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649998 上传时间:2018-11-10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古代哲学思想比较(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古代哲学思想的比较 2,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总概,也是物质世界生存的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众所周知,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历史最为长远的三个哲学源头,是中国古典哲学,印度古典哲学,和西方古典哲学。,西方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我们可以这么看,哲学研究的东西其实就是它本身的历史,亦既为,哲学即是哲学史,西方古典哲学的发展起源于希腊,较为偏激的看法可以将希腊视为西方哲学的开宗,为什么这么说的理由似乎勿用赘述,古希腊涌现了西方古典哲学历史上最多的哲学家,也为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尝试和努力。,早年对哲学的研究,可以狭隘的认为就是对科学的研究,人类对世界,对物质的理解停留在一个很浅显的程度,这不

2、但取决于人进化的程度,也取决于世界科学的进步速度,也就是哲学推动科学发展,而反过来受科学的制约,所以可以看到,早期的哲学家一般都是科学或者数学家。,西方古典哲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无疑出现在它诞生的时刻,在地中海文明之国希腊,因为其发达的交通,航运,和经济,成为了欧洲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它指引着西方哲学的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哲学在英语里被称为:philosophy,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其在希腊语中的语意是“爱智慧”,可见希腊人对于哲学的定位是非常崇高的,而且哲学无法像数学,艺术那样有形,有廓,只是作为对世界本质的探索过程而存在,所以说哲学的存在,早期显得似有似无。,中西古代哲学思想的比

3、较,中西哲学的问题意识不同 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不同 中西哲学的言说方式不同,中西哲学的问题意识不同,西方哲学关心的重点在“自然”。 不是说它不关心人的生命,而是说,即使它谈论人的生命,也是将其视为与其他生物体一样的自然生命,而非人的道德生命。,中国哲学关心的是“生命”。 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道德实践中的生命,而非自然生命或情欲生命。,中国哲学关心的是生命,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对自然没有看法,不了解自然,而是说在中国哲学眼里,自然界与天地万物也是有道德意义的价值生命。,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哲学主客二分。 中国哲学则主张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与主客二分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客体是现成

4、的、外字的被认识者、主体是现成的、内在的认识,两者彼此外在,此即主客二分关系。而“天人合一”中的“天”指世界、自然、万物。在这种“天人合一”关系中,世界万物与人之与它们打交道不可分,世界只是人活动于其中的世界。这种关系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和世界”的关系。,中西哲学的言说方式不同,中国哲学之所以不讲究逻辑,是因为它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概念语言。 中国哲学所使用的是意象语言,意象语言的特点是“象思维”。,中国哲学从问题意识、思考方式乃至于语言风格等等方面与西方哲学相差甚大 。,1.中国哲学有无形而上学?加果有,其形而上学的特点何在? 2.中国哲学诠释学研究的是哪些问题?它有哪些特点与

5、形态? 3.儒家思想是否一种“宗教”?假如说是,儒家思想的宗教性有何特点? 4.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5.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含义及其现代转化。如此等等。这种研究方法不像一般的中西哲学比较那样流于空泛。,逻辑思维是西方人哲学的命脉。他们不但辩论,而且从辩论中总结出普遍而必然的规律,这就是他们奉为圭臬的逻辑。,中国人的思想很实际,虽然也辩论,却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总结出逻辑作为思想认识的指导,所以虽然有丰富的经验和有用的发明,却缺少严格意义的科学,因而缺少清彻的思辩哲学。 看看康德传,康德主张对一切都要批判,主要是对一切事物要分析看待,不能囫囵吞枣。 我们中国人也分析,但是很

6、少坚持分析,尤其在重要的关头,常常会笼统地对待,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思想界也有表现。,中西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上的差别看成是“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性文化的差别,而没有意识到这种表面上看来属于文化的地域性的差别,实际上是在最根本的层面上却是古今思想的差别,在任何一种文化比较中都必然会发现的这样或那样的各种地域性的差别实际上是处于次要的地位的。,被用来比较的“中国哲学”实际上经常限于己于人20世纪之前的中国哲学,而被拿来进行比较的“西方哲学”则往往多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单就表面来看,构成比较的双方在时间上就是不对称的,一方实际上属于现代的范畴,而另一方则属于古代的范畴。由此

7、发现的种种思想文化上的差异,实际上是古代的中国思想和现代的西方思想之间的差异。比较的这种时间上的不对称就使得所进行的比较本身成为很可怀疑的。,如果拿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的哲学进行比较,那么中西之别而非古今之别在中西哲学比较中的首要地位就仍然会被确立起来,而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基于各自地方传统而来的思想文化的根本差别也就可以显现出来,从而文化的地域性的差别就被证明仍然是中西哲学比较中的根本差别。,拿同属于人类古代思想范畴的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古代哲学稍作一番比较,就可以发现,在这一比较中,文化的地域性因素是次要的,而真正重要的是文化的普遍性的因素。,中西的哲学观点也并非截然不同,泾渭分明。,例如:气体

8、论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它开始于先秦,在宋代朱熹的理气一元论中达到顶峰,在清代王夫之那里仍然得到发扬。人们通常会说这是“中国的”。,稍懂一点古希腊哲学的人都知道,早在米利都学派那里,阿那克西美尼就已经把气当成世界的本质,并且按照气的凝聚和疏散来理解宇宙生成的内在机理。字希腊化时期,斯多亚学派还发展出了一个系统的、以所谓的“火的嘘气”为世界本质的宇宙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火的嘘气”不仅被认为是宇宙运动的物质基础,而且被认为是logos,即宇宙运动的理性法则。,通过这一比较,我们很明显地就可以建立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西方古代哲学思想之间的基本世界观层面上的一种思想类比

