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728938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水、空气和热量环境(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植物生长的水、气、热环境,第一节 土壤水分 第二节 土壤空气和热量,第一节 土壤水,所有的水只有进入土壤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来源。 土壤水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土壤水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催化剂; 土壤水并非纯水、而是稀薄的溶液。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105温度下从土壤中驱逐出来的水。,土壤水的重要性:,一、 土壤水的类型及性质,一、土壤水分类型及其性质 二、土壤水分的数量概念 三、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形态观点),一、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依土壤水分所受的力的作用划分类型,吸附水:,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在土

2、粒周围的水分,最大吸湿量:干土在近于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 并在土粒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定义:干燥土粒从空气(土壤、大气)中吸附的气态水,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 31 105 Pa),水分常数,1、土壤吸湿水, 它所受土粒表面的吸附力很强,不能流动; 因为它所受的吸力远大于植物根的吸水力(平均为1520kPa), 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属于土壤水中的无效水,对生产的直接意义不大。,特点,2.土壤膜状水,定义:土壤颗粒借助吸附力吸附在吸湿水外围的连续液态水膜称为土壤膜状水,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 6.25-31 105 Pa ),膜状水比吸湿水所受的吸附力小得多,它具有液态水的

3、性质,可以移动,但其移动速率非常慢。一般是由水膜厚处向水膜薄处移动,如图所示(0.2-0.4mm/h d=1.25) 。,特点,膜状水移动示意图,部分有效 膜状水的内层水,植物根无法吸收利用,为无效水, 而它的外层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但数量极为有限。,水分常数, 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植物种类、气候等 下表给出了不同质地土壤的萎蔫系数参考范围。 ( P 111表7-1), 萎蔫系数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土壤有效水含量的下限。,凋萎蔫系数,3、土壤毛管水,定义: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就称为毛管水,机制:毛管力(0.08- 6.25 105 ),h水柱高度(cm) d孔隙直径(mm),它不受

4、重力支配而流失,所受力比植物根的吸水力小得多, 是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给源 毛管水移动性大,能较迅速地运动,一般向消耗点移动,如向根系吸水点和表土蒸发面移动(10-300mm/h ) 它也是土壤养分的溶剂和输送者,特点,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 毛管悬着水(与地下水无关),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半空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是地势较高处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给源。,类型,土 粒,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在形态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当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时,若继

5、续供水,并不能使该土体的持水量再增大,而只能进一步湿润下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 影响因素:质地、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等,水分常数,田间持水量(田持):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P111 ,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断裂,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水断裂量。 大约相当于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生长阻碍含水量), 毛管水断裂量,水分常数,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的最大含量, 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关),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的水,毛管水上升高度: 从地下水面到毛管上升水所能到达的绝对高度,

6、水分常数,土 粒,毛管 上升 水示 意图,地下水位,4、重力水,特点:临时存在于土壤大孔隙(通气孔隙)中的水分,与土壤养分的淋失有关;往往因水分过多,土壤空气不足,造成内涝,反而有害于作物生长(多余水),定义:土壤中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向下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机制:重力(0.08 105 Pa ),二、土壤水分的数量概念,土壤含水量,例1 :土壤烘干前湿重为95g,烘干后重79g,求质量含水量。将测定数据代入上式, 即求该土壤质量含水量为: m(95 - 79)/ 79 10020.3,土壤有效水(available soil water):在田间持水量(1-2万帕)到永久萎蔫系数(15

7、0万帕)之间保留在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水吸力大于150万帕的土壤水对植物来说是无效水。,三、土壤 水的有效性,土壤萎蔫系数: (wilting point),作物叶片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也叫永久萎蔫点。,四、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1旱生植物 :耐旱性强的植物,如长期处于干旱条件下能忍受水分不足。如沙棘、百合科、仙人掌科、景天科植物。,2.中生植物,是指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的植物。不能忍耐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如油松、侧柏、桑树、旱柳等。,3.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不耐旱。又分为挺水植物如芦苇、荷花,浮水植物如浮萍、凤眼莲,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4.湿生植物,能生长在土壤水分经

