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南阳医专一附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683410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南阳医专一附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南阳医专一附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南阳医专一附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 南阳医专一附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医专一附院2015年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我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运行一年来,总体各科执行情况是良好的,危急值项目也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对保障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细节问题,现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这项制度的作用。通过“危急值”制度的建立和更具临床工作的需要进行的不断地完善和更改,并且有了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使我院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最大可能的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救治机会,严重者可产生医疗纠纷,照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危急值”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其中任何

2、一个环节或人员的执行不力或微小的疏忽,都会影响 “危急值”制度的有效性。我院通过不断地强化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内容,实时进行监督落实情况,并且根据要求不断更新、简化项目内容,使大家更易掌握,从而提高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危急值”的报告项目和数值及报告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密切联系临床,从实际出发服务临床、服务临床。经过二年多的“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临床医生发现,许多“危急值”医技科室报告后,经临床观察并不危急,经过处理后,多数病人病情明显好转;比如:我院第一版的血小板、白细胞、血糖、钠、钙、氯等“危急值”参考值,经过临床观查,有些数值危而不

3、急,综合各临床科室反馈的情况,检验科重新修订的第二版“危急值”参考值,并发给临床使用,以完善“危急值”的相关数值,使“危急值”更符合临床实际,体现“危急值”危而急的作用。在近期的实际工作中,我院多数临床科室碰到的最常见情况是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高血糖,心脏停搏、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损伤、各种腹腔内大量的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等,能占到危急情况的90%左右;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不能过于相信医技科反馈给我们的报告结果,尤其是妇科常见的异位妊娠破裂的“危急值”报告情况,有时结果仅仅是辅助检查,仅供我们参考和分析,临床医生一定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仔细观察;认真判断,标本有无凝血、导联有无错接、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不符是否还有其他措施证明;只有用严谨的临床思维去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程,对于一些“危急值”的内容和数值进一步的细化,提高“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全院、全过程、全员参与,从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医务科 2016.1.26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