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971273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书法教学浅论(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小学书法教学县 (市):东乡族自治县学 科:小学语文作 者:张自勤单 位:北岭小学 浅论小学书法教学北岭学校 张自勤【论文摘要】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它博大精深,意趣高雅的艺术魅力而绵延数千年,雄视海内外令他人叹为观止。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弘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尽管我的阅历不深,修道不长,但有幸经过一年的实践训练,有点滴体会,并做一总结。【关键词】书法 五步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正文】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

2、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写规范字是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育部已将书法课列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学习书法的重要性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

3、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 要把字写得美观 ,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

4、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二、书法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五步教学法(一)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书法课上,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学书历程,把学生带

5、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即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在简单的黑白世界里,以其强烈的节奏,顾盼情生的意态,形神兼备的气质,富有情趣的意境,深深的吸引着人,打动着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二)讲: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主题。教师采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书写,通过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书写过程,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师在教学字的避就关系时(1)上避下;思、安、华等 (2)下避上:条、分、奏等(3)上下避中间:黍、茶

6、、黎等对小学生而言,也可编成歌谣:左避右,上避下,美观大方不分家。你让我,我帮他,团结起来力量大。(三)练:练是上课的中心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练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字形;“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横画的形态练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大体总结了以下几步骤:1、自由书写。2、范写。3、比较看,自己写的与老师写的还有多远,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4、再书写。5、谈书写的

7、动作过程(起笔、行笔、收笔经历了哪些细腻的动作以及提、按、转、折、方、圆等)。6、学生掌握动作规律,熟练书写,巩固书写行为,手指、笔、纸、墨熟练配合。7、横的变化形态,即一个字可能有几个横、长短、粗细、方向、角度各异,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借助工具如:铅笔、直尺等)尝试表现横的变化,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训练里,感受到的是发现后的惊喜,成功后的再挑战,同时,他们开始感受规律,触类旁通,注意学习方法,这样在学其它的点画形态便相应容易了。由此,从整合到分解,再回到整合,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四)评: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

8、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五)举:这是课堂的最后一环节。如在教“ 氵”旁时让学生举“氵”的例子,如:汽、酒、冰等。通过举一反三即找出了同类字的书写规律,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不同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小学生学习书法往往道路曲折,从发展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涂鸦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喜欢随便涂抹,而不愿按板成规,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主要原因有:第一,从生理阶段看反映还不太灵活;第二,拿笔方法受平时写铅笔字的影响很难改正。涂鸦期的学生处于好

9、奇一般对“玩笔弄墨”都较感兴趣。这个兴趣,并不是因为对此了解认识,而是感觉好玩。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的兴趣,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感情从而认真的研习,要做好这一转变,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涂抹,在涂抹的同时加以教育引导,把他们逐渐引上正路。其次,进行比较教育,拿他们的涂抹作品和书法作品比较优劣,让其产生羡慕感,从而想达到此水平。最后,多表扬少批评,这一阶段的学生就是能够拿毛笔写字了,也不会像样,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去体验由趣到情,由感情到羡慕、由羡慕到力求到达的心理转变的过程。(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他

10、们来说学习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很肤浅,临帖的自觉性还不高,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能够自觉的临习,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书法具有具体和抽象的双重性,要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其双重性,以便使他们更好研习而不至于走弯路。因此,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为了走好这一步,用情趣教学法。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自觉性还不够高,分析字帖和作品的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充分体验学习书法的乐趣家长的重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表

11、扬,来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他们更深一步对书法产生感情,体验到练习书法带来愉悦。这一体验全靠为他们设置环境营造氛围,使他们在不自觉中体验乐趣。在同学之间举行硬笔书法比赛,定期进行学生写字考核,全校学生人人参加活动,评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大力宣传,树立榜样,形成互比互学、争先恐后、争做榜样的良好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此外,书法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使书法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让学生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中感知汉字的艺术美感,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书法课的课堂教学效益,让书法艺术这朵东方奇葩在孩子们心中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