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桃花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560850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桃花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讲·《桃花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讲·《桃花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讲·《桃花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讲·《桃花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桃花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桃花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孔尚任桃花扇,孔尚任(1648-1718) 字季重,又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 康熙23年(1684)御前讲经国子监博士。 康熙34年,晋升户部主事。“渐觉名心如佛淡,顿教老兴入诗浓。” 康熙38年,三易其稿的桃花扇完成。“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 康熙39年,被罢官。 归乡后穷困潦倒,康熙57年卒于曲阜故居。,孔尚任一生著作等身。 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著的小忽雷传奇。 诗文集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 并修了康熙甲子重修孔子世家谱、阙里新志、平阳府志、莱州府志等。,桃花扇凡40出。 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侯

2、朝宗)与秦淮歌女李香君的爱情发展为线索,描写南明王朝的兴旺历史,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从而达到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而为后人鉴戒的目的。 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主 要 内 容,主要内容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一、揭示明王朝覆灭的原因 奸权误国(阮大铖,马士英) 文武争哄。“国仇犹可恕,私怨最难消。” 昏君荒淫。福王朱由崧。“点缀太平,第一要事。”“广搜旧院,大罗秦

3、淮。”“嫔妃走动着,不要失散了。” “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非私,焉得不亡!”,二、展示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正义一方:李香君、侯方域、柳敬亭、苏昆生、史可法。 邪恶一方:马士英、阮大铖、田仰之流。 三、表现深层的感伤情怀 对北明政权覆亡的感伤;对南明灭亡的感伤;对众多正义之士悲剧命运的哀痛。,余韵 通过柳敬亭等历史见证人的慷慨悲歌,把对故国的眷念之情和揪心切肤的亡国之痛一一倾泻,使人从台上所描绘的颓垣枯井、落日人稀等场景中,感受历史上江山易主的极度悲凉。 “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千古有心人读之,亦当为之一哭。”,李香君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

4、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美貌与智慧并存,温柔与刚烈共置,固守爱情,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家国为重,儿女私情次之。,却奁,旦怒介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川拨棹】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脱衣介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末阿呀!香君气性,忒也刚烈。小旦把好好东西,都丢一地,可惜,可惜!拾介生好,好,好!这等见识,我

5、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末介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守楼,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末那侯郎避祸逃走,不知去向;设若三年不归,你也只顾等他么?旦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末呵呀!好性气,又象摘翠脱衣骂阮圆海的那番光景了。旦可又来,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 奴家就死不下此楼。倒地撞头晕卧介小旦惊介呵呀!我儿苏醒,竟把花容,碰了个稀烂。末指扇介你看血喷满地,连这诗扇都溅坏了。,骂筵,赵文华陪着严嵩,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 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贵宠,创业选声容

6、,后庭花又添几种。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桃 花 扇 意 象,“ 曲珠” 之说 孔尚任为其桃花扇所撰凡例中第一条就指出“ 剧名桃花扇, 则桃花扇譬则珠也, 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 或正或侧, 而龙睛龙爪, 总不离乎珠, 观者当用巨眼。” 渊源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意境创造的艺术传统和“ 诗眼” 、“ 词眼” 、“ 文眼” 之说。是指作品意境或形象体系的关键性部位和中心意象。 “ 珠” 就是桃花扇。作者设置桃花扇这 一中心意象, 作为贯穿侯李悲欢离合和照映南明存亡兴衰的“ 珠” 和“ 眼” , 使描绘全剧人物与剧情的如龙之笔得以有了神魂与焦点, 不管怎样

7、夭矫盘旋, 宛转腾挪, 其神情气象, 却“ 总不离乎珠” 。,桃 花 意 象,桃花(扇)是中国古代诗史上有着特殊审美内蕴和色彩的意象。 “ 人面耶?桃花耶?” “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在, 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晏几道鹤鸽天词有“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桃花是春天最美艳而易凋的花,诗人将其对春天、生命和世事的伤感与喟叹赋予了桃花。此中弥漫着由时空转换, 世事变幻所带来的忧伤和沧桑感。伤春伤别, 红颜的凋谢, 世事的无常等等, 成为桃花诗历久弥新的主题。 寄寓了“ 桃花薄命, 扇底飘零” 的感慨。,从艺术结构上看,

8、 作者以桃花扇为剧名和中心意象, 通过赠扇定情、血溅扇面、点染画扇、寄扇代书、撕扇出家等情节, 写出了侯李悲欢离合的完整过程, 并且以此为主线, 将他们与众多人物及其矛盾冲突, 乃至国家覆亡的背景联系在一起。 有关桃花扇、主人公及家国命运的所有重要场景与情节, 被作者有序地组合为构成前后强烈对比与反差的时空序列:和平时期的情缘与战乱中的乖离, 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 善与恶的矛盾冲突, 主人公间性格的差异等。 历史的变幻感和沧桑感就这样被完美地凝固在了以桃花扇为焦点, 以历史时空为纵横主轴建构起来的艺术结构和框架之中。 “ 南朝兴亡, 遂系之桃花扇底。”,中国戏曲史上“实人实事,有凭有

9、据”的历史剧,也是明清传奇中借爱情写政治的巅峰之作。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紧相结合。 考据 李香君:“却奁”“守楼”“寄扇”“归山”“入道” 李侯爱情 史可法:力不敌众而沉江殉国 二、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李侯爱情为主线,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兴亡历史为主要驱动力,艺 术 成 就,桃 花 扇 纲 领,三、建构崭新的人物体系 突破一人一事;将30多个人物分为左部、右部、奇部、偶部、总部共5组。 左部、右部各设四色(16人)用来写离合之情 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奇部、偶部各设四气(12人)用来写兴亡历史 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设经星、纬星各一人。经星的作用在于“总结兴亡之案”,纬星的作用在于“细参离合之情”。 这种“左右分明,奇偶得体,全部人物总系经纬”的人物结构,可谓第一人。较鸣凤记、清忠谱,突破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