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清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656253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9.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下清代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史下清代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史下清代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史下清代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古代史下清代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下清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下清代(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史(下) 第22讲,一、康熙时期的政治,1、统一战争与君主专制的建立 2、帝位传承问题与康熙晚年的政治,康熙皇帝,1、四大臣辅政,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去世,第三子玄烨即位,年仅八岁。次年改元康熙。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恢复满洲旧制度。 (1)改十三衙门为内务府 (2)理藩院与六部并立 (3)取消内阁和翰林院,恢复内三院 康熙六年(1667),康熙帝亲政。鳌拜依旧专权 康熙八年,智擒鳌拜。 永停止圈占民间房地。 康熙九年,恢复内阁和翰林院。,鳌拜,2、平定三藩之乱,(1)三藩 顺治初年,命令定南王孔有德征广西,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征广东,平西王吴三桂

2、征四川和云南 孔有德无后除爵。 三藩形成:吴三桂云南;尚可喜广东;耿仲明耿继茂广东福建 出现分裂情势:“西选”“西钱”“月练士马,利器械,水陆冲要,遍置私人。” 耿尚孔吴四王合传:“南扼黔粤,西控秦陇,财用实饶,兵甲坚利。”,(2)三藩之乱,撤藩: 康熙十二年三月,准平南王尚可喜撤藩回原籍。 康熙十二年八月,批准吴三桂和耿精忠的撤藩请求。 吴三桂传:“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吴三桂之叛: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杀巡抚朱国治,举兵反乱。称周王,天下招讨兵马大元帅。 吴三桂传:“三桂反,精忠等响应,东南六七行省皆陷寇。上先发兵守荆州,阻寇毋使遽北。分遣禁旅屯太

3、原、兖州、江宁、南昌,首尾相顾,次第渐进,千里赴斗而师不劳。三桂白首举事,意上方少,诸王诸将帅佐开国者皆物故,变起且恇扰。及闻上从容指挥,军报迅速,阃外用命,始叹非所料。制胜于庙堂,岂不然欤?上不欲归咎建议撤籓诸臣,三桂等奉诏罢镇,亦必曲意保全之。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3)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童年八月去世。康熙二十年二月,清军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结束。 康熙十八年,尚之信迎清军入粤,十九年八月,尚之信被赐死。 康熙十五年,耿精忠迎清军入闽,十九年八月耿精忠入朝,被监禁。二十一年被处死。,3、统一台湾,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顺治十八年(

4、1661)招抚郑成功部下诏书:,清廷的对应政策,(1)迁界、禁海政策 顺治十一年开始,加强海禁。 顺治十八年,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居民从海岸后撤数十里,片帆不得下海。 (2)遣使招抚 顺治十一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入台湾,清廷杀郑芝龙。 康熙元年郑成功死后清廷多次招抚。 郑氏:不剃发、不登岸、只称臣纳贡,康熙帝对郑氏的态度,江日升台湾外记卷六 : 郑经:“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 明清史料 丁编:康熙帝:“朝鲜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清圣祖实录卷一九 :“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相比”。,郑成功,(3)招降纳叛 顺治十三年,郑

5、成功部下黄梧、苏明来降,清廷封黄梧为“海澄公”,苏明为将军内大臣。 康熙十八年,姚启圣于漳州开“修来馆”,招纳伪官员四百余名,兵一万四千余名。十九年,招抚朱天贵。 (4)武力征讨 康熙元年康熙七年,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二十年,施琅复任水师提督。六月出兵澎湖,大败刘国轩。 七月,郑克爽请降。八月,清军入台湾。,清朝在台湾设府,下辖三县。澎湖设巡检,设台厦兵备道。台湾正式隶属于清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康熙六十一年(1722)设置巡台御史,驻台湾府城,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巡视台阳图卷,4、喀尔咯蒙古的归附,松筠绥服纪略:“喀尔喀四部共有八十扎萨克,今生齿日繁,户口约十余万,无不尊敬黄教、钦敬哲布

6、尊八丹呼图克图者。先是,准噶尔厄鲁特最为强悍,与喀尔喀仇杀不已。康熙二十七年,喀尔喀力微不能抵敌,众议就近投入俄罗斯为便。因请决于哲布尊八丹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曰:我辈受天朝慈恩最重,若因避兵投入俄罗斯,而俄罗斯素不信佛,俗尚不同,视我辈异言异服,殊非久安之计。莫若携全部内徙,投诚大皇帝,可邀万年之福。众欣然罗拜。土谢图汗遂请呼图克图率众内附”,多伦会盟,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亲自主持多伦诺尔(今河北承德市西北)会盟,在喀尔喀蒙古部划旗,颁布法律,明确由清廷对漠北实行直接管辖。完成了对整个蒙古高原的统一。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

7、长城更为坚固。” 汇宗寺:康熙三十年,在 多伦会盟后,由哲布尊丹巴 主持建造。 章嘉呼图克图在此管理内蒙 古喇嘛教事务。,5、西藏的直接管辖,十七世纪,厄鲁特蒙古中的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前往青海,他和西藏的黄教首领达赖五世、班禅四世合作,进兵西藏,击败并杀死统治西藏的藏巴汗,在西藏建立了和硕特蒙古与黄教的联合统治。 达赖、班禅成为西藏的最高教主,政权则掌握在顾实汗手中。 清朝定鼎北京之初,利用顾实汗对西藏实行间接统治。 建立中央册封制度: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赴北京朝见顺治帝。次年,清朝册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颁赐金册、金印。 从此确立了历

