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71481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入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商网讯 WTO 是一个致力于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宗旨是市场准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从而促进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WTO 多国贸易体系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世界贸易总额 1977 年达 6.5 万亿美元,是 1950 年的 14 倍。跨国直接投资从 1973 年的 210 亿美元增加到 1996 年的 3500 亿美元,年增长率达 12.7。据 1994 年关贸总协定的经济学家估算,多边贸易体系达成的贸易协定到 2005 年,将累计给世界经济带来 1840 亿-5100亿美元的

2、额外收益。WTO 目前包括 134 个成员,20 多个国家(地区)正在申请加入。中国在 2001 年 11 月已正式加入。现就我国入世后蔬菜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谈以下看法:一、蔬菜产业现状1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持续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形势明显改观由于菜篮子工程的广泛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生产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统计,十多年来,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年均增长 12.1、总产年均增长 149,1999 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 1335 万公顷,总产 405 亿吨,分别是 1985 年的 2.81 倍和 3.24 倍。1999 年全国保护地面积 130 万公顷,遮阳网的应用面积 1996 年27 万公

3、顷,用网 8800 万平方米。预计 2000 年全国蔬菜的播种面积 1520 万公顷,总产量将达到 46 亿吨以上。蔬菜生产的发展,使计划经济长期困扰各级政府的蔬菜供应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国城乡蔬菜供应已从供不应求的绝对短缺阶段进入到供大于求的相对过剩阶段。1999 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 308kg,是世界人均年占有量 102kg 的 302。全国城乡蔬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花色品种不断增多,商品质量明显改观,均衡供应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做到淡季不学,蔬菜季节差价进一步缩小,许多大城市蔬菜日上市种类在 50 个以上,供应形势明显改观。 2出口外销逐年增加蔬菜出口外销,就全国而言形势较好。出口

4、数量增加,国际竞争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1999 年全国蔬菜出口量为 220 万吨创汇 18 亿美元,比 1998 年的 19634 万吨、1397 亿美元分别增长 12.1和 289。据农业部门统计,1996 年大陆蔬菜出口量为 400 多万吨。1999 年出口量 500 万吨,比 1990 年的141 万吨增长 25 倍。蔬菜出口市场已由传统的日本、韩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拓展到东南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3良种繁育蔬菜良种繁育是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六五到九五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但以往蔬菜育种多以大宗蔬菜产量、抗病为主要目标,极少涉及品质选育和小宗

5、特有蔬菜育种。我们亲本的一致性、杂交种子的纯度都比国外品牌差,特别是种子加工设备落后,消毒、包衣在许多蔬菜种子上都没有进行。种子的储藏条件差,低温库储藏很少,种子发芽率不稳定,种子质量没有保证。世界上主要的蔬菜种子、种苗出口国是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及我国台湾省。亚洲地区蔬菜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蔬菜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品种培育和种子加工贮藏方面技术落后,绝大部分亚洲国家普遍缺少优质蔬菜种子,只好从发达国家进口所需的蔬菜良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1998 年进口各类蔬菜良种约 300 吨,花费外汇 5000 万美元左右,主要进口品种为西酣瓜、西芹、花椰菜、夏阳白、甘蓝和番茄、生菜等品种。种子出

6、口方面则主要是利用气候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为国外种子公司代繁代制,进行粗加工后出口,国外种子公司则对其进行精加工、包衣包装,其中的部分品种如西甜瓜、番茄等又高价销往中国币场。二、入世对蔬菜产业的影响中国加入 WTO 对衣业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具体到蔬菜产业来看,则利远大于弊。一方面因市场准入,关税降低,国外优质蔬菜种子有可能大量冲击国内市场,挤压国内蔬菜种子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因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我国蔬菜及蔬菜种子的价格比较优势,必将促进蔬菜及蔬菜种子的出口外销,促进蔬菜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科技进步,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优良蔬菜品种和优质种

7、子,提高国内蔬菜科研水平和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发展出日外向型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三、应对入世的对策1调整蔬菜生产(1)发展适地生产。蔬菜作物种类繁多,特征特性差异较大,不同的蔬菜作物对温度、光照、土壤等生态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无论在哪一个地域都不可能符合所有蔬菜的生长发育。许多土特名优产品只能在特定的地域生产,而换一个地方其品质风味就逊色许多。我国疆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加之交通运输业日益发达,若把目前的多样生产、就近销售的结构逐步调整为品牌生产、外向销售的适地生产结构,既有利于生产出精品名牌,也有利于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根据本地区气候、水土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蔬

8、菜品种,采用适当的栽培方式和设施,发展适地生产,获得低成本高效益。产品质量上,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创造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发展名特优稀品种,积极开发无污染山野菜,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国际市场对蔬菜商品的质量要求高,检测标准严格。蔬菜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按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选择和确定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内,蔬菜生产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要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大力推广腐熟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污染,降低残毒,实现蔬菜的无公害栽培。要严格执行基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贮藏和运输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所构成的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安全、优质、营养

9、的蔬菜产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2)加强品种开发。我国蔬菜作物的种类资源丰富,近年来育成的品种也很多,但就某些种类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品种少、性状差等问题。必须加紧和加强品种的开发研究。除应继续挖掘、开发我国特有的品种资源(如莲藕、大蒜、芋头、山药)以及一些山野菜品种外,还急需加强大宗化、世界性蔬菜品种的引进和研究。加快种子产业化进程,组建具有竞争实力的种子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及时申请品种保护,广泛试种,合理制种,严格检验,保证质量。(3)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我国有 4000 万个蔬菜种植农户,他们所用的菜苗大多数采取自育自用,由于劳动者素质不高,设施简陋,育苗方法和手段落后

