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966942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列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道路改造修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损伤,如混凝土开裂、破损等,这将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严重的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及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因此有必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整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补较困难。本文结合宁通一级公路宁扬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宁通一级公路宁扬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较详细地阐述了沥青加铺施工前旧混凝土路面的修补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 开列原因; 预防措施;2【前言】随

2、着道路建设的发展,道路改造修补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许多发达国家道路建设的重点都在从新建道路的设计施工逐渐向现有道路的改造修缮转移。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可采用的大修措施有三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翻修。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最可行的改造措施是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加罩沥青层后,原有旧水泥板作为基层或底基层,这种复合结构涉及刚性、柔性两种路面结构形式,不仅材料差异大,而且旧路面板上存在接缝及错台、脱空、裂缝、唧泥等损坏现象,使得复合结构中奇异部位突出,这就会在罩面层对应于旧路面板接、裂缝的位置上出现反射裂缝。薄层罩面中反射裂缝的

3、出现是必然现象,关键的问题是一旦出现反射裂缝后,虽对面层使用影响不大,但水份会从裂缝中渗漏下去,加速对基层的破坏,使沥青面层出现唧泥,而且出现湿软地基等,加速裂缝的开裂,大大缩短罩面层的使用寿命。换句话说,所有防范措施的实施,只是尽量推迟产生早期反射裂缝的时间,以及一旦产生反射裂缝后,如何减缓其向上面层发展的速度,从而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无论是采用加筋还是应变消散类的防裂措施,当应用于传荷能力很差的旧路面板时,任何薄层罩面对防治反射裂缝都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治本重于治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补对加铺改造工程成败至关重要。3目 录摘 要-(1)前 言-(2)泥混凝土

4、路面修补前的调查和评价-(4)沥青加铺层施工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措施-(9)预防措施-(13)确保沥青路面质量的技术措施-(20)4参考文献-(21)一 泥混凝土路面修补前的调查和评价1.1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的贯穿部分路幅的。 1.1。原因分析; 1.2.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1.2.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1.2.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 1.2.4桥梁、涵洞或通道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1.3预防

5、措施; 1.3.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 1.3.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5,再改为纵向碾压。 1.3.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1.3.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

6、实或进行加固处理;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1.3.5反射裂缝预防详见4.3。 1.4治理措施; 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2.纵向裂缝 2.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2原因分析; 2.2.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2.2.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 2.2.3拓宽

7、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2.3预防措施; 2.3.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3.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临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2.3.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需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

8、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有自硬6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 2.3.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2.4治理措施; 2-5mm的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大于5mm的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须先清除缝内、缝边碎垃圾、垃圾,并保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3.网状裂缝 3.1现象; 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 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 3.2原因分析; 3.2.1路面结构中夹

9、有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 3.2.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 3.2.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 3.3.4路面总体强度不足,在损坏初期形成网裂,日后裂缝逐步扩展,缝距缩小。 3.3预防措施; 3.3.1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0.3-0.6kg/m2粘层沥青。 3.3.2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3.3.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

10、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3.3.4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 3.4治理措施; 73.4.1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设施。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 3.4.2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加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如在路面上加罩,为减轻反射裂缝,可采取各种“防反”措施进行处理。(详见4.3) 3.3.3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

11、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路基,或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cm。消石灰用量5%-10%,或水泥用量4%-6%。待土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做基层、面层。 3.3.4由于基层软弱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网裂时,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加厚、调换或综合稳定的措施进行加强。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基层加强后,再铺筑沥青面层。 4.反射裂缝 4.1现象; 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 4.2原因

12、分析; 4.2.1半刚性基层收缩的反射裂缝。 4.2.2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反射。 4.3预防措施; 4.3.1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 4.3.1.1基层混合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要防止碾压时含水量过小,压实度和强度不足,造成强度裂缝。 4.3.1.2对分段施工的基层,在碾压时,应预留3-5米混合料暂缓碾压,待下段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以利于衔接。对于分层碾压的基层,上下层的接头应错开3-5米,以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 4.3.1.3合理选择混合料的配比,控制细料数量;重视结构层的养护,并及早铺筑上层或进封层以利于减少干缩缝

13、。 4.3.2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8设土工布、搁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 4.4治理措施; 4.4.1缝宽小于2mm时,可不作处理。 4.4.2缝宽大于2mm时,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须先清除缝内垃圾,缝加碎粒,并保持缝内干燥。灌缝后撒粗砂或3-5mm石屑。5路面修补的调查评价为了提供水泥混凝土路段改造设计工作所必需的数据和资料,首先应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段的路面状况进行调查评定。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结合当地气候、地理位置、交通量等因素制定正确的养护和改建策略。宁通一级公路宁扬段公路设计标准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14、,双向四车道,路基宽 23m,中央分隔带 1.5m。该路所处自然区划为1a,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为适应沿线的水文地质情况,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形式。水泥混凝土路段的分布及结构层情况见表 1。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规范规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方法,依据实测数据和收集的资料,对各段水泥混凝土路段路面状况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见表 2。水泥混凝土路段分布及结构层情况表表 1分 布 桩 号 路面结构层 硬路肩结构层 修建年代K49+082K53+08325cm30#水泥混凝土20cm12% 石灰土20cm8%石灰土1983 年K59+240K65+155 24cm30#

15、水泥混凝土25cm 石灰土5cm 沥青砂4.5cm 沥青贯入式31cm 石灰土1985 年K77+352K90+880 25cm30#水泥混凝土35cm12%石灰土5cm 沥青砂4.5cm 贯入沥青24cm12%石灰土1986 年调查评价汇总表表 2调查评价汇总表表 2路 段 K49+082K53+083 K59+082K53+083 K77+352K90+880项目内容 调查结果 评价 调查结果 评价 调查结果 评价PCI 49.957 次 70.081 良 78.348 良路面破损状况DBL 13.17 次 9.64 中 9.7 中9代表弯沉 23 次 19 中 11 良劈裂强度 5.472 良 5.390 良 5.685 良结构承载能力传荷能力 / / 2 良 2 良平 整 度 6.8 差 5.1 差 5.3 差注:1.PCI-为路面状况指数;2.DBL-为断板率(%);3.传荷能力为检测相邻两板块的弯沉差;4.平整度通过 3m 直尺检测;5.路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