8、常饱和的环境中如水松、红树、白柳。,第二节 土壤空气和热量 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2、土壤通气性及机制 3、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4、土壤热性质及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5、土壤空气、温度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与特点: 与近地面大气成分近似但又有其自己的特点。 1、土壤空气中O2的数量较大气为少,CO2的数量较大气为多; 2、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比大气高; 3、土壤空气中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二、土壤通气性机制 1.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的能力。 2.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机制有二: 一是气体对流,二是气体扩散,(1)土壤空气的对流 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

9、力梯度推动的气体整体流动,。对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影响土壤空气对流的因素 (1)气压变化:大气压上升,一部分空气进入土壤孔隙,大气压下降,土壤空气膨胀,一部分土壤空气进入大气。 (2)温度变化:土壤温度高于大气温度时,土壤中的空气进入大气,反之,则相反。 (3)降水和灌溉:如土壤接受降水或灌溉,土壤含水量增加,孔隙中的空气就进入大气,反之,则相反。 (4)地表风力:地表风力大,土壤含水量下降,大气中的空气就进入土壤孔隙。反之则相反。,(2)土壤空气的扩散 土壤中气体分子因浓度梯度或分压不同而产生的移动。是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1)土壤松紧度: 土壤孔隙度愈大,尤其是粗孔隙愈多,气体

10、扩散通道愈大,土壤气体的扩散系数也愈大。 (2)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质地和结构决定着土壤的孔隙数量及孔隙大小,因而对气体扩散产生影响。砂质土和有良好结构土壤粗孔隙多,相对扩散系数也高。 (3) 土壤含水量 相对扩散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因为通气孔隙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影响土壤气体扩散的因素,二、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的发育 种子萌发需水分与氧气、氧气不足烂种;根系生长需一定氧气,氧气含量低不长新根,氧气少烂根;不同作物缺氧的忍耐力不同。 2、土壤空气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氧气多少影响矿化,影响养分供给;影响根对养分吸收,如玉米缺氧对养分吸收能力依下

11、列次序递减:KCaMg N P; 3、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抗病性 通气不良产生还原性气体H2S、CH4、H2、等会严重危害作物生长,CO2过多致使土壤酸度增高,致使霉菌发育,植株生病。,4.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土壤通气性好坏主要取决于土壤通气孔隙的多少,调节土壤通气性就要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土壤孔隙状况。 (1)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 (2)耕作管理 (3)排水和灌溉,三、土壤的热量来源及影响因素,(一)土壤热量的来源,1、太阳的辐射能 土壤热量的最基本来源是太阳的辐射能。农业就是在充分供应水肥的条件下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2、生物热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 据估算,含有机质4的土壤,每英亩耕

12、层有机质的潜能为6.281096.99109KJ,相当于2050吨无烟煤的热量。,3、地球内热 由于地壳的传热能力很差,每平方厘米地面全年从地球内部获得热量不高过226J,地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极小,但在地热异常地区,如温泉、火山口附近,这一因素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就不可忽略。,(二)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因素 1、环境因素: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大气透明度、地面覆盖 2、 土壤性质: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松紧度。,四、 土壤热性质及土壤温度变化,1、土壤热容量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的热量。,(一)土壤热性质,土壤不同组分的热容量,在土壤

13、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热容量最小,矿物质和有机质热容量介于两者之间。在固相组成物质中,腐殖质热容量大于矿物质,而矿物质热容量彼此差异较小。所以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多少和腐殖质含量。,2、土壤导热率,土壤具有对吸附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导热性。,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在单位厚度(cm)土层,温差为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导热率最大,水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多少和含水量的多少。,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土壤不同组成分的导热率J/(cms),一、名词解释:毛管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复习思考,1、土壤水分类型、特点及其有效性 2、土壤空气组成特点; 3、土壤通气性的机制。,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