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596473 上传时间:2017-04-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根据福安市人大常委会 2016 年工作要点,2016 年 3 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扶贫项目、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听取镇村工作汇报等方式,深入到松罗、溪尾、范坑、潭头、溪潭等乡镇及部分扶贫村,实地了解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做法和成效20xx 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宁德市关于加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组织保障,注重政策精准。市委、市政府成

2、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37 个市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扶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全市性工作推进会,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同时,市委、市政府相继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推进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指导规范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帮扶精准。全市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了挂钩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牵头,健全完善了驻村下派干部管理机制,派驻了挂村第一书记及“蹲点” 干部。其中,下派挂职书记责任

3、管理、激励表彰、项目资金阳光操作等 10 项工作做法成效明显,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全市 52 个省、宁德、福安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落实了挂钩领导、部门和企业。20xx 年,各级帮扶单位、企业共筹措项目资金 2910.5 万元;1007 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 ”挂钩 146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 107.1万元; 赛岐镇、湾坞镇等沿海乡镇分别对口帮扶山区的松罗、范坑等4 个贫困乡镇的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完成对口帮扶资金 80 万元。全面摸底识别,注重识别精准。根据省、宁德市扶贫开发工作总体部署,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 。各乡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严格按

4、照市委研究出台的精准识别“十个步骤”规范操作程序和“ 五看法”等工作方法,进村入户,精准摸排,“识真贫”。截至 2016 年 3 月初,我市建档立卡户数为 4744 户,17304 人,上报国网贫困户 2680 户,9666 人。3 月份,市里组成 19个督查组,由挂乡镇市领导任组长,深入基层实地查访,“回头看”取得了实效。统筹协调推进,注重发力精准。全面实施“十个到村到户扶贫工程”,扶贫开发效果不断提高。把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果业、水产、畜牧、林业等地方特色现代农业,20xx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13040元,比 20xx 年增长 10.

5、7%。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了城阳镇溪里造福新村(二期)、上白石镇八斗界新村等省市示范典型,溪尾镇溪邳村成为全国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观摩点,全市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已动工 751 户 3118 人,完成投资11976 万元。深入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项目,市农户自立服务社共发放项目资金 6273.15 万元,为 3850 户贫困群众提供发展资金。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封闭式运行、报账式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造福工程补助资金“直接打卡到户” 、扶贫重点村统一建立“扶贫专户 ”的做法。发挥社会保障的 “兜底”功能,对因病因灾和残疾、鳏寡孤独人员的扶贫解困问题进行统筹

6、安排,农村低保户人均月补由 127 元提高到 143 元。20xx 年,市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达 7975 万元,完成 1885 户贫困户 7090 人年度减贫任务。二、问题和不足干部业务不够“精”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如,一些镇村干部没有认真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对政策把握不准,业务开展不精,宣传发动不到位;有的习惯于当“二传手 ”,导致在少数村的政策 “落不下去”,措施“ 落地走样”,造成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知晓率不高、认知度不深、参与感不强。还有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不深入,精准识别心中无数,摸排识别对象基本靠村干部,对村一级上报的识别对象因不明情

7、况而不敢签字;个别乡镇干部畏难松劲,担心贫困户报多了脱贫任务不好完成,缺乏担当精神。内生动力不够“足” 。我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乏力,虽然目前有的村已开始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进展比较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村财收入十分有限;还有相当部分的村干部存在“等、靠、要” 思想,贫困对象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思想封闭比较保守,大部分都有发展生产、提高收入的意愿,但普遍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村一级以及贫困对象都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只等“输血” 、不会“造血”问题较为严重。贫困户因病、因灾等原因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贫困对象对外负债高、于内尚无动力,内外交困,逐步成为脱贫的难点。工作合力不够“聚” 。在

8、第四轮省、宁德市级扶贫开发的重点村,挂钩领导及单位重视的,积极采取帮扶措施,争取投入大量的帮扶资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生产发展成效较好;有的市本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帮扶措施少、争取帮扶资金不力,则效果不明显。如,7 个省、宁德市级扶贫村共筹措帮扶资金 1350.5 万元,即村均193 万元;45 个福安市级扶贫村共筹措帮扶资金 1560 万元,即村均35 万元,而且不同程度存在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开发,重项目实施、轻后续管理的现象。大多的乡镇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干部都属兼职,工作精力有限,影响扶贫脱贫督促检查、档案建设、动态管理等工作。少数的帮扶单位、企业和帮扶责任人没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