8、代达赖喇嘛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册封的制度。,五世达赖喇嘛金印,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廷首次直接派官员入藏处理西藏事务。 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廷又派人入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确立了“班禅额尔德尼”这个称号以及班禅在西藏的政教地位。 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次年杀死和硕特汗王拉藏汗。清朝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和五十九年两次派大军进藏平乱。敕封噶桑嘉措为达赖六世,并护送入藏。 雍正五年(1727),设置了两个驻藏大臣。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6、平定准噶尔部,准噶尔部:16世纪末17世纪的额鲁特包

9、括: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 16世纪末,卫拉特分为四部:和硕特部,游牧于新疆的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部,游牧于喀尔齐斯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一带;准噶尔部,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天山以北地区。其中和硕特部顾实汗实力最强。 17世纪初,准噶尔部噶尔丹杀和硕特部额尔齐图汗,自称博硕克图汗。,康熙十年,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大败喀尔咯土谢图汗。 康熙二十九年,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噶尔丹退回新疆。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西路军费扬古在昭莫多全歼噶尔丹精锐。 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噶尔丹死去。 噶尔丹失败,只是准噶尔政权的暂时受挫。从策妄阿拉

10、布坦到噶尔丹策零时期(1698-1745),准噶尔部对内发展经济,对外扩张势力。策妄阿拉布坦不仅控制了天山南北路地区,而且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率兵攻入西藏,执杀拉藏汗。康熙康熙五十九年,清军护送六世达拉入藏,康熙六十年在拉萨坐床。,准噶尔兴亡的影响,准部17世纪末突然崛起,18世纪中叶因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清朝趁机将其灭亡。至此,准噶尔人因天花和战乱基本消失。同为 卫拉特蒙古的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人现在蒙古国西部,新疆北部以及俄罗斯等地。 喀尔喀部17世纪末受到准噶尔的噶尔丹汗的攻击,向南迁徙,纳入清朝保护。是现在蒙古国民的主体。 新疆:和硕特部原居中亚,17世纪攻占并移居

11、青海和西藏,18世纪初,准噶尔攻击和硕特部所占拉萨,和硕特部向清朝求援,清朝派军控制西藏。 西藏:17世纪后半,准噶尔控制新疆,1775年准噶尔灭亡后,新疆归入清。,插曲:亲征途中的故事,兔子杀手康熙帝(康熙35.11于鄂尔多斯),慈父康熙帝(35.11.10朱批),朕不但打败噶尔丹 朕爱打野兔 朕还是个好爸爸 你们不知道的事太多了 有时间去看看折子就知道了,2、帝位传承与康熙晚年的政治,康熙皇帝有子35人,成人者24人。 第二子胤礽为孝诚仁皇后所生,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册封为皇太子。 胤礽索额图(康熙四十二年) 胤諟明珠(康熙二十七年),孝诚仁皇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废太子。 “朕未卜今日被鸩、

12、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 皇八子胤禝,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大臣阿灵阿,苏努,马齐等,形成皇八子党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废太子,将胤礽圈禁。 清世宗实录卷一:康熙帝:“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比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至赔累尔诸臣也。”,康熙帝遗诏,“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

13、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二、雍正时期的政治与制度创设,1、即位及秘密建储制度 2、军机处与奏折制度 3、摊丁入亩 4、改土归流,雍正皇帝,1、清世宗即位及秘密建储制度的创立,(1)清世宗即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第四子胤禛即位。 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四川总督年羹尧 即位过程蹊跷。胤禛帝位的合法性成为疑案。 清除异己:“皇八子党”允禝(阿其那)、允禟(塞思黑)、允禵 (2)秘密立储制度 旧俗:不立皇太子宗室干政 康熙:立太子皇帝与储君的矛盾,储君与其他皇子的矛盾,结党问题 雍正元年八月,创立秘密建储之法,亲书储君名字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14、。 制度大体被其后各朝所沿用。,秘密建储的意义,清世宗实录今躬膺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当日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忧悴。不可殚述。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令主。朕于尔等、亦必保全成就。笃厚恩谊。岂非家国天下之大庆乎。,国朝宫史续编乾隆帝:“纣以嫡立而丧商 ,若立微子之庶 ,商未必亡也至于立嫡立长说 ,尤

15、非确论。汉之文帝最贤 ,并非嫡子 ,使汉高祖令其嗣位 ,何至有吕氏之祸?又如唐太宗为群雄所附 ,明永乐亦勇略著闻 ,使唐高祖不立建成而立太宗 ,明太祖不立建文而立永乐 ,则玄武门之变 ,金川门之难 ,皆无自而起 ,何至骨肉伤残 ,忠良惨戮。 此立嫡立长之贻害 ,不大彰明较著乎?”“ 均贵则择贤弃不肖 ,有何不可?必拘于以长以贵之小节 ,而不为天下万民择贤君而立之 ,是直以祖宗社稷为轻 ,而以己妻媵娣为重。 千金之家 ,有所不可 ,而况天下万民之大乎?”,秘密建储的意义,废除嫡长制 ,不拘嫡长选立皇储 ,扩大了太子的选择面 ,可以择优而立。 避免了明立太子朝臣结党乱政的弊端 ,皇子之间为争储位而

16、手足相残之事 也不再出现。 秘密建储由皇帝一人秘密进行 ,使其具有完全的主动权。立某人后经观察考验不中意 ,或暴露出才德缺陷 ,还可换掉 ,这一切都可在秘密中进行 ,被秘立者、中途被废掉者自己都不知道 ,又防止了太子与皇帝、皇权的矛盾。,秘密建储,秘密建储匣,2、军机处与奏折制度,(1)军机处的建立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 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初,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期在南书房办事处。 雍正七年(大概),设立军需房,后改称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初创期具有临时性,机密性,非正规性的特点,军机处的职官,设军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