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600997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消化(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李彦 ,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胃肠的神经支配;胃液的成分、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2.熟悉:胃肠激素的作用;胃肠各运动形式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3.了解: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道的分泌功能及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唾液性质、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及咀嚼和吞咽;胃液、胰液、胆汁的性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及回盲括约肌的功能;排便反射;糖、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产物吸收过程。,消化系统,构成 功能,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2、: 直接吸收,消化 吸收 废物排出,机械性,化学性,第一节 概述,1.消化: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 3.具有紧张性 4.节律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变化、化学 和牵张刺激敏感性高。,1.静息电位(rest

3、ing potential,RP) -50-60mV 平滑肌RP较低,不稳定,波动大 产生机制:K+外流 钠泵的生电作用,(二)电生理特性,K+,2.慢波电位 消化道平滑肌在RP的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幅度:515mV; 频率:312次; 作用:是控制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胃肠起搏细胞: 节律性慢波起源于广泛存在于胃体、胃窦及幽门部位的环形肌和纵形肌交界处间质中的Cajal细胞,启动节律性电活动。,3.动作电位 (AP),慢波基础上,受理化因素刺激或自发去极

4、化至阈电位(-40mv),爆发AP。 AP上升慢,幅度低,持续时间长 AP形成机制:Ca2+内流,少Na+内流AP上升支 K+外流AP下降支 慢波上的AP数量决定收缩力的大小,慢波与平滑肌的收缩并无一定的平行关系,一次慢波后并不一定伴有肌肉收缩,只有慢波去极化产生AP才收缩; AP只发生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并随之产生肌收缩,AP次数决定肌肉收缩强度; 慢波决定平滑肌收缩的收缩频率、传播速度和方向。,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分解食物 改变消化腔内的pH 稀释食物 保护消化道粘膜,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6-8L/D,组成: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

5、和运动N元,彼此交织成网,构成肠神经系统。,(一)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肠脑),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分泌及胃肠血流。,(二)外来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副交感N: 迷走N、盆N,内在N丛,消化道运动 腺体分泌 血流量,+,节前纤维,交感神经兴奋,消化道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血管收缩; 副交感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增强,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加。 两者作用以副交感神经为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1.定义 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 统称为胃肠激素(胃肠肽)。 分泌产物 细胞名称 分泌部位 胃泌素 G细胞 胃窦 十二指

6、肠 缩胆囊素 I细胞 小肠上部 促胰液素 S细胞 小肠上部 抑胃肽 K细胞 小肠上部 胃动素 Mo细胞 小肠,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2.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形态特征,开放型细胞 闭合型细胞,3.分泌方式 内分泌、旁分泌 、神经分泌等。,内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A内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腔分泌 E自分泌,4、胃肠激素的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小肠释放的抑胃肽可以 刺激胰岛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促进生长: 胃切除、胃泌素瘤。,胃肠激素的作用,5.脑-肠肽的概念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一些产生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

7、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约20余种。这些肽类双重分布的生理意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胆囊收缩素在外周对胰酶分泌和胆汁排放的调节作用及其在中枢对摄食的抑制作用,提示脑内及胃肠内的胆囊收缩素在消化和吸收中具有协调作用。,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一、唾液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

8、+、HCO3-、Cl-等)。,(二)唾液的作用 1.湿润、溶解作用 2.清洁和保护口腔作用 3.消化作用 4.排泄作用,(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基础分泌:0.5ml/min,润口 进食时完全神经反射性调节: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之前,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进食环境乃至语言文字的描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 2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粘膜机械性、温度和化学性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泌。,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二)吞咽: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蠕

9、动(peristalsis): 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反射活动:,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环行肌收缩、纵行肌舒张),食团扩张刺激,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环行肌舒张、纵行肌收缩),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贲门连接处上方(13cm)的环形肌增厚,形成的压力区(内压比胃高0.671.33kPa)。 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理性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一、胃液及其分泌(化学性消化) (一)胃的分泌细胞,贲门腺 粘液细胞 粘液 壁细胞 盐酸、内因子 泌酸腺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粘液

