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596467 上传时间:2017-04-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温泉镇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斯桥村位于温泉镇西部,辖 33 个村民组(法定组 28 个,自然组5 个) ,现有 910 户 3228 人。2013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260 户 941 人,其中五保 25 户 28 人、低保 85 户 232 人。2014 年度,全村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7800 元,2015 年度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360 元。斯桥村总面积 4.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333 亩、林地面积 1980亩,茶园 850 亩、桑园 950 亩,其中高标准茶园 400 亩,桑园 300 亩

2、。斯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 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90%以上。2014 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 8.69%、养殖业收入占 13.88%、务工收入占 73.22%、其他收入占4.21%。二、调研过程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斯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 15 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 2 人组成工作组,利用 3 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斯桥村由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 25 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 25 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

3、最后确定,斯桥村 2016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25 户 98 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单位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三、致贫原因分析(一) 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在外务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条件比较差,患上了内风湿、致残等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25 户贫困户 98 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 35.07%。(二) 因学致

4、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镇政府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 17.5%。(三) 要素缺乏致贫。一是缺少致富门路,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资金,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发展少数种桑养蚕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四) 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5、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四、精准制定扶贫计划(一) 要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造血不足的问题。我们和牵头单位温泉经济开发区一道和村三委多次座谈,参与村脱贫攻坚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实施光伏扶贫,村级 120KW 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能确保村每年集体收入达 12 万元; 家庭光伏发电贫困户全覆盖。(二) 实施科技扶贫。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领先者,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

6、增加收入。(三) 实施基础设施扶贫,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斯桥村修组级水泥路 7.5 公里、河坝 500 米、田间沟渠 2000 米、田间道路 2.1 公里、山塘 6 口;整理组级路边 5 公里,等待项目铺路面;已建饮水工程 2 座,收益人口 1700 人。(四) 实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劳务增收的问题。引进养兔基地近 10 亩,工程已经开工;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的领先人士,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对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扶贫,目前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当中,确保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雨露,抓住机遇摆脱贫困。2016年实施就业脱贫 33 户。(

7、五)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争取到大别山革命老区道路硬化项目资金 50 万元;154 万农发项目在村实施 ;在河口组新建为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庄清洁工程争取到县级美好乡村点,项目启动资金 50 万元,通过前期工作积极争取2016 年的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在河口组新建为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庄清洁工程,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了乡风文明、团结和谐的美丽新斯桥。(六)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2016 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为 36 户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同时摆脱贫困。五、几点体会思考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

8、贵在为、深在制” 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 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一) 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 的动态数据库,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二) 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实施产业扶贫

9、、实施科技扶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三) 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 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

10、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2016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今年 7 月份以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我被选派到庆城县熊家庙瓦窑咀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紧紧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省委“1236”扶贫攻坚和“六个精准” 的要求,结合工作队工作职责任务,集中利用将近两个月时间,对全村 2015 年-2017 年脱贫户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厘清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一、村情现状瓦窑咀村位于熊家庙办事处东南方向 4 公里处,是全县 51 个贫困村之一,共

11、辖 6 个自然村,共有 418 户 187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55 户 248 人,贫困面 13.26%,2015 年预脱贫 40 户 182 人,贫困面下降至 3.53%。全村总土地面积 16.4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69.5 亩(塬地 3250 亩、山地 2619.5 亩),人均 3.14 亩,产业以小麦、玉米、洋芋、油菜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目前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主导产业。全村 2014 年人均纯收入为 4662 元,其中贫困人口为2900 元。2015 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 6590 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3260 元,同比增长 15%以上,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0

12、 元。二、致贫原因瓦窑咀村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现有贫困户 83 户 384 人,占全村人口 20.4%,其中实现小康农户的只占 15%,实现致富的只有 8%,解决温饱的多达 77%。总的来说,全村扶贫攻坚难度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土壤贫瘠,近十年年均降雨量不足300。耕地面积 5870 亩,其中平地 4450 亩,人均仅占 3.1 亩。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全村共有道路 10.7 公里,除 3.7 公里通村水泥路路基较好外,其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给当地农产品的输出带来了不便。三是传统发展思想严重,种植业仍然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在粮食作物中,大部分以种植小麦(口粮)

13、为主。养殖业:仍然以传统的散养圈养为主,且数量较少。四是缺乏技术型务工人员。全村有 1883 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 365 人,大部分都以出卖劳动力为主,收入微薄。五是农民扶贫攻坚的意识淡薄,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还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等、靠、要等思想仍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食其力的自强精神有待形成。三、对策及建议一是把工作谋划作为推进帮扶任务落实的重要前提。坚持规划先行,高定位要求、要高规格编制瓦咀村“ 两规划一计划” ,围绕基础建设、产业培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解放思想等重点,准确把握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因地制宜,研究论证一批带动能力

14、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精准谋划一批带动发展的富民项目,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分年度实施,尽早启动实施,以长远的目光、务实的作风推动瓦咀村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二是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重点。围绕脱贫55 户 248 人的目标及产业现状,积极引导群众改变传统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以白马乡、赤城乡苹果基地为依托,高标准谋划定位产业培育目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社会化营销。同时,协调静宁等县与瓦咀村建立友好共建合作关系,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开展苹果技术培训,切实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三是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坚持大力宣传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

15、政策法规,鼓励引导大户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种植、养殖规模,有序引导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进瓦咀村农业路径向现代农业、融合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同时,鼓励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转移,使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增加收入,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从而能使土地最大限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效益。四是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更新发展观念的强大引擎。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同时,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 的办法,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劳务输转等培训,组织村干

16、部、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扩大群众种养规模,引导群众增收致富。五是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有力保障。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队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及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积极协助乡村两级加强基层党建,及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等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 ”、组织生活会和党员管理,协助选出能真正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村“ 两委” 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2016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2015 年 10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捷率市人大常委会相关秘书长和民宗工委、市扶贫移民局有关负责人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共 6 个区县的 12 个乡镇、18 个村组和部分农户,实地查看了扶贫项目进展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实情、抽查了部分扶贫档案资料,听取了各区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