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73160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 古都的秋一、提示:五幅画:秋晨小院、落槐扫痕、秋蝉残鸣、闲话秋凉和胜日秋果。五幅画面分别从色、形、声、味、姿、韵等不同的角度与作者的孤寂心情交相融合,创造了故都之秋充满诗情画意的“清” 、 “静”而“悲凉”的审美意境。二、本文作者以“以虚衬实、运虚入实”的手法写出古都的秋味。如果说第 3段至 11 段是实处落墨,那么第 2、第 13 段写南国之秋和第 12 段的议论,则是从虚处渲染。虚实结合,意味更浓。写南国的秋,是为了以南衬北,以“淡”衬“浓” ,说明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 ,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突出故都的秋的感人之深。作者写南国的秋和国外诗人对秋的咏叹

2、,表明人们对自然之秋感悟的普遍性,从而进一步突出故都秋味的深刻隽永。三、提示:如题作“北平的秋” ,意味就不同,与作者所表达的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感不相吻合。本文写作时, ,是在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和 1932 年“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之后,用“故都”一词,更能折射作者的悲凉思绪,表达对国家的深深的隐忧,表达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二 晨昏诺日朗一、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诺日朗瀑布。不同的观察点及瀑布呈现的不同特点如下:1、行驶在公路上:听到瀑布声音的变化,悠长的叹息嘈杂而清脆呼啸轰鸣冲天而起;2、距离不到一百米处:形成水帘,飞扬水雾,显得有些单薄,震撼天地的声响;3、走近

3、诺日朗:轰鸣声越来越大,水雾也越来越浓,惊天动地的气势;4、绕到诺日朗背后的山坡: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绿得透明而深邃。二、略。三、略。三 瓦尔登湖(节选)一、本文写了湖,也写了湖岸、湖边森林、湖上天空等,但主要还是集中地写湖。 “最美”指湖上风景优美, “最有表情”指湖上景物变化多样,生动迷人。可以举例解答此题。如“当你倒转了头看湖,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沙张挂在山谷之上” ,很有美感;而“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以人脸面作比,形象生动,写出了湖的表情。二、1、这是实写,但又是想象。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 “大地的眼睛

4、”意即可从瓦尔登湖看到大地(大自然)的灵魂。因而作者说人望着它,可以观照自己的天性,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2、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他对人的美好天性、人的自然的生存状态的思考。3、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工业的污染使大自然失去了诗意。4、这是对纯净和平静的瓦尔登湖的赞颂,由此推延到对整个大自然的赞颂。5、作者把瓦尔登湖看作纯洁、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因而在他看来,能像瓦尔登湖一样(即具备上述品格)的人少之又少。四、守财奴一、小说围绕财产所有权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情节,重点描述了三件事,即葛朗台抢夺梳妆匣、骗取财产继承权、病危弥留之际还守在密室前生怕别人偷了他的金子,以此来表现葛朗台

5、守财奴的本性。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反映了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此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向金融资本时代过渡,葛朗台就是这个时期典型的爱财如命、贪婪成癖、至死不变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人与人(包括家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二、如争抢梳妆匣时,葛朗台“瞪着金子的眼光” ;要剥夺女儿财产继承权时,女儿在他眼中仿佛“金铸的一般” ;临终之时,看见十字架、圣水壶, “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 。这三处对眼睛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葛朗台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本性。三、1、一“纵”一“扑” ,

6、葛朗台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2、如何使女儿放弃对妻子财产的继承权成为他的一块心病。3、紧张,生怕女儿反悔。4、 “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便什么东西都没有,哪怕是父亲和女儿之间,也只有“平等交易”的关系。这便是一切守财奴的哲学。金钱将这一点亲情也给灭绝了。5、守财奴的本性至死不变。6、可能有些夸张,但不这样夸张不足以表现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五、关汉卿(节选)一、主线写了“关叶斗”和“关朱会” ,副线写了王著刺杀阿合马和窦娥冤演出前后的事件。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地将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既强化了戏剧冲突,又丰富了思想内涵,同时突出了人物性格。二、前半场主要是表现了关汉卿和叶

7、和甫的矛盾冲突,他们两个,一个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 ,一个却充当了元朝统治者的无耻奴才和帮凶。剧本通过他们两个的矛盾冲突,塑造了关汉卿这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视名利为粪土、为人间伸张正义而义无反顾的志士形象;朱帘秀是对关汉卿形象的一个补充,后半场主要通过他们俩的狱中相会,一是表现他们的坚贞爱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和元朝统治集团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使他们不畏权势,勇敢斗争,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三、这首曲子以生动的比喻,写书会人才(“书会”宋元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 )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

8、谐滑稽的风格,写出了关汉卿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六、别了,哥哥一、本诗写于 1929 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那时,19 岁的诗人已经历了1927 年“四一二”和 1928 年夏的两次被捕,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本诗即表达了诗人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与敌对阶级彻底决裂的决心。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而又强烈,表现出中国现代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真实情志的表达。诗人白莾宣告要与哥哥及其所属的阶级决裂,出自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和必将摧毁旧世界的坚定信念,这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同时,出于真实的感情,他也不会忘掉与哥哥“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的手足之情,为了割断这种手足之情