9、关系,而属于人类古代思想的普遍性也就很自然地可以被发现。,像天人感应的观点、天人合一的观点、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观点等等,这些在通常的对古代中国思想的观察中最容易被发现。,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晚期希腊哲学,那么,在新柏拉图主义那里,在斯多亚学派那里,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近似的理论模型,尽管我们不应当忽略它们在术语方面以及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万物交感的观点我们不是同样可以在新柏拉图主义的个体灵魂摆脱肉身桎梏最终达到与宇宙灵魂、理智、太一的完满统一中,我们不是也看得到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非常接近的东西吗 。,这种天人合一的追求,这种完全自然主义的道德观,不是也同样体现在斯多亚学派的虚己待物的圣人

10、理想之中吗?而在“合乎自然而生活”这一经典的斯多亚学派的格言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典型的中国思想的元素吗?,凸显出来的不是别的,仅仅是古代基本的思想模型,是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的根本差别,而不是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根本差别。,当人们指出理性萌芽于古希腊、科学也萌芽于古希腊时,不要忽略了这种理性的萌芽形态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于中国的先秦。,出现在墨家学派、名家学派、阴阳五行学派以及儒家的荀况学派那里,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因素事实上一直存在于古代的中国之中,而理性的特殊一维即伦理理性和政治理性则始终存在于居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和未断绝过的法家学派那里。,由于出现在墨家学派、名家学派、阴阳五行学派以及儒家的

11、荀况学派那里,并且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因素事实上一直存在于古代的中国之中,而理性的特殊一维即伦理理性和政治理性则始终存在于居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和未断绝过的法家学派那里。,进入到公元6世纪后,也就是在古典世界衰微的时期,不仅科学甚至一般的理论理性在西方也同样走向了衰微。人们通常把这一古典文化在古代晚期的衰微归结为蛮族的入侵,从而把它看成是一个单纯偶然的事件。事实上,蛮族对古典文化的破坏是极其轻微和外在的,相反,是基督教的兴起并最终取得了在西方世界的统治地位,才直接造成了科学理性在西方世界趋于停滞和消失。,基督教由最初对理论论争和理论建设的重视,转向了更为注重宗教实践,也就是说,在这时,理论思辩的声

12、音沉默了,对世界的向外的、积极的理论探索活动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向着内心生活的回转。,在早期的经院中,被奉为精神偶像的不再是像苏格拉底或者柏拉图这样的古代德行和智慧的典范人物,也不再是奥古斯丁或者波埃修这样的基督教的思想大师,而是以克制情欲、战胜自我而闻名的圣徒;诵读的文字也不再是古代的文化典籍,而是圣徒传、布道书。在他们看来,对世界的理论认识是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过一种圣洁而虔诚的生活。,尽管科学精神萌芽于古希腊,但其根本的发展却在近现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道家 儒家 墨家,老子学说: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天发道,道发自然”否定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

13、威。 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 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 4)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庄子主张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孔子学说: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

14、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4、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墨子讲的德行的基本要求就是“兼爱”,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这是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总原则;“非攻”,即反对攻伐 ,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各国间极为突出的兼并问题而发表的主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春秋时期 孔子“仁”的学说 墨子“兼爱”学说 老子“道”的学说,战国时期 孟子“性善”论 庄子相对主义-

15、庄子齐物论的根本思想就是消解我与非我之间的对峙,从而进入“各遂其性”的逍遥之境。 公孙龙墨家的哲学思想 在“白马非马”中所要阐发的并不是分科之学背景下被涵盖 公孙龙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儒家思想的新秩序。,荀子对先秦哲学的总结 荀子把认识上的全面解蔽与人的完善联系在一起,并把个人的化性 起伪与明分使群的社会秩序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国家秩序的起源问题。,汉朝 董仲舒董仲舒提出了理论在一个社会政治制度建设与巩固中的作用。他对宇宙结构的关注,为中国哲学补上了重要一课。 王弼思想中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之间的矛盾,源出于他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他试图为政治寻求新的原则,以解决当时“无君论”所代表的政治危机。

16、他的圣人有情论、得意忘言论在当时都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郭象把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危机视为政治危机的最根本表现形式,所以他提出自然秩序与名教秩序如何统一的问题。 韩愈提出“道统说”,推崇孟子、大学、中庸,并与李翱对心性问题加以了关注。其他如柳宗元、刘禹锡等则对天道问题做出了考察,宋明时期 朱熹从天道观、人性论、认识论等各个方面确立、完善了中国古代后期理学意识形态。,周敦颐、邵雍 敦颐所作的太极图,第一次在儒学发展历史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宇宙观念,其中提示了“诚”的普适性观概念,是本源论与本体论的结合。 邵雍则依托周易,构建天道观与心性论结合的体系。,张载通过气的学说,完善了而程对于人性的新理解,并把宇宙理解为一个整体和谐的秩序。,明清时期 王阳明 心学对于程朱理学所实现的视阈转换,就在于从道德的普遍性到存在的个体性,由后者出发,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问题。 王夫之 他对中国传统的“理气”、“道器”关系、“有无”、“动静”之辩、认识论上的“能所”关系等问题,都做出了总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