10、,导致一方面种子浪费,降低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质量不能保证,不利于集约化管理和提高蔬菜质量。而工厂化穴盘育苗却能克服以上不足。我国蔬菜苗的年需求量是 4000 多亿株,发展商品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国外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要想在我国把蔬菜育苗形成一个产业,靠传统的土方育苗、塑料钵育苗,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因为它根坨体积大,重量大,没办法实现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另外,随着蔬菜大市场、大流通的建立,季节差价越来越小,人们对依靠栽长龄大苗,解决早熟,提高效益的观念逐渐淡化。而穴盘苗根系活力好、缓苗快,能获得较长的采收期和更高的产量。九五以来,各地都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引进先进科

11、技成果,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种形势给工厂化穴盘育苗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机遇。四、改革市场流通(1)加强和规范蔬菜市场建设和管理,走市场公司农户产供销密切衔接的产业化道路。当前我国蔬菜业已形成地方性、区域性和全国性批发市场为中枢,集贸市场为基础,多种现代化和传统零售业为网络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是整个蔬菜流通的中心环节。通过流通设施上的填平补齐和交易方式的改进,加强商品集散、传递信息、引导生产、指导购销、代贮代运等功能,使之由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批发市场转变。(2)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工)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蔬菜产业化应实现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从而形

12、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探索了多种蔬菜产业化途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类似于合作社的农民组织。二是商业部门主要是蔬菜批发企业建立的产业化组织。三是一些以加工为龙头的外向型企业。国有蔬菜流通企业必须实行战略性改组,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蔬菜产销集团。向规模化、集约比、集团化方向发展,有效参与全球蔬菜市场竞争、抵御外来产品冲击。(3)以信息为纽带,拓展国际销售市场。在市场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产销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家贤源,信息畅通是货物贸易的前提条件。要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农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做好信息

13、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反馈发布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批发价格和主要产地的蔬菜生产状况,沟通、衔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我们现在对国际市场蔬菜的需求信息知之甚少,是蔬菜出口不畅的重要原因。为此,一方面要尽快培养一支精通国际市场行情和国内生产实际的干部队伍,在人才等软件方面作好准备,另一方面要在重点市场和重要产地筹建必要的信息服务工作机构,配备计算机等必要设施,开展电子商务结算和国际蔬菜期货贸易,实行公开竞价拍卖,样品交易;第三,要有目的的培植一批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公司或集团公司。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一般都带有政府行为,纳入国与国之间贸易协定,但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形

14、势下,通过跨国公司或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联营等形式,疏通国际农产品市场渠道,已成为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准确信息,掌握国际市场农产品供求状况的不断变化,疏通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国际销售市场。(4)发展保鲜运输。蔬菜商品欲走向大市场,参与地区间、国际间竞争,长途运输不可避免。保鲜运输是保证产品质量、搞好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使保鲜运输与蔬菜生产配套发展,对于整体上盘活蔬菜业、迎接 WTO 的挑战将会卓有成效。一、蔬菜生产基本现状1、面积、产量、收益结构全县蔬菜种植面积 15 万亩。其中规模生产种植面积 5500 亩,占全县蔬菜面积的 3.67%;专业蔬菜基地种

15、植面积3000 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 2%;温室大棚等蔬菜设施面积 800 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 0.53%;耐用型蔬菜设施面积 200 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 0.13%。全县蔬菜总产量 15 万吨,亩平产量 1000 公斤。蔬菜总产值 1.5 亿元,平均单价 1 元/公斤。农民人均蔬菜收入 380元,比上年的 350 元净增 30 元,增长 8.6%;蔬菜占农业总产值 7.17 亿元的 21.2%,占种植业产值 4.61 亿元的 33%。2、品种、技术、商品板块全县主栽品种有辣椒、番茄、茄子、豆类、洋芋、韭菜、大葱、黄瓜、苦瓜、葫芦、西葫芦、白菜、包菜、小白菜、萝卜、南瓜、芹菜等

16、品种,良种总覆盖率 65%,其中一级良种覆盖率 40%。全县主栽技术有温室大棚、地膜覆盖、遮阳网、育苗移栽、嫁接授粉、病虫害生物防治、节水栽培、粮菜间作、粮菜连作、粮菜轮作、菜菜间作立体套种,推广蔬菜机械作业面积 2000 亩。全县主导商品板块面积 8300 亩。主要集中在城关、溢水、潘口、宝丰、柳林等乡镇。3、企业、产品、经营能力竹山县翠竹泡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宝丰镇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 300 万元,年加工经营泡辣椒 1200 吨,泡酸菜、泡萝卜 1800 吨和系列干菜经营,实现产值 580 万元。竹山县兆华山野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官渡镇河东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 260 万元,年加工经营“驴头峡”品牌的竹笋、薇菜、香椿、苔菜、野油菜、葛花、槐花的腌制、干制和保鲜商品 2000 吨。竹山县蔬菜专业合作社。该社办公地点在竹山县城关镇人民路,与县城建大队共同开发培育了“竹山县宏发蔬菜批发大市场”,与全县中学和规模企业的食堂、蔬菜运销户、县内外部分超市、宾馆建立了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竹山县有机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