9、,他不无痛苦,这也是十分真实的。而写出这一层感情,更衬托出诗人坚定的革命信仰、立场和与统治阶级决裂的决心,因而非常感人。三、 别了,哥哥主要用对比手法, 血字则多用比喻。七、告别权力的瞬间一、华盛顿的一生值得颂扬的事迹很多,决不是一篇短文里所能容纳得了的,作者的匠心就在于他选取了华盛顿告别权力的这一“瞬间”场面来描写,这可以把华盛顿的功勋、品格和广受人民爱戴集中反映出来,可以突出文章“领袖与公众一致,伟大与平凡统一”主题。提示:“权力”对于一般人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华盛顿在两任总统以后,执意离任退休,主要是为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 “不愿意让权力如此长久地集中在一个人手中” ;也是因为他确实希望

10、过普通人的平静生活,享受日常生活的乐趣。华盛顿的政治理想、伟大人格和平常心,与当今社会中一些对权力无限贪婪的人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不能不给我们心灵以强烈冲击,使我们深深感动。二、1、退休回家过宁静生活,民主社会里权力不能长久集中在一人之手,都是华盛顿多年的愿望,而这两者此刻就要实现,他当然喜不自胜,甚至陶醉于这一刻了。2、 “寂静无声” 、 “竟然”等词语和女人流泪的细节,突出表现了人们对华盛顿的无限崇敬、爱戴与依依不舍,从侧面突出了华盛顿伟大的人格魅力。3、这是美好的民主社会图景,这是华盛顿杰出而质朴的人格的鲜明体现,也是由光辉的历史(包括华盛顿所创造的辉煌业绩)走向理想中的未来的瞬间。4、

11、“泪花点点”是因为他未料到群众的热情如此强烈而激动。 “似是严肃,又似是悲哀” ,是华盛顿此时内心复杂感情的流露。严肃,是因为他最深刻地体味到这是民主社会理想得到实现的时刻;悲哀,比较难于说清,可能是他觉得自己未能为人民做出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是想到以后不能为公众服务了。 “任满头白发,飘动在微风里” ,可使读者想见华盛顿此时仍然在感动和沉思之中。八、拿来主义一、开头先谈“送去”与“送来” ,是采取先破后立的写法,在批判错误观点和行为的基础上再提出正确的做法,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本文的总体思路是:从近代中国落后的“闭关主义”入手,进而着重把矛头针对“送去主义” ,在批判

12、“送去主义” 、揭露“送来”的实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拿来主义”的观点,然后以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拿来主义”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指出“拿来主义”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二、1、用反语进行讽刺,说明一味“送去”是一种倒退。2、为“破”的部分作结,同时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前一句同样运用反语,富于讽刺意味。3、一个“全”字,语气坚定,态度鲜明。4、点明了“拿来主义”的含义,与后文“占有,挑选”的观点相呼应。三、略。九、胡同文化一、提示:从全文来看,胡同文化指的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胡同文化的封闭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住方式上的安土冲迁和独门独院,饮食要求上的易于满足,处世方式上的

13、明哲保身;胡同文化是旧时代下层平民的文化,它无力抗争新的文化潮流,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难免消失。二、本文的语言平淡、朴素,带有口语化,极富表现力。曾有人这样评价:“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温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 ,更不是白开水 ,而是雅俗杂糅,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 。 ”(刘锡庆散文: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一文中语)平淡、朴素、口语化的词句在文章中处处届时,如第 8 段的文字传神地写出了一种北京市民对他们的简单生活的由衷的满足感,朗诵时若再带有京腔,则更具神韵,又如第 2 段历数胡同的来源,所举例子都比较有趣,看似信手拈来,却极具代表性,可读性又强。一句“有些胡

14、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可以看出作者行文的调侃与幽默,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体会其文化的意味。三、作者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耳濡目染了北京文化,对其非常了解、熟悉,这种文化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从本文可以看出他的喜爱之深。北京胡同文化的精髓,有不少也就是作者所认同的,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等,所以如此眷念。但作者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封闭性的小市民文化带有消极意味,在时代大潮下,这种文化必然要走向衰落。他并不是一味地肯定、沉迷。但是对于它的衰落还是感伤不已。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文化人对一种浸润已久的传统文化是难以简单、决绝地舍弃的,我们要理解这种复杂感情。十、唐诗过后是宋词一

15、、对于流行歌曲,作者认为它们有些歌词想法很深,视野很广,对情感、人生和命运有深切体会和深层次的思索,并非都是无病呻吟或文化快餐;但有的流行歌曲歌词存在缺陷,花拳绣腿,滥俗套话,缺乏含蓄自然的韵味,有的还不知所云。对于当代诗歌,作者认为一些诗歌死样怪气、无病呻吟,语言艰涩,故作深沉、故弄玄虚,与大众隔绝。作者认为流行歌曲需要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增强歌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提升歌词的文学品位;当代诗歌则要贴近百姓,亲切自然,不要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这样才能“留住唐诗”里那种让人感动的东西。 (是否赞同略)二、提示:举例要适当,谈体会要具体。三、提示:只要有观点、有思考、言之成理即可。十一、经济全球

16、化和文化多样性一、本文大致的思路是:引子(解释题意,略作分析)主体部分(从反面批驳错误观点,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得出结论,收束全文。本文主体部分交际中表述了全球化与多样性两者的辩证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所以能够交流、交融,表明文化具有同一性,而且文化的同一性又是和文化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世界性存在于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出来。如果文化的民族性失去了,世界性也就不复存在。世界文化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世界上不存在超然于民族文化之上的所谓独立的世界文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出现什么体现出单一价值体系的文化的全球化 。 ”结论部分的第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作出了更高度的概括,然后根据这种辩证关系简要指出应当怎样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提示:读写结合,达到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目的即可。十二、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