司法人力资源将直接投入办案,而行政人员则被压缩到了惊人的15%。这一比例的确令人兴奋。要知道,在“司法行政化”仍是常态的当下,基层司法机关非办案人员的比例普遍超过三分之一甚至更高。如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和员额制切实推行,

7、一大批现职司法行政人员将面临转岗,这其中的利益冲突和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阻碍,不难窥见。之前也有基层司法机关曾以主审法官制、主诉检察官制等名义,推行过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但在司法行政化仍未根本改变的司法管理体制之下,主审法官制和主诉检察官制最后只能沦为“新瓶装旧酒”。所以,舆论期待上海司改试点率先扬帆,也在观望上海司改试点会如何出牌。还以“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为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确保最适合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司法人员走上那占比33%的法官和检察官岗位。由于这一举措还关联着司法人员薪酬制度改革,众皆争抢法官岗和检察官岗应不难预料。而我们知道,现在的司法管理体制是司法行政化极为突出,院长、检察长

8、之下,还有众多的副院长、副检察长、审委会/检委会委员、庭长、处长、副庭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等等。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和司法员额制,实质就是削权院长、检察长,扩权法官、检察官。但原有的“院领导”和“院中层领导”会心甘情愿地轻易交出自己的权力吗?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司法官遴选机制,而光为了人员稳定,不顾改革导向给予原有的各级“长官”以种种进入法官和检察官岗位的优先通道,则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恐将在实践过程中又会被异化为旧有的体制“改了个名字而已”。另一方面,司法机关行政管理人员面临大幅压缩,15%肯定无法承载,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可能也不适应从事司法辅助人员岗。原来是管着法官、检察官的

9、,现在要辅助法官、检察官,要为法官、检察官服务,没有良好的心态是无法完成这种职业转换的。这些人员如何分流,恐怕“方案”里已有既定预案,在实践过程中也可能被突破或被调整。我的一个担心是,为了严格满足“上海方案”中的各类司法人员员额配比,会不会有大量的“临时工”出现在这些比例之外。顶层设计对于司法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司法改革之后的司法定型,并非都是建构的成果,而更多是演绎的结果。司改注定会遇到阻碍,尤其是司改的主要执行者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就是司改要削权的对象。如何确保改革意旨在改革推行过程中,不致异化走样,实是对改革者的极大考验。一方面,改革者要看到“改革必然触及利益”,因

10、而不可避免将遇上某些阻碍;另一方面,在司改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各类司法官员,也要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司改的挑战。多年来一以贯之鼓吹司改的贺卫方教授曾言,“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司改只能往有经处去。上海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首期85名入员额检察官于18日参加任职培训,由此拉开了入员额检察官素能培训的序幕。据悉,上海市首批308名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中入员额检察官,将在5月至7月分期接受任职培训。对检察官实施员额制管理,是本次司法体制改革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重点之一,改革后检察官员额占总人数的33%,三级检察院依不同功能进行员额比例调整。上海市检察院于今年4月出台了上海检察机关检察官岗位素能培训办

11、法(试行),对原检察员确认入额的检察官、原助理检察员遴选入额的检察官以及新任命主任检察官的培训分别作出规定,以此来提高检察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据了解,入员额检察官任职培训重点聚焦司法体制改革新要求,围绕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设置了检察官权力运行、职业纪律、履职保障等制度解读,司法理念与职业伦理道德、司法行为规范、释法说理能力等课程,全面提升检察官履职能力。除邀请检察业务专家、党校高校专家教授等担任师资外,还邀请资深媒体人讲授媒体素养与公众形象,提高检察官综合素养。今后,检察官每年还将参加累计不少于80学时的岗位培训,进一步提升通用素能和专业素能。根据规定,入员额检察官任职培训的学时、学风

12、学纪和考试考核成绩等情况将记入检察官司法档案,并作为检察官考评和任职晋升的依据。(记者黄安琪)为什么司法改革来了,法官却要跑了?XX-07-31导语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大幕揭开了。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出炉。3天后,上海市作为6个试点城市之一率先进行司法改革。中国万法官迎来六十年来最重大的变革。所有迹象似乎都在表明,这次改革不同于以往法院系统自身零敲碎打式的改良。它将让法官系统全面朝专业化精英化方向前进。令人诧异的是,基层法官群体的反应并不如人们预想的那样积极,有的甚至做出了

13、辞职的决定。前不久主动辞职的北京某基层法院39岁的法官张伟说:“39岁,我等不了。我16年里没有达到在这个职业里应该达到的职级、收入与尊严”,“我没有另一个青春洋溢的十年用来试水。”在他做决定前后,该法院又有两名年轻法官选择离开。司法改革来了,法官却要跑了。司法改革在面对什么样的现实?六十年来最重大的变革:将“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重心”最高人民法院的第四个五年纲要(简称“四五”纲要)包含4个部分,针对8大领域,提出45项重要改革措施,全文共8840字。值得玩味的是,“四五”纲要的全文没有公布,只见解读文章。这在纲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改革的敏感可窥一二。此次改革首次提出员额制,对法官在编制限额

14、内实行员额管理;推进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首次要求在省一级设立遴选委员会,上级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择优遴选;首次要求设立惩戒委员会,明确废除“没有实际效果的考评指标和措施”,取消“违反司法规律的排名排序做法”。改革方案试图还审判权作为判断权和裁决权的本来面目。经历了司法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多年拉扯之后,司法改革重新回到“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为重心”的路上。将施行遴选精英的员额制,法官队伍面临洗牌在深化法院人事管理改革这一领域中,“建立法官员额制,对法官在编制限额内实行员额管理,确保法官主要集中在审判一

15、线”成为法官和舆论热议的话题。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发文称:之所以提出建立法官员额制一是要确保法官数量与案件数量相匹配,避免案多人少、忙闲不均;二是要确保审判辅助人员数量与法官数量相对应,减少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三是要确保优秀法官集中在审判一线,压缩“不办案的法官”比例。在将近20万法官中遴选出精英,这是自1949年以来首次对法官群体的整理、甄别,也是中国第一次专为法官设定相对固定的人数。这意味着中国万法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不再是法官,未来或转任法官助理,或从事跟审判无关的工作。留下来的法官,将按照精英化的目标锻造,享有独立的审判权,收入将会高于普通公务员,并受到一套独立的选拔和惩戒机制的约束,

16、退休年龄也会得到延长。同时,按照“四五”纲要,司法系统将建立预备法官人选库,原则上只在法官缺额的情况下,启动补充选任法官的程序。法官员额制指涉的问题众多:比如当前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比如当前有法官称号者甚多,拿到审判职称意味着就是法官,政工人员、行政后勤人员都拥有法官称号,但就是从来不曾办案;比如将法官统一纳入公务员管理系列,忽略法官自身的运作规律;比如用行政等级作为衡定法官职业成就的惟一参照,否弃法官所珍视的职业荣誉和职业激励。因为司法体制的沉疴,法院里非办案部门和不办案法官过于冗员,法官队伍的减员增效已经势在必行。如此看来,以法官队伍重新洗牌为指向的员额制改革,颇有壮士断腕、釜底抽薪之气概。法官队伍大幅缩编,选多少、怎么选成为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