10、颈细胞 粘液 幽门腺 粘液颈细胞 碱性粘液,1、外分泌细胞(外分泌腺),食管下括约肌,胃底、体,幽门部,2、内分泌细胞 G细胞:胃泌素、ACTH样物质 D细胞:生长抑素 肠嗜铬样细胞:组胺,胃窦,胃窦、底、体,胃泌酸粘膜内,(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day。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1.盐酸(胃酸) 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总酸:125165mmol/L 结合酸:1530mmol/L 胃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空腹时,正常人05m

11、mol/h。 最大酸排出量:2025mmol/h(组胺试验)。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抑制和杀死细菌。,胃酸分泌机制,质子泵已被证实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选择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又叫洛赛克)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餐后碱潮”,2.胃蛋白酶原 来源:主细胞等分泌 作用: 胃蛋白酶原 特点: 自身催化 始无活性; 最适pH2.03.5,pH5.0则失活。,3.内因子 来源:壁细胞分泌 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12的吸收。 临床

12、: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 中和胃酸: HCO3- + H+ H2CO3 减免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4.粘液和HCO3-,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了胃粘膜屏障。对H+相对不通透。,胆碱能N元,肠嗜铬样细胞,G细胞,壁 细 胞,M3受体,H2受体,特异受体,特异受体,M受体,泌酸,(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阿托品,甲氰咪呱,丙谷胺,质子泵,奥美拉唑,三种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2)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 G细胞、ECL细胞、壁细胞 HCl,(胃体、

13、胃窦和小肠粘膜内D细胞分泌),(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人为的划分为头期、胃期、肠期来分析。实际上这3个时期几乎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头期: .分泌机制:(神经反射性)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假饲实验,迷走N为共 同传出神经,末梢递质GRP(胃泌素释放肽) G细胞分泌胃泌素,末梢递质Ach,刺激壁细胞(主要),口腔机械、化学刺激,.分泌特点: 分泌量(30%)、酸度和消化力(胃蛋白酶原含量)都很高。, 胃期 .分泌机制: 扩张胃体和胃底迷走-迷走长反射胃泌素刺激壁细胞胃腺分泌。 扩张胃幽门壁内N丛短反射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腺分泌。 食物的化学成分(蛋白质消化产物)G细胞释放胃泌素。 .分泌特点:

14、 分泌量(60%)和酸度很高,消化力(胃蛋白酶原量)头期。, 肠期 .分泌机制: 机械、化学刺激十二指肠粘膜胃泌素、肠泌酸素 小肠内消化产物被吸收刺激胃腺 .分泌特点: 分泌量(10%)、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均较低。,(4)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盐酸: 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 胃窦pH1.21.5 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pH2.5 刺激十二指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 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上段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 高张溶液: 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 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胃 的 分 区,二、胃的运动(机械性消化) (

15、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紧张性收缩 生理意义: 维持胃腔内压,促进消化及排空; 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2.容受性舒张 由进食动作(如咀嚼、吞咽)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容受性舒张。 生理意义: 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3.蠕动,始于胃中部,节律3次/分钟,每一蠕动波需1min达幽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增强。,A.胃的蠕动始于胃中部,向幽门推进;,C.强有力的收缩波将部分食糜反向推回;,B.将食糜推向十二指肠;,生理意义: 进一步磨碎食物;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和; 把食糜向十二指肠推进。,(二)胃的排空(gastric emptying)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 颗粒小颗粒大、流体固体、等张溶液高张溶液、糖蛋白质脂类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的时间为46小时 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之差 阻力:幽门及十二指肠的收缩,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胃内食物量: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食物的机械或化学刺激:胃泌素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肠-胃反射:酸、脂肪、脂肪酸、高渗溶液及 食糜本身的体积 肠抑胃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