9、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落实帮扶任务时身入心不入,个别的单位、企业甚至一整年都没露过面,给群众留下扶贫脱贫“走过场” 的印象。市直相关部门的扶贫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机制,部门间各行其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安排分散、项目设置重复及分头实施问题,上下联动、部门互动扶贫脱贫攻坚合力不够。措施落实不够“准” 。在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扶贫脱贫措施落实存在“雷声大、雨点小” 现象。如,市农户自立服务社的小额贷款,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较为方便,但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四大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利率高,达到一分多,大多的贫困户都用不起,使这项支农支贫政策效果打了折扣。又如,我市本级财政从20xx 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

10、资金 500 万元,用于补助 52 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但在政策具体落实中,与“ 一事一议” 项目捆绑,部分村未及时上报“一事一议 ”项目,即不能享受扶贫项目资金补助。扶持政策还不能准确地扶持到大多数的贫困户,扶贫资源大多倾向贫困户中的“ 有能力者 ”。扶贫攻坚目标责任考评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对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年度考核、激励奖惩、问责督办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如,一些造福工程搬迁点建设的监管有所缺位,对工程造价、搬迁对象、项目招投标等把关不严,造成项目建设与规划有出入,影响了工程进度,尤其增加了贫困群众的负担,使“保障房” 的初衷“变味”。三、意见和建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

11、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实际出发,横向互动,纵向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精准发力,确保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精准管理,着力提升扶贫攻坚的精准程度。要加强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争做熟悉政策、掌握业务的“精准 ”干部。要经常进村入户宣传有关政策,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要如实摸清各村贫困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程序合规、结果公正,对群众负责。要明确“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帮扶责任人准确对接、扶贫资源精确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考核,切实提升扶贫脱

12、贫工作的精准程度。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因势利导,着力增强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集体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 为“造血” 。要积极探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通过 “公司 +基地+ 贫困户”“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 ”等模式,以企带村,以村带社,以大户带贫困户,激发贫困户的自身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参与度、受益度。要着力提高产业、就业

13、“1+1”能力,让每个贫困户都有 1 个产业可以发展,让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能掌握 1 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分类施策,着力促进扶贫脱贫的帮扶实效。要在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抓住困难群体最需要帮助的事,解决困难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要加大挂钩扶贫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地处偏远、成效不明显的村,各挂钩单位要多深入挂钩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村里制定扶贫规划,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项目后续管理与贫困户脱贫兼顾,加快第四轮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挂钩帮扶实施进度。要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轮驱动 ”、在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 ”。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贫

14、困户,集中力量优先“技术”“项目”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对于因病因灾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要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激发自我脱贫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合力攻坚,着力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并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逐步落实得以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市乡两级换届,围绕扶贫攻坚选准配强扶贫干部,进一步充实乡镇、村级扶贫工作力量,以适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需要。要研究制定福安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建立科学

15、的考核评估奖惩机制,确保全面完成扶贫脱贫目标任务。要建立健全市、乡(镇)、村三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障运行机制,提升上下联动攻坚合力。建议:建立民政、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横向互动,实行动态管理。要健全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对全市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归并,推进涉农资金有效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市农户自立服务社要加大对在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对借款利息按政策给予降低调整。要加强在建“造福工程” 的监督管理,市政府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

16、好并服务好造福工程工作,同时要把好对象安置关、规划控制关、工程质量关、造价审核关和资金管理关,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市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到 2020 年要实现全市 27.644 万贫困人口的全都脱贫,6 年时间,年均需要脱贫近 4.6 万人,而越往后,剩下的都是多次扶贫攻坚后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的难度更大。只有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和过硬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打好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市 27.644 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为此,市扶贫办针对梧州市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及致贫原因等做了摸底调查,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一、梧州市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一) 梧州市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十二五”期间,梧州市的苍梧、藤县、蒙山 3 个县列入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龙圩区列为参照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根据 20xx 年自治区下达梧州市的贫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